老王是一个喝茶爱好者,自从退休以后,每天饭后都要斟上一壶,自斟自饮,名曰”解腻助消化“。
这一天,老王像平常一样,泡了一壶上好的绿茶,刚刚准备享用,突然老友邀请他一起去钓鱼,这一来二去,泡的这一壶茶也就搁置了。等第二天老王又想起来,揭开壶盖一看,茶汤都已经变成了略微深褐的颜色。
这让老王很是为难,一方面,这一壶茶叶是之一次泡,就这么倒掉实在是不好,另一方面,隔夜的茶汤能不能喝,老王自己也不清楚。恰逢老伴过来,告诉老王,隔夜水都能喝,隔夜茶肯定也能喝。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隔夜水能喝,隔夜茶也能喝吗?医生告诉你答案
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说隔夜水能喝:
隔夜水,顾名思义就是放置过夜的白开水或者纯净水等,里面除了一些水的必备元素物质,并没有其他的营养成分掺杂。因此,隔夜水即使放置过夜,也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特殊细菌或者病菌等。
另一方面,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曾经对隔夜水做过相应的对比实验,无论是放置了12小时,或者是24小时的隔夜水,亚硝酸盐含量都低于0.2mg/l,远远低于人体的中毒剂量。因此,“隔夜水隔夜喝”,自然也就是无毒无害的。
那隔夜茶呢?其实早在2014年,央视在养生实验节目《是真的吗》中,就有过类似的实验。
同样也是检测隔夜茶中的亚硝酸盐数据,结果显示例如龙井,普洱之类的隔夜茶,在经过24小时以后,亚硝酸盐会稍稍高于隔夜水,大约在0.25到0.26mg/l左右,而国家对饮用水亚硝酸盐的定义标准为1mg/l。因此,纵使隔夜茶的亚硝酸盐含量会稍高,但仍然是可以饮用的。
但话说回来,隔夜茶水虽然可以喝,但并不代表喝了它就一定是健康的。医生在这里仍然不建议,且不推荐大家饮用隔夜茶。
隔夜茶能喝,但为什么不推荐呢?主要有2点原因
原因一:茶多酚会慢慢氧化
我们之所以说喝茶能够养生,主要是因为茶多酚的抗氧化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延缓衰老,降低脂肪淤积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
但是,茶多酚本身也是会随着时间氧化的,隔夜茶中的茶多酚,大多已经被氧化了大半部分,所形成的氧化物,其实就是隔夜茶中略微“深褐色”的部分。而氧化以后的茶多酚,本身抗氧化的营养价值也会降低,喝下去的养生效果不大,因此不推荐。
原因二:滋生的细菌种类更多
相比于隔夜水,隔夜茶因为是用茶叶泡开的缘故,其中还会含有蛋白质,纤维素,矿物质等多种其他的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面积变宽,自然滋生的相应细菌也会增多,相比于隔夜水,隔夜茶中的滋生菌群更多,虽然不一定对身体有害,但也并没有什么好处。
由此可见,虽然从安全层面,隔夜茶的确是无毒无害的,但是如果从健康层面来看,喝隔夜茶的养生效果,绝对是没有刚刚泡好的茶的效果好的,喝隔夜茶也就没有什么必要,因此在这里并不是很推荐。不仅仅是隔夜茶,其他形式的泡茶,同样也有负面健康的隐患,还请注意。
除了隔夜茶,还有1“茶”需要谨慎饮用?
放置时间过长的茶
有不少人认为,放置时间越长的茶,味道也会越香醇,并且美名其曰为“陈茶”。
但是,虽然有一部分陈年茶砖或者茶饼,的确有非常香醇的口感,但是,茶叶放的时间过长,仍然有变质的风险,如果放置时间过长,其中霉菌因为热水活化,同样容易给身体带来隐患。
另外,例如普洱茶,龙井茶等多酚类物质含量较多的茶叶,放置过久的口感会变得很差,因此也不推荐长期储存。
总而言之,喝茶的确是一种养生,且又健康良好的习惯,但是,喝茶同样也有注意事项,同样也有不推荐的饮茶形式,还请大家能够参照上文,适当注意,健康且营养的饮茶,才是最合适的。
久沸的水会致癌?隔夜水不能喝?还能不能好好喝水了参考资料:
<1> 王娟, 裴英鸿, 程丽佳, 等. 茶多酚抑菌作用研究进展及作为天然防霉剂的开发前景
.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20, 31 <2>郑清梅, 陈昆平, 钟艳梅,等. 4类茶叶及其茶渣主要成分的测定与分析
. 广东农业大学, 2015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认为,隔夜水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所以尽量不要喝隔夜水,究竟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到底是不是隔夜水有毒呢?还有就是久沸的水是不是会致癌呢?要如何正确的喝水呢?下面小编就这个问题来给大家仔细的讲解一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因为大家都知道喝水,是每个人一天最重要的事情,因为水是生命之源。在长期以来,反复烧开的水,就是传说的千滚水,被扣上了亚硝酸盐超标、致癌、造成身体缺氧的种种罪名。
自来水中的确含有硝酸盐,而反复烧开以及长时间保存,高温缺氧,的确会促进亚硝酸盐的生成(部分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大家都应该知道,脱离剂量谈毒性这个是不科学的。因为任何一种东西如果没有达到一种剂量的话,并不能使人致癌。 我们完全不用担心有亚硝酸盐中毒致癌的问题,与其害怕千滚水摄入的亚硝酸盐超标,不如少吃些腌制品、肉制品来得实在些。
隔夜水有毒吗?
还有一种就是隔夜水不能喝的说法是错误的。首先大家现在明白的是什么叫隔夜水。隔夜不是说过了一个晚上就是,隔夜的时间他是有长短之分的,这个我们有什么来衡量呢。很明显这个标准是不明确的,所以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我们应当关注的是水放置的时间。通常情况下,容器或空气中的细菌生长需要时间。以每半小时细菌繁殖一代计算,在细菌疯狂繁殖之前(进入对数生长期的高峰以前),6-8小时的静置时间是不用担心的。
久沸的水是不是会致癌呢?
沸腾滚烫的水也会致癌吗?所谓致癌,都是围绕这亚硝酸盐的,而纯净自来水中怎么会有这种物质?如果水中含有亚硝酸盐,那也是被污染过的,渐渐转变为亚硝酸盐,是在沸腾的水,只要它是干净的水,都是对身体无害的。
那么在生活中如何更安全的饮水呢?水温要适合,不要经常喝冷水,喝冷水对你的胃也会造成不良影响,也不要经常喝糖水,容易影响胃的消化功能不要喝生水,生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虫卵,所以为了身体的健康,一定要喝加温过的水,或者是纯净水。
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23个部门共同主办。2019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18号上午在北京启动,宣传周以“尚德守法 食品安全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便是破解食品安全相关谣言。
针对 *** 上流行的 *** 谣言,《零距离》从18号起,联合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出特别企划《舌尖上的谣言》,为您破解那些有关食品的传言。
日常生活中,大家经常会听说
隔夜的水不能喝
因为大家怀疑隔夜水中会产生
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亚硝酸盐
事实情况究竟如何呢?
针对市民传言隔夜水中
含有亚硝酸盐的说法
将通过试验进行验证
我们选用了自来水、纯净水、山泉水三种样品来试验。
首先对三种水的原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经检测,三种水中均未出现亚硝酸盐。
检测完三种水的原水以后,将三种原水煮沸再冷却后进行检测,结果水中出现了极低量的亚硝酸盐,其含量远远低于国家饮用水标准的要求。
煮沸的水中为何
会含有微量的亚硝酸盐?
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食品室专家表示:这种亚硝酸盐可能是水中的硝酸盐,经过加热以后分解出的亚硝酸盐。
这些水隔夜以后
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将三种水放置一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显示,这三种水的亚硝酸盐含量有了微弱的增加。
专家表示:亚硝酸盐随着时间的变化有所上升,但上升的高低程度和水的质量有很大的关系。
亚硝酸盐的含量再次增加后
这三种水还能安全饮用吗?
专家建议:
试验的数据表明,只要是原水合格的,隔夜水的这点亚硝酸盐的变化,并不会对人体安全造成影响。同时,亚硝酸盐随着时间的变化,还会有不断的增高。建议放置时间过长的水,更好还是不要饮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千滚水、隔夜水不能喝?看完终于明白了……一直以来
“每天喝够8杯水”
似乎是很多人统一的认知
但有专家表示
每天8杯水(约2升)的推荐量
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太高了
还有一些说法则认为
千滚水、隔夜水不能喝
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
每天喝多少水才合适?
千滚水、隔夜水到底能不能喝
一起来看~
1
一天喝够8杯水?
你可能喝错了!
有研究显示,每天8杯水(约2升)的推荐量,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太高了,超过大多数人真正的需水量。而且不同年龄段、性别、地区的人需水量也是不同的。
该研究对26个国家5604名参与者进行了分析,参与者年龄从8天大的婴儿到96岁的老人不等。研究发现20岁~35岁男性每天的水周转量更高,为4.2升;20岁~40岁女性每天的水周转量为3.3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到了90多岁,水周转量下降到2.5升左右。
然而,水周转量并不等于我们每天实际的饮用水量。例如,一个20多岁的男性每天的水周转量为4.2升,并不是需要每天喝4.2升的水,而是每日平均饮水量为1.5升~1.8升,同理,对于20多岁的女性来说,每天饮水量可能需要1.3升~1.4升,老年人的饮水量则更低。研究人员表示,每天8杯水(约2升)的推荐量,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太高了!如果一定要坚持每天8杯水,可以选择小一点的杯子。
2
你一直坚持的喝水原则
可能是错的
1、千滚水、隔夜水不能喝——错
我们经常听到“千滚水、隔夜水千万不能喝,因为亚硝酸盐含量增加,经常饮用这样的水会导致中毒甚至癌症”的说法。很多人也是坚持这样做,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实验人员专门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不锈钢电热水壶加热自来水,分别烧开1次、5次、10次后倒入杯中自然冷却,放置0小时、24小时、48小时后分别检测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实验发现,随着加热沸腾次数的增加,水中亚硝酸盐含量有略微增加的趋势,放置48小时后亚硝酸盐含量更高为0.014mg/L,但距离我国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中1mg/L亚硝酸盐参考指标限值还很远,所以从这点上来看,所谓的“千滚水”、“隔夜水”是可以放心喝的。
2、感冒后大量喝水好得快——错
感冒了,身边人常这样建议,“要多喝水才能好得快”。但很多流行病学专家指出,感冒时如果在短时间内大量喝水,反而可能造成身体脱水。
感冒时,人体会通过发烧来对抗病毒,这个过程会使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同时也会带走钠、钾等电解质成分。这时如果只是大量补充白开水,会将体内钠、钾等电解质元素冲淡。当体内钠元素浓度下降过多,人会出现眩晕、乏力等情况。此时,大脑会自动发出信号,通过尿液、汗液等方式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以满足体内电解质浓度平衡的需要。这就是医学上所谓的“自发性脱水”。所以,感冒不能一味地大量喝水,在喝水的同时,还要补充足够的电解质,才能帮助缓解感冒症状。
3、喝弱碱性水更健康——错
尽管“酸碱体质”理论证实是伪科学,但仍存在“弱碱性水有利于健康”“碱性水让血液变成碱性”的说法,很多人也深信不疑买碱性水喝、买碱性滤水机。其实,我们常说的弱碱水,指水的pH值稍大于7。人体的内环境相对平衡稳定,pH值一般在7.35至7.45之间。人体内环境不会因为喝下人体能够承受的酸碱物质后,改变本身酸碱度。况且,弱碱水喝下去后,在胃肠道内部就会被中和,并不会被人体吸收。目前,弱碱性水、酸碱体质等概念也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类似弱碱性水有助人体健康、人体体质为酸碱性等概念仍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支持。
4、饭前喝水能减肥——错
很多人都听过吃饭前喝水有助于减肥,于是坚持以惯之。但其实单靠吃饭前喝水是不能解决减肥问题的。其实,“吃饭前喝水”跟我们常说的“饭前喝汤”有些相似,通过增加饱腹感减少进食,虽然有一定减肥作用,但喝够量很重要,最少要喝到“体重×30~35”的量,比如50公斤的人最少应喝到1500毫升,但每餐前一次性喝500毫升,易冲淡胃液,影响消化。
5、常喝纯净水身体会缺矿物质——错
很多人都听过一种说法,“经常喝纯净水会导致身体缺乏矿物质”,所以很多人坚持选择矿泉水等。其实,靠喝水补充矿物质,并不是好办法,很多矿泉水会在包装上标出钙、镁、钾的含量,并且在宣传中特别声称“该水含有钙、镁、钾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天然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给人感觉是这种水是钙、镁、钾的一个重要来源,其实跟食物比起来,水对钙、镁、钾的贡献不多。另外,市面上也有一些标着“饮用天然水”“饮用天然泉水”的瓶装水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矿泉水,其实并不是。
3
正确喝水记住这5点
1、不要等口渴了才喝
不能靠渴不渴来判断是否需要喝水,当我们口渴时,身体内的水分丢失已有1%~2%,这个时候人体已缺水。实际上,口渴不是一个非常灵敏的指标,当身体内的水分丢失达到2%~4%的时候,机体在感到口渴的同时,已处于脱水状态,表现为尿少、尿液颜色呈现深黄色,这时工作和认知能力会有所降低。此外,如果感觉极度口渴、皮肤干燥、口舌干裂、声音嘶哑及全身软弱等现象时,就可能已是中度脱水状态。
2、水温在35℃~40℃最适宜
对于一般人而言,饮用35℃~40℃的水比较合适,因为这与人体内的温度相接近,可以让胃肠道更舒适。怕冷人群可以选择饮用温度稍高的水,但更好不高于50℃。
3、小口慢喝,别大口猛灌
很多人咕咚咕咚一次喝个饱,这种一次性大量饮水会加重胃肠负担。建议的饮水方式是少量多次,把每天饮水总量分配在一天中喝,每次200毫升左右。平时没事时也随手喝一点,吃饭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喝点水。
4、千万别用饮料代替水
很多人喝白开水总觉得“没有味道”,喜欢喝饮料,用喝饮料代替喝水。但过量喝含糖饮料易导致肥胖,进而带来更多的健康问题,还不利于牙齿健康。事实上,白水是日常生活中的更佳饮品,而白水中又以白开水为更佳。
5、天热也尽量少喝冰水
水温过凉会 *** 到心脏,因为低温的水会使冠状动脉遇冷收缩,影响心脏的工作,不利于血液循环,还会增加患心绞痛、心梗等疾病发生风险。尤其是冠心病、高血压患者,要注意水温不要过低,实在是不想喝热水,水温也要在20℃~30℃之间。
4
在这8个时刻
该喝水了
1、早上起床后
人体水分每晚约流失450毫升,早晨起床后会处于一种生理性缺水的状态。在尚未进食之前,空腹喝下一杯晾温的白开水是更好不过的了,这样能使血液得到稀释,改善夜间脱水的情况。
2、晚上睡觉前
睡前不能喝太多水,否则频繁起夜会影响睡眠,但也不能不喝水,应该适当喝两口再睡觉。因为当人熟睡时,体内水分丢失,造成血液中的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变高。临睡前适当喝点水,可以缓解该现象,从而降低发生脑血栓的风险。此外,老年人睡前更好在床边常备一杯水,感觉口渴需马上喝几口。
3、洗澡后
很多人洗完澡觉得渴,端起一杯水一饮而尽。殊不知,洗热水澡会令血流量增加,喝太快会对健康不利,尤其是老人。此时应小口慢速喝一杯温水。
4、开空调半小时后
空调房内空气干燥,容易造成人体水分流失,鼻腔等处黏膜过干,甚至引发支气管炎。因此,在空调房逗留超过半小时以后,就要及时补充水分,白开水、矿泉水、柠檬水等即可。
5、饭后半小时
饭后不要立刻喝水,否则会冲淡、稀释唾液和胃液,使蛋白酶的活性减弱,影响消化吸收。建议普通人饭后半小时饮水200毫升左右,要小口小口地喝,频繁、大量饮水容易烧心。容易烧心的人宜在饭后2小时~3小时,每间隔20分钟~30分钟喝3口~4口。
6、心情烦躁时
肾上腺素通常被称为“痛苦激素”,当一个人痛苦烦躁时,肾上腺素就会飙升,它如同其他身体毒素一样,可以随着水分排出体外。因此,在心情烦躁时,不妨倒一杯温开水,坐在座位上慢条斯理地把它喝完,心情会因此放松许多。
7、运动期间
运动会消耗大量水分,尤其是孩子,需水量高于成年人。除了运动前要喝水,运动时每隔半小时也应适当补水。
8、吃咸了后
吃太咸会导致高血压、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水肿等。如果吃咸了,首先要做的就是多喝水,更好是凉白开或柠檬水,尽量不要喝含糖的饮料或者酸奶,糖分反而会加重口渴感。淡豆浆90%以上都是水分,并且含有丰富的钾,可促进钠排出,也是不错的选择。
转自:CCTV生活圈
来源: 新华网
隔夜水喝多了致癌?错!真正有害的是这种“水”水是生命之源,水维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身体75%都是水分,所以喝水至关重要,但水的质量更重要。相信很多人听说过千滚水和隔夜水喝多了会致癌,其实这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真正对身体有害的是热水。
千滚水和隔夜水喝多了致癌?
1、千滚水
千滚水也就是反复沸腾和烧开多次的水。相信很多人听说过烧开过的水不能再烧开喝了,以免致癌,其实是错误的想法。在自来水中确实有大量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反复烧开后,一部分硝酸盐可转化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能会和胃中的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亚硝酸铵,这是一级致癌物质,所以让很多人担心。其实只有达到一定剂量才能带来毒性。国家标准认为,生活饮用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每升小于一毫克。开水反复烧开20饮后,每升亚硝酸含量在0.038毫克,也就是说烧过好几次的水可以放心大胆的喝,并不会致癌。
2、隔夜水
其实隔夜水可以喝,很多人纳闷,为什么早晨喝的水晚上能喝,但晚上烧的水,第2天清晨却不能喝,有一部分人认为是亚硝酸盐太多引起的。其实隔夜的开水,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很低。所以隔夜水是可以喝的,但隔夜水必须用盖子盖住,防止进入灰尘。需要提醒的是烧开热水最多加盖放置3天,只要超过3天就不能喝了。
真正对身体有害的是什么水?
其实真正引起致癌的是65℃以上的热水。超过65℃以上的热饮被称为2A级致癌物质,其主要原因在于温度,并不是饮品本身。因为口腔黏膜和食管粘膜对温度异常敏感,更佳的进食温度是在10~40℃之间,能耐受的温度是50~60℃之间,一旦超过65℃就会烫伤黏膜。偶尔一两次烫伤,口腔和食道能自我修复。但长期喝热水或趁热吃的话,会引起食道和口腔溃疡,增加患上食道癌风险。
温馨提示
不要走进喝水误区,养成多喝水的好习惯。不要感觉到口渴在喝水,感觉口渴时说明身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了。每次喝水在100~200毫升,间隔时间是30分钟。另外,也不能仅限于8杯水,剧烈运动大量出汗的话大量水分流失,需适当增加喝水量。患有心脏病、糖尿病及肾病患者不能喝太多水,需根据医生嘱咐控制喝水量,以免增加肾脏和心脏负担。
被传了很多年!隔夜水不能喝?会致癌?很多人还毫不知情…自建国初期以来,中国人一直热衷于喝热水。
即便要喝凉水,也会将水烧开后晾凉再饮用。
然而,最近网上有消息说,#隔夜的开水会致癌#,这可着实把人吓得不轻。
难道说这隔夜的凉白开趁我们熟睡之时起了什么化学反应,从而变成了一碗砒霜?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隔夜的凉白开到底能不能喝。
看到这里,你明白了吗?
隔夜水可能带来的问题是,在空气湿度较高、细菌繁殖较快的季节,有可能导致细菌超标引起腹泻。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夏季的隔夜水更好别喝,冬季的隔夜水更好装在有盖的容器中(如暖水瓶)。
最后
总结一下今天的重点
亚硝酸盐确有害
万般吃喝皆存在
只是量少可不计
莫让谣言乱作怪
千滚水致癌、隔夜水不能喝?错!真正不能喝的水是它……本文审稿:葩丽泽,营养学主任医师、原新疆 *** 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预防与健康管理所副所长
健康科普汇【千滚水致癌、隔夜水不能喝?错!真正不能喝的水是它...】喝水这么一件小事,都会有很多争议,比如:千滚水致癌!隔夜水有毒!阴阳水有害!纯净水缺少矿物质!然而,真正对身体有害的水并不是这几种,而是很多人每天都喝的...(via:微信公众号“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隔夜的水、肉和菜,到底能不能吃?对身体有无危害?剩菜剩饭家家都有,相信人人都吃过剩菜剩饭,但对隔夜的东西,人们总会产生一些排斥的心理,一边舍不得倒掉,一遍又觉得这些隔夜的肉、菜等应该不能吃。这样的想法让勤俭节约的人左右为难。那么隔夜的食物到底能不能吃?
人们对于隔夜食物比较有争议的有三种,隔夜的水能不能喝?隔夜的肉能不能吃?隔夜的菜能不能吃?隔夜食物吃了会怎么样?一文告诉你答案。
隔夜水在 *** 上被传成了致癌物,有人表示在放置隔夜的水中会产生比较多的亚硝酸盐,在人体摄入后会诱发身体内的细胞癌变,对健康有不利的影响。但在试验后发现,隔夜的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只是少量的上升,而且并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饮用水安全标准,因此隔夜水在正确保存后是可以喝的。
所谓的保存则需要密封保存,如果你将水烧开后,注入暖水瓶中盖好盖子,那么隔夜的水中不会掉落很多的细菌和粉尘,自然是可以正常饮用的。如果是放在开口的杯子中隔夜,更好别喝了,很可能混入一些粉尘和细菌。
肉也是人们比较喜欢吃的食物,很多时候买肉的量比较多,就会一次性烧完后,放在家里的冰箱里,要吃了就拿出来加热一下,再食用。但有人说隔夜的肉也会产生更高的亚硝酸盐含量,但把隔夜肉丢掉又比较浪费,这可怎么办?
别着急,研究中针对红烧肉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时间段下都进行了试验,检测出来的结果表明,在红烧肉在冰箱里隔夜保存后,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从刚出锅时的1.11上升到了1.54,而在常温下保存隔夜的红烧肉,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为2.93,均在国家的标准值30以内,都能够放心食用。
正常的肉类在煮熟后,如果觉得吃不完,可以提前在筷子不停地翻拌之前,盛出一部分,冷却后放入冰箱保存,这样更少残留唾液等细菌。在食用前应该充分地加热,这样也能够避免冷吃肉类导致的肠胃不适。建议人们隔夜保存肉类的时间不超过3天,反复加热肉类的次数不超过1次,并且每次加热时应该煮至沸腾,并且维持5分钟以上,能够更好的杀灭细菌。
隔夜的菜在三种食物中是对健康影响比较大的。新鲜的蔬菜炒熟后,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约为1.25,但是在冰箱内保存过夜后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为4.03,如果没有放在冰箱内,而是在常温环境下保存过夜,那么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就会达到29.09,这样的含量是超出国家对于蔬菜中含有的亚硝酸盐标准的20的。
在新鲜的蔬菜中存在比较多的硝酸盐含量。如果在煮熟后保存隔夜的时间,这些蔬菜中的硝酸盐就会和调味料结合,和空气中的细菌结合,和还原酶相互作用,从而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这样就会影响隔夜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不断升高,食用后就可能让人们的肝脏、肠道、胃部受到损伤,增加诱发癌症的风险。
而且蔬菜在加热后,其中的维生素等营养元素也都消耗得差不多了,继续吃也无法补充其中的营养物质,因此,建议隔夜菜更好别吃。要吃的时候再炒,营养保留得更全面。
如果吃了隔夜的这些食物,对健康虽然并不是立刻就会产生影响,但长期吃这样的食物,会让人们摄入的亚硝酸盐含量不断地增加。亚硝酸盐会在人体内胃酸的影响下,逐渐转化为亚硝胺,这种物质是强致癌物,会威胁人们的消化系统健康,长期接触后,会增加人体出现消化道癌症的风险,给健康带来不好的影响。
为了健康着想,隔夜的菜更好别吃,就算要吃隔夜的肉或者水,也应该采取妥善合理的保存方式,并且在食用隔夜肉之前充分加热,以减少其中可能暗藏的细菌滋生。
隔夜水能不能喝?是安全还是危险?探究饮用的正确方式许多人都会好奇,隔夜水能否饮用呢?别担心,这篇文章将为您解答这个疑问。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隔夜水安全饮用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当您将水存放在适当的环境中(例如:保持瓶盖盖紧,存放在干净且阴凉的地方),隔夜水仍然可以饮用。
然而,在炎热的夏天,室温下的水可能会受到细菌和微生物的污染,为了确保水的安全,建议您将其储存在冰箱中以减缓细菌滋生。
那么,我们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保持水质:如果水中含有较高的矿物质,例如硬水,那么细菌和微生物在水中生长的速度可能会更快。因此,硬水地区的隔夜水可能需要更加注意。
2.盖紧瓶盖:确保水瓶口和瓶盖始终盖紧,以防止灰尘和其他污染物进入。
3.观察水质:在饮用隔夜水之前,请仔细观察水的颜色和味道,如发现异常,请勿饮用。
总之,在适当的储存条件下,隔夜水通常是可以饮用的。然而,在炎热天气下,细菌滋生的风险可能会增加。为了确保安全,建议在喝隔夜水之前观察水的颜色和味道。如果仍然担心,可以考虑重新煮沸水以确保安全。
所以,现在您已经了解了隔夜水的秘密,可以放心地享用这杯清凉的水啦!请记住,保持适当的储存条件对于确保水的安全饮用非常重要哦!
一直以来
“每天喝够8杯水”
似乎是很多人统一的认知
但有专家表示
每天8杯水(约2升)的推荐量
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太高了
还有一些说法则认为
千滚水、隔夜水不能喝
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
每天喝多少水才合适?
千滚水、隔夜水到底能不能喝
一起来看~
1
一天喝够8杯水?
你可能喝错了!
有研究显示,每天8杯水(约2升)的推荐量,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太高了,超过大多数人真正的需水量。而且不同年龄段、性别、地区的人需水量也是不同的。
该研究对26个国家5604名参与者进行了分析,参与者年龄从8天大的婴儿到96岁的老人不等。研究发现20岁~35岁男性每天的水周转量更高,为4.2升;20岁~40岁女性每天的水周转量为3.3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到了90多岁,水周转量下降到2.5升左右。
然而,水周转量并不等于我们每天实际的饮用水量。例如,一个20多岁的男性每天的水周转量为4.2升,并不是需要每天喝4.2升的水,而是每日平均饮水量为1.5升~1.8升,同理,对于20多岁的女性来说,每天饮水量可能需要1.3升~1.4升,老年人的饮水量则更低。研究人员表示,每天8杯水(约2升)的推荐量,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太高了!如果一定要坚持每天8杯水,可以选择小一点的杯子。
2
你一直坚持的喝水原则
可能是错的
1、千滚水、隔夜水不能喝——错
我们经常听到“千滚水、隔夜水千万不能喝,因为亚硝酸盐含量增加,经常饮用这样的水会导致中毒甚至癌症”的说法。很多人也是坚持这样做,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实验人员专门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不锈钢电热水壶加热自来水,分别烧开1次、5次、10次后倒入杯中自然冷却,放置0小时、24小时、48小时后分别检测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实验发现,随着加热沸腾次数的增加,水中亚硝酸盐含量有略微增加的趋势,放置48小时后亚硝酸盐含量更高为0.014mg/L,但距离我国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中1mg/L亚硝酸盐参考指标限值还很远,所以从这点上来看,所谓的“千滚水”、“隔夜水”是可以放心喝的。
2、感冒后大量喝水好得快——错
感冒了,身边人常这样建议,“要多喝水才能好得快”。但很多流行病学专家指出,感冒时如果在短时间内大量喝水,反而可能造成身体脱水。
感冒时,人体会通过发烧来对抗病毒,这个过程会使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同时也会带走钠、钾等电解质成分。这时如果只是大量补充白开水,会将体内钠、钾等电解质元素冲淡。当体内钠元素浓度下降过多,人会出现眩晕、乏力等情况。此时,大脑会自动发出信号,通过尿液、汗液等方式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以满足体内电解质浓度平衡的需要。这就是医学上所谓的“自发性脱水”。所以,感冒不能一味地大量喝水,在喝水的同时,还要补充足够的电解质,才能帮助缓解感冒症状。
3、喝弱碱性水更健康——错
尽管“酸碱体质”理论证实是伪科学,但仍存在“弱碱性水有利于健康”“碱性水让血液变成碱性”的说法,很多人也深信不疑买碱性水喝、买碱性滤水机。其实,我们常说的弱碱水,指水的pH值稍大于7。人体的内环境相对平衡稳定,pH值一般在7.35至7.45之间。人体内环境不会因为喝下人体能够承受的酸碱物质后,改变本身酸碱度。况且,弱碱水喝下去后,在胃肠道内部就会被中和,并不会被人体吸收。目前,弱碱性水、酸碱体质等概念也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类似弱碱性水有助人体健康、人体体质为酸碱性等概念仍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支持。
4、饭前喝水能减肥——错
很多人都听过吃饭前喝水有助于减肥,于是坚持以惯之。但其实单靠吃饭前喝水是不能解决减肥问题的。其实,“吃饭前喝水”跟我们常说的“饭前喝汤”有些相似,通过增加饱腹感减少进食,虽然有一定减肥作用,但喝够量很重要,最少要喝到“体重×30~35”的量,比如50公斤的人最少应喝到1500毫升,但每餐前一次性喝500毫升,易冲淡胃液,影响消化。
5、常喝纯净水身体会缺矿物质——错
很多人都听过一种说法,“经常喝纯净水会导致身体缺乏矿物质”,所以很多人坚持选择矿泉水等。其实,靠喝水补充矿物质,并不是好办法,很多矿泉水会在包装上标出钙、镁、钾的含量,并且在宣传中特别声称“该水含有钙、镁、钾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天然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给人感觉是这种水是钙、镁、钾的一个重要来源,其实跟食物比起来,水对钙、镁、钾的贡献不多。另外,市面上也有一些标着“饮用天然水”“饮用天然泉水”的瓶装水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矿泉水,其实并不是。
3
正确喝水记住这5点
1、不要等口渴了才喝
不能靠渴不渴来判断是否需要喝水,当我们口渴时,身体内的水分丢失已有1%~2%,这个时候人体已缺水。实际上,口渴不是一个非常灵敏的指标,当身体内的水分丢失达到2%~4%的时候,机体在感到口渴的同时,已处于脱水状态,表现为尿少、尿液颜色呈现深黄色,这时工作和认知能力会有所降低。此外,如果感觉极度口渴、皮肤干燥、口舌干裂、声音嘶哑及全身软弱等现象时,就可能已是中度脱水状态。
2、水温在35℃~40℃最适宜
对于一般人而言,饮用35℃~40℃的水比较合适,因为这与人体内的温度相接近,可以让胃肠道更舒适。怕冷人群可以选择饮用温度稍高的水,但更好不高于50℃。
3、小口慢喝,别大口猛灌
很多人咕咚咕咚一次喝个饱,这种一次性大量饮水会加重胃肠负担。建议的饮水方式是少量多次,把每天饮水总量分配在一天中喝,每次200毫升左右。平时没事时也随手喝一点,吃饭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喝点水。
4、千万别用饮料代替水
很多人喝白开水总觉得“没有味道”,喜欢喝饮料,用喝饮料代替喝水。但过量喝含糖饮料易导致肥胖,进而带来更多的健康问题,还不利于牙齿健康。事实上,白水是日常生活中的更佳饮品,而白水中又以白开水为更佳。
5、天热也尽量少喝冰水
水温过凉会 *** 到心脏,因为低温的水会使冠状动脉遇冷收缩,影响心脏的工作,不利于血液循环,还会增加患心绞痛、心梗等疾病发生风险。尤其是冠心病、高血压患者,要注意水温不要过低,实在是不想喝热水,水温也要在20℃~30℃之间。
4
在这8个时刻
该喝水了
1、早上起床后
人体水分每晚约流失450毫升,早晨起床后会处于一种生理性缺水的状态。在尚未进食之前,空腹喝下一杯晾温的白开水是更好不过的了,这样能使血液得到稀释,改善夜间脱水的情况。
2、晚上睡觉前
睡前不能喝太多水,否则频繁起夜会影响睡眠,但也不能不喝水,应该适当喝两口再睡觉。因为当人熟睡时,体内水分丢失,造成血液中的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变高。临睡前适当喝点水,可以缓解该现象,从而降低发生脑血栓的风险。此外,老年人睡前更好在床边常备一杯水,感觉口渴需马上喝几口。
3、洗澡后
很多人洗完澡觉得渴,端起一杯水一饮而尽。殊不知,洗热水澡会令血流量增加,喝太快会对健康不利,尤其是老人。此时应小口慢速喝一杯温水。
4、开空调半小时后
空调房内空气干燥,容易造成人体水分流失,鼻腔等处黏膜过干,甚至引发支气管炎。因此,在空调房逗留超过半小时以后,就要及时补充水分,白开水、矿泉水、柠檬水等即可。
5、饭后半小时
饭后不要立刻喝水,否则会冲淡、稀释唾液和胃液,使蛋白酶的活性减弱,影响消化吸收。建议普通人饭后半小时饮水200毫升左右,要小口小口地喝,频繁、大量饮水容易烧心。容易烧心的人宜在饭后2小时~3小时,每间隔20分钟~30分钟喝3口~4口。
6、心情烦躁时
肾上腺素通常被称为“痛苦激素”,当一个人痛苦烦躁时,肾上腺素就会飙升,它如同其他身体毒素一样,可以随着水分排出体外。因此,在心情烦躁时,不妨倒一杯温开水,坐在座位上慢条斯理地把它喝完,心情会因此放松许多。
7、运动期间
运动会消耗大量水分,尤其是孩子,需水量高于成年人。除了运动前要喝水,运动时每隔半小时也应适当补水。
8、吃咸了后
吃太咸会导致高血压、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水肿等。如果吃咸了,首先要做的就是多喝水,更好是凉白开或柠檬水,尽量不要喝含糖的饮料或者酸奶,糖分反而会加重口渴感。淡豆浆90%以上都是水分,并且含有丰富的钾,可促进钠排出,也是不错的选择。
来源:CCTV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