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老吴家乡在福建沿海,虽离家多年,但对当地特产大黄鱼的热爱不减。
每次饭局,老吴的话题总离不开大黄鱼。筷子掀起金黄的鱼皮,雪白的鱼肉随大家的动作逐渐变少,从少时记忆到历史典故,他就像个博闻强识的说书人,总能聊出引人入胜的故事。众人认真聆听的同时也不停手。失神一会儿再回过头吃鱼,多半会发现盘中已经只剩骨头和汤汁了。
自古以来,整个中国东海一带,都是黄鱼活动的范围。唐代学者陆广微曾在《吴地记》中记载,公元前 505 年,吴王阖闾率领 *** 与东夷进行海战,因不敌东夷退守至一荒岛,在即将弹尽粮绝时,海中突现的鱼群成为士兵的救命粮食,饱食美味提振了士气,吴王 *** 反败为胜。班师回朝的阖闾记得「金鱼逼海而来」的情景,并根据「其脑中有骨如白石」的特征,为这种鱼命名为「 *** 鱼」 —— 也就是大黄鱼。
渔船上刚捕捞到的大黄鱼。? inf.news
大黄鱼和长相相似但个头略小的小黄鱼在鲈形目 *** 科黄鱼属的鱼类中最为出名,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海和黄海南部。虽在 *** 、日本、 *** 沿海也有分布,但在这些地方,黄鱼少有记载。西方世界中,一直都没有关于黄鱼的记录,直到 1846 年,大黄鱼才拥有了拉丁文学名 (Larimichthys Crocea)。至今,西餐中也没有以黄鱼为食材的料理。换句话说,黄鱼只属于中餐。
「日见巴东峡,黄鱼出浪新。脂膏兼饲犬,长大不容身。」 杜甫题为《黄鱼》的诗,点明了它在饮食中的珍馐地位 —— 从 *** 走入日常生活,不仅人喜欢吃,下脚料还能喂狗。黄鱼之所以能如此受欢迎,最主要的原因是味美。它没有粗厚的鳞片,无需复杂的处理,不同火候、熟度各具风味 —— 浅蒸口感细嫩,深煎或慢炖肉质也不会变老发柴,而是更紧实、弹牙,丝丝入味。另外,黄鱼没什么鱼腥味,能被多数人接受,并且只有一根主刺,大块的「蒜瓣肉」,吃起来也不费劲儿。
易于捕捞,也是黄鱼能够让更多人喜爱的原因之一。每年春季,进入繁殖期的黄鱼从深海结群洄游,到靠近 *** 的浅海产卵,冬天前,又游回深海栖息地越冬。时间、线路的固定使得每年春秋两季都会形成渔汛,而产卵期的大黄鱼,还会用鳃发出声音嘹亮的叫声 —— 鱼群通过,海面一片呱噪。渔船只需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撒网守候,便能捕获大量大黄鱼,就算是没经验的渔民,也能循着声音找到它们。唐代及之后的一千多年,大黄鱼源源不断走向餐桌。
江浙地区,人们习惯将黄鱼制成鱼干,也称黄鱼鲞。? 鱼鲜生 舟山海味研究所
至现代,黄鱼产量更是进一步提升。1950 年代,大黄鱼已经成为中国四大海鱼(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之首,充足的供应让它的 *** 越来越低廉,至少在其产地是如此。「我小时候,每顿饭几乎都能吃上大黄鱼,有时不止一条,随便一条就有一斤半。」老吴说如果按现在的 *** ,当年每顿饭餐标都要几千。根据资料显示,1960 ~ 1970 年代的闽浙沿海地区,大黄鱼是名副其实的「白菜价」,更便宜时的零售价是 0.1 元每斤甚至更低,而同期的白菜、大米和猪肉 *** 分别是每斤 0.08 元、0.12 元和 0.6 元。
充足的供应量和低价的背后,埋伏着黄鱼的「灭顶之灾」。「脑中有骨如白石」 —— 当年吴王 *** 就已经发现的这一特征,成了它被大量捕捞的致命弱点。黄鱼头骨中有雪白如玉的卵形耳石,它的主要作用是在海中游动时维持平衡,耳石会与外界的声音形成共振,如果听到巨响,共鸣会导致脑震荡让鱼昏厥。早年间,粤港地区渔民利用它们这一生理特征,发明出「敲罟」法 —— 通过制造巨大声响将黄鱼震晕后起网捕捞。这种方式单次捕获量大,但非常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使用敲罟法,同一水域的黄鱼会不分大小悉数「中招」,即便漏网之鱼,也会因快速上浮水压突变,鱼鳔爆裂而死。如果在产卵期以此法捕捞,更是会影响之后的种群数量。
敲罟法:渔民敲锣打鼓制造震天声音,随后整片海面满是黄鱼。? Google
敲罟法直接提高了渔民的收入,带来巨大经济利益,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被「发扬光大」。1950 年代,潮汕水产工作者将敲罟法从广东带来了福建、浙江沿海,教授给当地渔民,随后在捕捞大黄鱼的实践中屡获高产。使用敲罟法后,光温州一地的大黄鱼捕获量,就从 1956 年的 1.6 万吨猛增到 1957 年的 7 万吨。
*** 曾在 1963 年下达《关于禁止敲罟的命令》,但禁令只短暂执行了几年,敲罟不但卷土重来,规模还变本加厉,不再是当年的几条船几十渔民,而是发展成有组织有指挥的规模化行动。千船出海、万网捕捞式的疯狂行动达到 *** :1974 年春天,浙江省有数次深入远海大黄鱼越冬地的大规模捕捞,最多一次,近两千条动力渔船同时出动。当年舟山渔场的大黄鱼产量由前一年的 10 万吨增至 16.81 万吨,这成了中国渔业史大黄鱼产量的更高纪录,也把野生大黄鱼带入濒危绝境。
1993 年在青山湾捕获的巨型黄鱼。 *** 西部曾有捕捞黄鱼的渔场,但因过度捕捞和缺乏管理,几乎灭绝。? 郑泰星
从下一年起,当地大黄鱼的捕捞量出现了断崖式的连年下跌。1980 年代,舟山渔场已无法形成渔汛,原本成千上万尾每年往返洄游的大黄鱼成为历史。在那之后的几十年,大黄鱼变得凤毛麟角,偶尔捕捞到体型稍大的,都能成为新闻。随之而来的是 *** 的飞涨,2017 年,一条 4.9 公斤重的大黄鱼,曾拍卖至 14.8 万元的天价。曾经,百姓餐桌上的大黄鱼,已然成为仅有高级食客才能炒作、追捧的珍稀食材。
当渔民望海兴叹时,科研工作者则正努力通过另一种 *** —— 人工养殖 —— 让大黄鱼重现 *** 。1985 年,宁德水产局技术员刘家富拿着 1 万人民币的经费开始了「大黄鱼人工育苗初试」项目。凭着辛苦觅得的野生大黄鱼卵,他和团队在几年后育出 100 多尾全人工大黄鱼苗,并在 10 年里先后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难题,成功实现了大黄鱼人工养殖,也因此被称为「大黄鱼之父」。随后,大黄鱼人工养殖技术在福建、浙江等中国传统大黄鱼产区不断发展,从近海网箱鱼排养殖到深远海工程化围栏养殖,人工养殖的大黄鱼重回水产市场,光宁德一地,2020 年大黄鱼年产量就超过了 25 万吨。
大黄鱼的更佳捕捞时间是夜晚。在暗光环境下,大黄鱼体内的 *** 素得以保留,保证鳞片金光闪闪。? Pinterest
2022 年 12 月的一个深夜,宁德蕉城大黄鱼养殖场,渔船的马达轰鸣打破了海面的宁静,脚踏胶靴、身穿黑色围裙的渔民在幽暗的光线下开始了繁忙的捕捞大黄鱼作业,下筐捕捞、称重、附冰、包装……过程迅速而一气呵成。渔民解释了夜晚捕捞以及包装作业要在红灯「暗室」环境进行的原因:大黄鱼体内含有遇光线即消失的 *** 素,夜间捕捞能保证它们披挂一身「黄金甲」,讨喜走上餐桌。
人工养殖的同时,渔业工作者对大黄鱼野生种群恢复工作也在持续进行,野化放流工作已持续多年。将人工养殖到 10 厘米、经过野化训练的大黄鱼鱼苗放归大海,让它们游回深海,野生种群因为这一方式会慢慢被修复。东海的这种放流行动规模越来越大,数量一次多达数十万尾。浙江海洋大学专家团队的目标,是通过修复工程,在今年将东海野生大黄鱼资源恢复到 1000 吨。
市售的大黄鱼主要以养殖为主,比起天价野生大黄鱼,亲民许多。? IC photo
野化放流如今已产生效果,在 2021 年和 2022 年冬天,曾各有一艘东海渔船遇到久违的大黄鱼渔汛,一次捕捞到数千公斤野生大黄鱼。「一船大黄鱼价值千万元」的新闻也成为当时热门话题。距离我们想象中的野生大黄鱼成群回归,似乎越来越近。十几年后,或许普通 *** 能以合理的 *** 吃上真正的野生大黄鱼。
常和老吴一起吃大黄鱼的另一大收获,就是我自己烹制大黄鱼的频次和会做的黄鱼菜品逐渐曾多,挑鱼买鱼的经验也更丰富熟络。挑选时,可以从体表、鱼鳃、眼球、气味和组织, 5 方面入手。体态匀称,鳞片紧贴较完整,胸鳍、腹鳍、腹部呈金 *** 或淡 *** ,背部呈黄褐色,看上去有光泽;鳃丝清晰,呈鲜红色,粘液透明;眼球饱满,角膜清晰;气味清新,具有大黄鱼固有气味,无油污等异味;肌肉坚实,富有弹 *** ,内脏清晰、无腐烂。达到以上标准的黄鱼,味道和口感都能有保证。
这几年,我习惯在电商平台下单买鱼, *** 价比高、产地直送。「三去」大黄鱼我买得最多。在捕捞后的之一时间去掉鳞、腮、鳍,是为「三去」,三去大黄鱼保持了鱼的金黄完整,又免去了在家清理的麻烦。一条不到一斤的三去黄鱼通常百元以内,物美价廉。而一些更好的「尖」货,则 *** 昂贵、可遇不可求,它们更多供应给高端餐厅,很少出现在消费者市场。
江浙一带最经典的黄鱼菜肴 —— 黄鱼烧年糕。? 豪仔健康毕业
最近,老吴搞到了这么一条,为此,他在腊月小年那天在家设宴。他打开一个精致的红色礼盒向我们展示当晚主角,泡沫箱里铺满的冰上,一条体长至少 40 厘米的大黄鱼金光闪闪。这个原本只为高级餐厅供货的黄鱼品牌,其创始人在饮食界小有名气。老吴说相比传统网箱养殖,这条鱼采用的是深海半野生养殖方式,口感接近野生黄鱼。近两斤一条的个头,是因为养足 6 年,千元一条 *** 不菲。如此品质的大黄鱼在餐厅中,售价更要翻上 3 倍以上。
这边吃着大黄鱼, *** 上一条快递信息显示我为家宴下单的鱼也 *** 了,我一边沉醉于眼前黄鱼的美味,一边抽空琢磨家里那条将如何烹制。耳畔是窗外的北风呼啸,我们吃着大黄鱼推杯换盏,年年有余的幸福感,就这么被大黄鱼拉得满满。
参考资料:
《饕餮中国︱半世纪前还稀松平常的野生大黄鱼因何身价百倍?》,澎湃新闻
《分析了上万条大黄鱼新闻,我们发现了这些……》,数说渔业
《大黄鱼如何「游」回百姓餐桌》,人民日报
《大黄鱼:「王者」归来的传奇》,浙江日报
《「大黄鱼之父」刘家富:守护一尾鱼,带富一方人》,闽东日报
《如何挑选到新鲜美味的大黄鱼?》,知乎
野生大黄鱼被作为海鲜上品,身价不菲,要是宴请上了一条野生大黄鱼,那么客人可能是生意上的姑奶奶,或者是朋友中的战斗机。 然而,市场上有一些鱼,都与大黄鱼长得很相似,让人难以分辨。那么今天,为了知道更多,我们就来说说,这几种鱼的区别。
黄鱼,又叫黄花鱼、 *** 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曾写道:“生东南海中,其形如白鱼,扁身弱骨,细鳞 *** 如金,首有白石二枚,莹洁如玉。”
黄鱼的耳后有两个白色的石头,一些小孩儿就喜欢专门收集这些白色的小石头,因为听大人们说,这可以作为中 *** 卖钱。
亲戚众多,谁才是真正的大黄鱼?
有经验的老渔民都知道,黄鱼有几个亲戚,除了常见的大黄鱼、小黄鱼、梅童鱼、鮸鱼、黄姑鱼之外,还有罕见的黄唇鱼和毛鲿鱼。
它们从外观看起来,都非常相似,以致在海鲜市场中,有个别奸商把其它廉价的鱼冒充大黄鱼。
大黄鱼
大黄鱼又称黄花鱼,是传统“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之一,在上世纪5、60年代,它是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
野生大黄鱼头呈钝尖形,口裂大,尾巴细长,全身金 *** ,1斤以上的每增加一两 *** 便翻翻,堪比黄金。
小黄鱼
很多人都认为,大黄鱼是小黄鱼长大后的样子。NO!大黄鱼和小黄鱼绝壁是两个不同的品种。
小黄鱼只能长到20多公分,而大黄鱼能长到50多公分。小黄鱼尾短鳞大,味道和大黄鱼很相近,肉质滑嫩,吃不起大黄鱼的,可以替代尝尝鲜。
梅童鱼
梅童鱼颜色金黄,也有人叫小细,形似幼年的大黄鱼。因为,很多人都会把梅童鱼当做了小黄鱼。
梅童鱼肉质非常细嫩,吃到嘴里会化开来,那种鲜,让人印象深刻,梅童鱼头部的占比大,小鱼大鲜,越小越好吃。还有一种梅子,一口一个,更加鲜。
黄姑鱼
黄姑鱼,舟山人称它黄婆鸡,它也是通体金黄,但隐隐中泛出红铜色。
黄姑鱼的肉质相较于大黄鱼稍微紧实,虽然 *** 比大黄鱼便宜很多,但由于黄姑鱼大都都是野生的,也不会便宜到哪里去。
黄姑鱼红烧后,美味程度不输大黄鱼,不是海边的小伙伴可能会傻傻分不清楚黄姑鱼和大黄鱼。
白姑鱼
白姑鱼又叫白咕子,新鲜钓上来的白姑鱼,会“咕咕、咕咕”的叫。
白姑鱼和黄鱼外形很相似,但也很好区分,因为白姑鱼除了鱼鳍是有 *** ,通体还是灰白色为主。而且白姑鱼的肉质和黄鱼不是一个级别的。
鮸鱼
鮸鱼俗称米鱼,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鱼。鮸鱼肉质略粗糙,从颜色上也是好区分的,它的背部是灰褐色,腹部灰白,且头部较小。
鮸鱼的鱼胶比较值钱,几十斤大的鮸鱼胶体甚至比鱼肉还值钱。
黄唇鱼
黄唇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由于价值很大,目前数量稀少,快灭绝了。
黄唇鱼个头很大,全身金 *** ,和黄鱼也是很相似。它的鱼胶很是珍贵,是滋补的上等品,福建曾有渔民一条黄唇鱼卖了几百万的报道。
毛鲿鱼
和黄唇鱼一样,毛鲿鱼的鱼胶也是相当值钱,所以毛鲿鱼也是贵的离谱。
以前舟山人把毛鲿鱼胶取出晾干,放进米缸里,可以存放好多年。现在老一辈的米缸里,可能还有个别的鱼胶。
之前曾听说,一条48斤的毛鲿鱼,开价上百万元。
如何辨别野生大黄鱼
动则上万甚至十几万的大黄鱼,不是一般人能够消费得起。所以,如何辨别野生大黄鱼也是有讲究的。
据一些渔民介绍, *** 有三:
一看鱼尾。野生的长时间在海中回游,尾巴会变得比较修长;而养殖的大黄鱼生活在网箱中,尾巴则短。
二看鱼头。野生的头比较小,而养殖的鱼头较大。而且野生的上下颌边缘处呈鲜艳红色,养殖的颜色就比较淡。
三看体形。野生黄鱼体瘦且狭长,形体很漂亮,呈金黄锃亮,有些嘴巴还有鱼鳔外吐。而养殖的大黄鱼因为常年在网箱,缺少必要的锻炼,肚子大而圆。
黄花鱼与黄鱼同属 *** 科黄鱼属,但黄花鱼与黄鱼是两种鱼,黄花鱼生活在淡水,黄鱼生活在海水,黄花鱼在福建地区有池塘养殖,但黄鱼是海鱼,营养价值高于黄花鱼。
如果这两种鱼让你选,你会选哪一种?但我会选黄鱼,因为黄鱼是海鱼,是海鲜,没有污染没有 *** ,但黄花鱼是生活在池塘里, *** 是肯定会使用的。这两种鱼在外表上非常接近的。
黄鱼头顶有两块坚硬的石头,但黄花鱼这两块石头要比黄鱼小。
黄花鱼是黄鱼的一个种类,黄鱼有健脾治病贫血防癌的作用。
黄鱼分为大黄鱼小黄鱼,黄花鱼分为大黄花鱼和小黄花鱼,
大黄鱼不是小黄鱼长大的,是黄鱼里的两个不同品种,它们在外形上是有区别的,大黄鱼与小黄鱼的区别是小黄鱼的体形短于大黄鱼,大黄鱼的鳞较小,大黄鱼的下唇长于上唇,口闭时较圆,而小黄鱼上下唇等长,口闭时较尖。
大黄花鱼也不是小黄花鱼长大的,它们也是同一个属的两种鱼。
在 *** 直播卖的黄花鱼其实基本都是黄鱼,有大黄鱼和小黄鱼之分,真正的黄花鱼都是淡水鱼,养殖数量并不多,常吃的海鲜里的黄花鱼就是黄鱼。
上图是黄花鱼
上图是黄鱼
*** 时期的“小黄鱼”,现如今有多大的价值?很多 *** 戏中,台词“黄鱼”屡屡出现,每当发生战争,那些大门大户的有钱人不是带大量 *** 出逃,而是带上足量的“黄鱼”,这个黄鱼基本意思大家都懂,就是金条嘛,在任何朝代任何年景那都是硬通货,毕竟 *** 真的是纸,一旦发生战争,是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的,唯有这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才是值钱货。
*** 时期的俗称“黄鱼”的金条值多少钱?
黄金,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黄鱼”,一直是民间最坚挺,也是最被认可的等价物。 *** 的小黄鱼的原料是由美国进口的金砖,由当时的 *** *** 造币厂进行切割后,使用半自动金条压轧机制成不同重量的金条。 *** 时期的的黄鱼分大黄鱼和小黄鱼,大的指大金条,小的指小金条,大黄鱼是十两,小黄鱼重量是一两。 *** 初年, *** 实施法币政策,控制黄金交易,也就是说,百姓有黄金和白银的必须去银行兑换法币,禁止黄金在市场上流通,但是金条值钱,大家都会私藏几根,就和现在人们存款一样,以备不时之需。
为什么把金条称为黄鱼
间有个段子,与戴笠有关,说有一个想给戴笠送礼的同乡,送金条不仅被戴笠拒收,还被戴笠骂了一顿,说他罔顾国计民生,道德不行,这位同乡无奈之下,只好多方打听戴笠喜好,后来得知戴笠所爱者,不是“大黄鱼”,乃是真正的野生大黄鱼。
还有种说法上海人视金条大小而分称为“大黄鱼”和“小黄鱼”,压箱底的金条多是大小“黄鱼”。老底子的上海人家,多是要用金条来压箱底的。压箱底,并不是要把金条放在箱子的更底层;而是有了它打底子,一户人家的基础才牢靠,日子过得才踏实。可谓是镇家之宝。就是买不起金条,心目中最值钱的黄货,多少还是要攒积一点的。一个国家也是如此,黄金储备 *** 。
1946年的时候,上海外滩 *** 造币厂还生产了金条,他们使用半自动式金条压轧机制成多个重量的小金条,所以生产的金条分好几种,有五钱、一两、二两、三两、五两、十两等种类,十两的金条统称大黄鱼,一两的统称小黄鱼。当时市场上流通的“大黄鱼”并不多,这些“大黄鱼”金条每一条都印有“ *** ”、“布徽”图案或者“ *** 造币厂”的字样,另一面就写着金条的重量、成色以及数量编号。
这黄鱼也分为大小黄鱼。“大黄鱼”10两重,约等于312.5克,“小黄鱼”1两重,约等于31.25克。 *** 战争初期,30枚到40枚的大洋才能换一条“小黄鱼”,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黄金就越保值,价值也就越高。在1949年之前,三根“小黄鱼”就可以换得北京一座小型的四合院,大约也就是100大洋,当时的小康之家每月的支出也大概在15银元。以现在的金价,大概估算一下,“大黄鱼”每根大约相当于现在10万元左右,“小黄鱼”大约相当于现在1万元左右,这是估算,并不精确。
可见“黄鱼”的价值不一般。
*** 期间的大部分金条,都是在1945年到1949年之间生产的。据统计,截止到1949年3月, *** 共生产了各种重量的金条约有111万条,重量大约为153万两。 *** 败退 *** 之后,也将储藏于金库的大量金条运至 *** ,而这些数目巨大的金条也成为 *** 后来经济腾飞的基础。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内陆人,对于各种海鲜并不是很感冒,不过从小到大吃的小鱼小虾也不少。前两天一个生活在海边的朋友兴奋的告诉我说,休渔期结束了,他们那边的码头上每天可热闹了,最近每天都有很多人去抢购,他还说,今天抢到了大黄花鱼,我嘲笑他,这有啥可抢的,超市里随时都能买到,我还买了小黄花鱼呢,养几天就长成大黄花鱼了。他一听,就大笑起来,“你以为小黄花鱼长大了就是大黄花鱼吗?这俩根本就不是一种鱼!”我一听,瞬间就觉得自己露怯了,于是赶紧上网仔细查阅了一番,并且追着我那个朋友问了一大堆,终于搞明白了。
都叫黄花鱼,大黄花和小黄花有啥不同?老渔民:根本就不是一种鱼。相信很多朋友都像我一样,尤其是生活在内陆的人,很自然的就会认为,小黄花鱼长大了就是大黄花鱼,这就和小鸡长大了变成大鸡是一个逻辑。但是如果这样认为的,今天就要告诉你,这是错的,大黄花鱼和小黄花鱼根本就不是一个品种。它们两个其实是两种鱼,而且相互之间也没有什么关系。下边就来跟大家分享这两种鱼的区别,不知道的朋友,以后别再说错了,像我一样闹笑话,赶快来看看吧~
区别一、外形不同
乍一看这两种鱼外形差不多,甚至还有一些 *** 商家会将小黄花鱼冒充大黄花鱼来卖,专门骗不懂的人。但是其实这两种鱼在外形上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1、鳞片大小不同,虽然小黄花鱼的个头较小,但是小黄花鱼的鳞片却比大黄鱼的要大。
2、长度上的不同,大黄花鱼的体积更大,一般体长在50厘米左右,而小黄花比较小,更大的也就能长到20厘米左右。
区别二、分布的海域不同
大黄花鱼主要分布在南海和东海的中部以南海域;而小黄花鱼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东海以及 *** 半岛西岸海域。
区别三、烹饪 *** 不同
说了半天,相信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怎么吃。大黄花鱼体型较大,肉质鲜嫩,腥味较淡。最简单最营养的吃法就是清蒸,当然红烧或者炖汤也是很不错的,如果想吃鱼肉馅饺子,选择大黄花鱼来也是再合适不过了。
小黄花鱼体型较小,并且鱼刺较多,因此更适合油炸或者是香煎,将鱼刺一起炸脆直接吃,免去了挑刺的麻烦。最常见的当属干炸小黄鱼了,作为小零食也是很不错的。当然如果是给老人或者小孩食用的话,更好还是选择肉多刺少的大黄花鱼。
区别四、营养价值
大黄花鱼和小黄花鱼在营养价值上的区别并不是很大。都富含优质的蛋白质,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经常食用,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尤其是对于身体虚弱的人去或者是老年人来说,有着很高的食用价值。
综上所述,大黄花鱼体型较大,鱼鳞细小,而小黄花鱼体型较小,鱼鳞较大。想要清蒸,红烧或者煲汤选择大黄花鱼,小黄花鱼更适合油炸或香煎。
如何辨别野生大黄花鱼和养殖大黄花鱼
需要注意的是,如今大黄花鱼已经实现了人工养殖,而且野生的大黄鱼 *** 是人工养殖的好几倍,一些商家难免会用养殖的大黄鱼冒充野生大黄鱼。我们在购买的时候要擦亮眼睛,下边就来跟大家分享3个辨别野生大黄鱼的 *** ,别花冤枉钱。
1、看鱼头,野生的黄鱼由于经常游动,常年受到水流的冲击,因而鱼头比较小,而人工养殖的黄缺少长期的运动,因而鱼头较大。
2、看鱼尾,由于野生的黄花鱼长时间在海中游动,因此尾巴是比较修长的。而养殖的大黄鱼长期生活在网箱中,尾巴是较短的。
3、看体型,野生的大黄鱼体型细瘦狭长,就像经常运动的人一样,形体很漂亮,色泽金黄锃亮。而养殖的大黄鱼因为常年在网箱中,缺少必要的锻炼,因此肚子又大又圆。
大黄鱼,东海之一鱼我是小茉莉,专注营养健康的家常美食,每天会更新不同的家常美食 *** *** 。今天跟大家分享了大黄鱼与小黄鱼的区别,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有更多关于黄鱼的做法,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让我们都成为秋日美食家!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码字不易,严禁 *** 自媒体抄袭、搬运。欢迎大家关注和转发!
近日,老家奉化桐照的渔船在东海捕获大量野生大黄鱼,数量达到1500斤左右,每条份量在一斤以上。据说,现在大黄鱼的市场价在每斤1000元以上,就是 *** 收购价也在每斤600元以上,更低价折算也是达到了近百万的收益,这是20多年来首次捕获如此大量野生大黄鱼。
大黄鱼,曾经只是海上的普通一员,书名为 *** 鱼。明朝万历年间的浙江宁波人屠本畯在《海味索隐》中说道:“黄鱼,谓之 *** 者,脑中藏二白石子,故名。”明朝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生东、南海中,其形如白鱼,扁身弱骨,细鳞 *** 如金,首有白石二枚,莹洁如玉。”其上所说的黄鱼脑中有白石二枚,指的是黄鱼头骨中的耳石,长1.5~2厘米,宽0.8~1.8厘米,中间宽,一端稍圆,另一端尖。质坚硬,不易破碎,以洁白、无杂质者为佳。
唐朝刘洵在《岭表录异记》中说:“ *** 鱼,状如鳙鱼,随其大小,脑中有二石子,如荞麦,莹白如玉。有好奇者,多市鱼之小者,贮于竹器,任其坏烂,即淘之,取其鱼脑石子,以植酒筹,颇为脱俗。”这小小的莹白脑石子,从黄鱼脑里取出来,洗净晾干后,还能作为饮酒时用来计数的 *** ,也是有点意思。
早在吴越期间,就有黄鱼传说。唐代学者陆广微在撰写的《吴地记》上记载:“阖闾十年东夷侵吴,吴王亲征之,逐之入海。据沙洲上,相守月余。时风涛,粮不得渡。王焚香祷之,忽见海上金 *** 海而来,绕王所百匝。所司捞得鱼,食之美。三军踊跃,夷人不得一鱼,遂降吴王。以咸水腌鱼,腹肠与之,因号逐夷。王归,会群臣索,余鱼俱已曝干,其味美,因书美下著鱼,是为鲞字。鱼作金色不知其名,见脑中有骨如白石,号为 *** 鱼。”吴地指的是江浙一带,也就是现在的嘉兴、常熟等区域。这黄鱼也是抱 *** 的鱼,见吴王亲征东夷,粮食紧缺,就主动献身,为其食用,而东夷一鱼未得,只能归降。这里也可知“鲞”字得来原由,是因为黄鱼味美,美字下有鱼,谓之“鲞”。
大家都知道黄鱼鲞味美,我记得小时候,黄鱼是普通经济鱼类,在晒海带的时候都能捕上几条。那时的黄鱼,为了保存,将黄鱼剖干洗净,用盐抹上,暴晒后存放。吃的时候,上锅一蒸,那咸香肉嫩,散发着橙黄的光泽,味道绝佳。难怪南宋文臣罗愿会说:“诸鱼薨干皆为鲞,其美不及 *** ,故独得专称。以白者为佳,故呼白鲞。若露风则变红色,失味也。”在各种鲞里,黄鱼鲞、乌狼鲞是最为美味的。如今乌狼鲞是常吃,黄鱼鲞都是养殖货了,野生黄鱼鲞仅存在记忆中。
关于黄鱼鲞,晚晴时期的诗人姚燮曾经在避难象山的时候,写过一句“软骨虾蛄谁许聘,郎君鲞自爵溪来”。意思是说虾蛄骨软的样子谁会下聘来娶呢?不用担心,它的郎君来自象山爵溪的郎君鲞,这郎君鲞就是黄鱼鲞。浙江宁波沿海地区,新晋“毛脚女婿”去见丈母 *** 时候,有个习俗,必须要带上鲞。黄鱼鲞是鲞中颜值更高、营养更好的首选,拿出去倍有面子,所以也称之为“郎君鲞”。
除了黄鱼鲞以外,黄鱼的吃法是很丰富的。南宋吴自牧所著的《梦粱录》中,提到的就有:“ *** 玉叶羹、 *** 桐皮、 *** 鲤鱼、 *** 鳝生、 *** 鲤鱼兜子等”,具体做法就不知道了。唐代徐坚在《初学记》上记载:“ *** 鱼,鳞色甚黄如金,和莼菜作羹,谓之金羹玉饭。”这就是著名的杭帮菜“莼菜黄鱼羹”,大宋之一部官修 *** 典《开元本草》中,也有写道:“( *** 鱼)和莼菜作羹,开胃益气”。莼菜是种水生蔬菜,似睡莲叶,漂浮在水面上,摘鲜嫩叶片同黄鱼碎肉做羹食用,不过我是没吃过。
清朝大吃货袁枚,在《闲情偶寄》中说道:“黄鱼切小块,酱酒郁一个时辰,沥干;入锅爆炒两面黄,加金华豆鼓一茶杯、甜酒一碗、秋油一小杯,同滚。候卤干色红,加糖、加瓜姜收起,有沉浸浓郁之妙。又一法:将黄鱼拆碎,入鸡汤作羹,微用甜酱水、纤粉收起之,亦佳。大抵黄鱼亦系浓厚之物,不可以清治之也。”这把黄鱼整成红烧还 *** 汤啊,宁波沿海一带,应该是没有这吃法。
我倒是喜欢清朝另一个吃货李渔的做法,他在《闲情偶寄》中说:“有一种烧鱼的法子,能使鲜和肥同时发挥出来,不失去自然的风味。慢烧、快烧、慢吃都没有关系,而且不必担心火候,那就是蒸鱼。因为鲜味都在鱼里,这是更好的 *** 。”清代大学者朱彝尊所撰的饮食文献《食宪鸿秘》中就是此法,谓:“黄鱼,治净,切段。用甜白酒煮,略加酱油、胡椒、葱花,最鲜美。”
宁波吃大黄鱼,最有名的还是雪菜黄鱼汤。锅里稍放油加热,放入葱段、姜蒜略炒,将剖干洗净黄鱼放入锅中,倒入开水煮个五六分钟。我是不大喜欢将黄鱼在油锅中煎一下,把鲜嫩滋味都给煮没了。待黄鱼汤色略白,倒入雪菜和笋丝,更好是霜过后 *** 的雪菜,煮上两三分钟。根据雪菜咸淡加盐,撒葱,出锅即可。一道开胃生津,清香鲜美的大菜就上桌了,保准让你食欲大开,争相品尝。
过去,黄鱼就是大众产品,身价不高。如今,黄鱼已经挤入豪门,身份倍增。看着这 *** ,要吃到正宗的野生大黄鱼,估计我是吃不起的。
一样是黄花鱼,选大黄花还是小黄花?老渔民告诉你 *** ,别买错了一样是黄花鱼,选大黄花还是小黄花?老渔民告诉你 *** ,别买错了
为期4个月的休渔期结束了,这两天码头以及海鲜市场格外的热闹,虾兵蟹将陆续上岸,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抢购一番,目的就是为了尝鲜。开海的之一天,婆婆还去码头等了2个小时,不过回来的时候收获满满,买来了几斤皮皮虾,还买了十多条小黄花鱼。
今天和大家要说的就是黄花鱼,相信大家也都知道,黄花鱼有2种,一种是体积大的大黄花,另一种就是体积小的小黄花。对于这两种黄花鱼,一些人认为它们是一种鱼,只不过是大小之分,换句话说,大黄花是小黄花的成年期,小黄花是大黄花的生长期。
其实这种想法和认知是大错特错的,大黄花和小黄花,它们根本就是两种鱼,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关联的,不懂的朋友,以后可千万不要说错了,要不然会闹笑话的。下面呢,就和大家说一下大黄花和小黄花的区别,同时也为大家解决一个疑惑,一样都是黄花鱼,选大黄花还是小黄花?老渔民告诉你 *** ,别买错了。
大黄花和小黄花的区别:
1、体积的不同
大黄花的体积是比较大的,体长约40-50厘米。而小黄花个头体积小。
2、分布海域不同
大黄花主要分布在黄海中部以及南至琼州 *** 以东的中国 *** 近海及 *** 西海岸。而小黄花主要分布在东海、黄海、渤海以及 *** 半岛西岸海域。
3、用途不同
大黄花主要拿来加工做成罐头、制成鱼肝油,做成名贵食品“鱼肚”、“黄鱼胶”等等,还经常拿来入中 *** *** 材。而小黄花不一样,营养丰富又全面,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使用价值,通常拿来入菜,而鱼鳞还能制 *** 用胶。
看完两种鱼的区别,相信大家也明白了,大黄花和小黄花,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至于我们要买哪一种,还是要根据自身喜好来决定的。不过大家在购买大黄鱼的时候要注意,因为大黄鱼已经实现人工养殖,所以大家要擦亮眼睛。
小黄鱼VS大黄鱼:长大后,我也没有成为你 | 知鱼三分钟小黄鱼叫黄花鱼
大黄鱼也叫黄花鱼
那大黄鱼岂不就是长大了的小黄鱼?
小黄鱼不就是小的大黄鱼?
...
看起来很有道理
但其实两者还是不一样的
首先明确
小黄鱼≠小的大黄鱼
实际上,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是 *** 鱼科黄鱼属下的两种鱼,叫做大黄鱼和小黄鱼。不过由于他们属于同一个属,外形分布较相似,俗称都是黄花鱼,所以经常被混淆。
左为大黄鱼 右为小黄鱼
那么大小黄鱼有什么差异,又怎么区分呢?
大黄鱼一般体长30-40厘米,体重400-800克,身体呈金 *** ,尾柄长是其高度的3倍多。小黄鱼常见的体长都是15cm上下,小黄鱼的尾柄短而宽,长度是其高度的2倍。
所谓尾柄,指的是鱼体臀鳍后方至尾鳍基底的部分,简单理解一下就是鱼身最细的尾部区域。远看大黄鱼尾部更加细长。
此外两者的嘴巴也不相同,从鱼嘴来看,大黄鱼的下颌要比上颌突出一些,形象点说就是“地包天”,而小黄鱼就长得周正多了,上下颌基本持平。
大黄鱼位列中国四大海产之首,其味道鲜美,产量丰富。大黄鱼经济价值高,肉质鲜嫩,富含蛋白质,是鲜食佳品。小黄鱼除了鲜食外,干制品也很受市场欢迎。
然而作为一种受欢迎的食用鱼,野生大黄鱼和小黄鱼面临沉重的捕鱼压力,过度捕捞问题严重,捕捞产量不断下降。
尤其是大黄鱼遭到了毁灭 *** 的打击,滥捕使存活20年以上的野生成鱼不断减少,捕获的野生大黄鱼很多也未成年,没有商业价值。野生大黄鱼捕捞业在1980年代衰落。
击罟捕捞大黄鱼
同样,60年 *** 始,因为过度捕捞,小黄鱼的产量急剧下降。直到近二十年来,小黄鱼自然资源出现逆向增长(与 *** 十年代的渔业管理有关),但是小黄鱼 *** 成熟年龄和群体年龄趋小,以1龄为主(以前1龄小黄鱼基本不上岸交易),所以如果不控制捕捞强度,小黄鱼渔业也会和大黄鱼一样面临资源崩溃。
目前市面上的大黄鱼大多是人工养殖,包括近海养殖和深远海养殖,深远海养殖能更大程度的模拟野生大黄鱼的生存环境,因此品质较好, *** 也较贵,但是比起野生大黄鱼的 *** 还是略显逊色。而小黄鱼还没有突破人工养殖技术,所以市面上食用的小黄鱼都是野生的。
值得警惕的是,大黄鱼的养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能够实现产业化需求。有些 *** 商家就打起了歪主意,用养殖的低龄大黄鱼(仅8月龄,成本更低)来冒充野生的小黄鱼,两者在外观上十分相似,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呦。
文 | 小米 编 | 董青青
部分素材 *** 来源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黄花鱼是三大水产之一黄花鱼有大小黄鱼之分,是中国三大海产之一,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美味佳肴。
黄花鱼主要产于东海和南海,以舟山群岛和广东南澳岛产量最多,品质更好。
大黄鱼体大,鳞片小,嘴大而且圆。大黄鱼肉厚,刺少,口感上佳,是厨师手中比较好的食材。
黄花鱼营养丰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常食用对 *** 有很大益处。黄花鱼含丰富的硒,能加快 *** 的新陈代谢,并对一些疾病有防治的功效。
多吃鱼对 *** 有很多好处。在 *** 公布的十大健康食品中,
荤菜类只有鱼入选。鱼属于白肉类,易消化,口感鲜嫩 ,补脑益智,而且相对污染比较少,是人们常吃用的食品。
黄花鱼有补肾补虚、健脾开胃、益气填精之食效。
黄花鱼可以做很多美食。如:清蒸大黄鱼、香煎小黄鱼、红烧黄花鱼、松鼠大黄鱼……
黄花鱼是淡水鱼还是咸水鱼 属海洋鱼类是咸水鱼黄花鱼是淡水鱼还是咸水鱼?简称"黄鱼",学名" *** 鱼",是海鱼中较普通的鱼种,渤海所产尤多。
黄花鱼是淡水鱼还是咸水鱼
黄花鱼属于海洋鱼类,是咸水鱼。
简称"黄鱼",学名" *** 鱼",是海鱼中较普通的鱼种,渤海所产尤多。每年三四黄鱼月未开雷前黄花鱼大量上市,有时价值极贱,虽贩夫走卒、贫困人家,也要称二斤来尝尝,或熏或炸,到处可见。
黄花鱼的营养成分
每100克大、小黄鱼分别含:水分81,79克;蛋白质17.6,16.7克;脂肪0.8,3.5克;灰分0.9,0.9克;钙33,43毫克;磷135,127毫克;铁0.9,1.2毫克;硫胺素0.01,0.01毫克;核黄素0.10,0.14毫克;尼克酸0.8,0.9毫克。每1公斤鲜 *** 鱼含碘120微克。淡水黄花鱼的含肉率平均为65.95%,鱼肉水分含量为80.45%,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为16.10%,脂肪为0.507%,粗灰份为1.14%。干物质中氨基酸总量为76.93%,其中必须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0.79%;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为34.80%。#p#副标题#e#
黄花鱼的吃法
黄鱼的做法很多,糖醋鱼、尖钻鱼、干炸鱼、醋烹鱼、松子鱼(即松鼠黄鱼)、烩鱼羹、炒假螃蟹肉、抓炒鱼、红烧鱼,都可算为美味。家庭所做黄鱼,以"侉炖"为主,黄花鱼肉如蒜瓣,脆嫩比淡水鱼好,每值庭花绽蕊、柳眼舒青的明媚时节,大青蒜头伴食家厨自做黄鱼,也是人生的一种乐趣。
黄花鱼如何辨别野生与养殖
辨别野生与养殖最简单的一招就是看鱼的尾巴,养殖黄鱼尾巴圆,野生黄鱼尾巴比较长;其次看眼睛,将鱼蒸熟以后,养殖黄鱼的眼睛会凹陷,而野生黄鱼的眼睛则会凸出来;然后品尝,野生黄鱼的肉质细腻,口感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