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可以说是
小伙伴们餐桌上的“常客”
无论是水煮、煎炒还是什么做法
都非常受人欢迎
图源 ***
鸡蛋看似“朴素”的外表下,内在却藏着一颗“营养丰富的心”,富含蛋白质及17种氨基酸等成分,但关于鸡蛋的争议却着实不少。
有说法称鸡“蛋黄胆固醇含量高,吃多了会导致高胆固醇、高血脂,每天只能吃一个”,还有人说“鸡蛋吃多了会得胆结石”......
01
鸡蛋吃多了会高胆固醇,高血脂吗?
先说结论:正常健康人不用过于担心鸡蛋吃多了会导致高胆固醇。
首先,日常饮食中影响血脂水平的两个主要危害因素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鸡蛋中的脂肪含量的确不低,但饱和脂肪的含量并不高,且还有对调节血脂水平有利的卵磷脂。
图源 ***
科普中国曾发文提到过,至于鸡蛋中较高的胆固醇含量,其实不用过于担心。这是因为人体内胆固醇 70% 左右都来自自身合成,食物摄入的胆固醇只占很少一部分。
而且,正常人体对于胆固醇水平有着相对智能的调节机制,一旦摄入胆固醇增加,则体内合成的胆固醇会适当减少。
也就是说,即便鸡蛋的胆固醇含量高,只要人体血脂代谢能力正常,吃下去的这点胆固醇,并不会影响血脂。
此外,一项大型研究表明,正常人每天吃 1 颗鸡蛋,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风险。
图源 ***
另一项研究也表明,每天摄入 3 个以内的鸡蛋,有利于降低健康年轻人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坏胆固醇)水平,对血脂健康有益。
02
鸡蛋到底一天吃几个最健康?
讲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鸡蛋还是要 *** 吃吧?如果已经有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还能吃鸡蛋吗?
现阶段,我国饮食指南建议正常人每天吃一个鸡蛋,或每周摄入300~350克蛋类。
对此,CCTV生活圈上的文章提到过:除患有高胆固醇血症、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的人群,需要对胆固醇摄入量加以限制外,其他人群平均每天吃1个鸡蛋,或一周吃5~7个鸡蛋皆可。
图源 ***
即便是上述“限制人群”,也不必完全拒绝鸡蛋,可隔天吃1个鸡蛋。
● 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孕期妇女、哺乳期妇女、健身增肌人士,可每天吃1~2个鸡蛋;
● 疾病康复期患者,当其他动物性食物摄入不够时,可每天吃1~2个鸡蛋。
03
吃鸡蛋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1、补充营养
鸡蛋中蛋白质含量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蛋白质质量和氨基酸构成都非常“优质”,是生活中补充人体所需蛋白质的佳品。
图源 ***
鸡蛋中还含有人体需要的维生素A、维生素B族、维生素D、维生素E等维生素,钙、磷、锌、硒等矿物质以及卵磷脂等,这些营养成分能帮助维持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
2、保护心血管
鸡蛋蛋黄中所含的卵磷脂,可以调节和控制血液中的胆固醇;所含的脂肪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高,对调控血脂、保护心脑血管都有一定益处。
3、健脑益智
鸡蛋中含有丰富的DHA和卵磷脂,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都很有好处。
图源 ***
卵磷脂被消化后可以释放出胆碱,胆碱进入血液后很快就会到达脑内,就可能会帮助延缓老年人的智力衰退,改善部分年龄段人群的记忆力。
4、保护视力
鸡蛋中含有叶黄素、玉米黄素等营养成分,有助于阻挡蓝光、紫外线等有害光线进入眼睛,对于缓解眼疲劳、预防老年黄斑变性、视网膜病变有一定作用。
04
吃鸡蛋也有“更佳时间”?
CCTV生活圈上的文章提到过,早餐是吃鸡蛋的“更佳时间”。
图源 ***
一方面,经过一个晚上的睡眠,人体需要补充营养,鸡蛋能迅速补充消耗掉的营养。另一方面,早上吃鸡蛋,全天的热量摄入更低,有利控制体重。
谁说吃鸡蛋要扔蛋黄?当心错过了大部分营养最近因为疫情影响,大家都提高了家中储备食物的意识,鸡蛋就是最快捷、最方便的美食材料之一,也成为家家户户必囤的食物。有朋友问:最近居家不能出去吃,做大鱼大肉也麻烦,家里鸡蛋挺多,我每天吃五个可以吗?听说它胆固醇很高、吃了有害?
鸡蛋有什么营养?
鸡蛋中的胆碱对孩子很重要
鸡蛋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一个鸡蛋大约重50克,它主要的成分是水,大概占了75%,此外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肪,还有一些矿物质和维生素(如A、D、B族)。鸡蛋可以给我们提供这几个方面的营养:
蛋白质
一颗鸡蛋中的蛋白质大约是7克,而且,鸡蛋中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很均衡,非常适合人体吸收利用,是很好的蛋白质摄入来源。
卵磷脂
鸡蛋中的卵磷脂是高密度脂蛋白的重要成分,可以帮助调节血脂,对大脑等神经组织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
鸡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提供膳食中10%-20%的叶酸,20%-30%的维生素A、D、E。对于素食者来说,鸡蛋也是重要的维生素B12来源。
胆碱
鸡蛋中还有一种丰富的营养——胆碱。100克鸡蛋中的胆碱含量约为251毫克,一个去壳鸡蛋大概是50克重量,可以提供176毫克的胆碱。
胆碱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营养素。研究发现,在DHA和胆碱供应都充足的时候,最有利于胎儿大脑的发育,未来婴儿的认知水平更高;孕期得到充足胆碱的宝宝,出生后压力应激反应较小,未来患各种慢性病的风险可能会因此下降。
吃鸡蛋会升胆固醇吗?
不用过分担心,比大鱼大肉好很多
很多人不敢多吃鸡蛋,主要是担心会升高胆固醇。鸡蛋的蛋黄中含有180多毫克的胆固醇,的确比较高。以前的膳食指南一般建议每天的胆固醇不应该超过300毫克,因此这成为很多人认为鸡蛋不能吃太多的原因。
但近年来,学界总结了各项研究结果,认为胆固醇摄入量和心脑血管疾病之间并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实际上,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和食物中的胆固醇并不完全等同。人体内的胆固醇有两个来源——大约70%-80%是由肝脏合成,只有小部分是来自膳食胆固醇,通过食物摄入的胆固醇还有一些无法被机体吸收利用,会随粪便排出体外。所以,我们真的不用过于担心食物中的胆固醇。
并且,相对大鱼大肉中的胆固醇,鸡蛋算好很多的。因为鸡蛋中除了胆固醇以外,还有很多营养可以抵消胆固醇摄入过多的相关风险。而大鱼大肉不仅胆固醇高,更重要的是它们的脂肪含量(一些红肉中的饱和脂肪)都很高,对心血管的坏处也更多。
每天吃几个鸡蛋更好?
一天一个没问题,偶尔过量也无碍
既然鸡蛋中的胆固醇没有问题,那么,是不是每天吃五个鸡蛋都可以呢?其实也不是的。
鸡蛋的确很有营养,但是再有营养,都只是一种食物。而对于健康饮食来说,重要的是食物多样化和营养平衡,而不是迷信某一种食物、大吃特吃。
比如,鸡蛋中最主要的成分是蛋白质,虽然鸡蛋是很好的蛋白质摄入来源,但却不是唯一的摄入来源,豆制品、肉类、奶制品也可以给我们提供蛋白质。要知道,大豆中1/3都是蛋白质,一天喝一杯牛奶也可以提供10克左右的蛋白质。
每天吃一个鸡蛋可以,偶尔一天吃五个鸡蛋的问题可能也不大。但是如果每天都吃五个,势必会导致其他食物吃得少,其他的营养摄入也会减少,就会导致营养摄入的不平衡,最终导致营养不良,并不值得推荐。况且隔离期间,大多数人运动也都比较少。
要不要吃蛋黄?
蛋黄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高于蛋清
鸡蛋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大部分都在蛋黄中,且含量都高于蛋清,蛋清几乎只提供蛋白质。而且,蛋黄中还有丰富的卵磷脂和胆碱。《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周吃蛋类300-350g(大约每天一个鸡蛋),吃鸡蛋不弃蛋黄。
美国心脏协会关于饮食胆固醇和心血管风险的科学建议,健康人群每天吃一个完整的鸡蛋。
鸡蛋怎么吃更健康?
煎炸后可能会影响心血管
需要提醒大家,鸡蛋的吃法也很重要。鸡蛋是油煎还是蒸煮,是大量油炒还是水泼,是蛋羹还是蛋花汤,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都会有很大的不同。
有研究就发现,鸡蛋经过不恰当的烹调之后(比如煎炸),脂肪和胆固醇发生氧化,并可能通过美拉德反应生成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可能促进人体血管内皮的损伤,促进动脉硬化,不利于心血管健康。但是,蒸蛋、水煮蛋就并没有这样的问题。我建议大家还是尽量吃蒸蛋、水煮蛋。
不同人群在吃蛋上有什么不同?
健康成年人:没有血脂异常,肝脏、肾脏、胰腺、胆囊等都健康的人,在鱼肉海鲜不过量的情况下,每天吃1-2个蛋是没有问题的。
健康的蛋奶素食者:一天吃两个蛋也没关系,不过还是不建议每天都这么吃的。
孕期准妈妈、哺乳妈妈、健身增肌人士、大量运动健身人士、青少年长身体发育时期、饥饿/食物缺乏期:如果身体健康,没有血糖和血脂异常问题,可以一段时间内每天吃2-3个鸡蛋,但也不建议一直都这样。
中老年人、高脂血症人群、胆囊疾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不建议每天吃好几个鸡蛋。
如果食物短缺、连续十天没有大鱼大肉了,今天吃五个鸡蛋,问题也不大。但是食物供应跟上之后就不建议一直这样吃。
文/阮光锋(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硕士)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每天吃8个鸡蛋,只吃蛋白不吃蛋黄,胆固醇不会超标,还能增肌?长期以来,因为担心胆固醇含量高,很多老年人吃鸡蛋时会把蛋黄扔掉,只吃蛋白。在健身圈里,也有人只想单纯摄入蛋白质增肌,每天吃8个鸡蛋或蛋白。
那么,老年人要担心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吗?只吃蛋白不吃蛋黄的 *** 科学吗?一天到底能吃几个鸡蛋?
只吃蛋白不吃蛋黄,科学吗?
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蛋白和蛋黄的营养成分有差异。
其中,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而蛋黄中除了蛋白质之外,还包含很多营养元素。例如,蛋黄中的卵磷脂对大脑等神经组织有很重要的作用,还可以调节血脂;胆碱有利于婴幼儿智力发育,孕期摄入充足胆碱的宝宝,出生后压力应激反应较小;蛋黄中还富含脂类、B族维生素、维生素A、D、E、铁、钙、磷、锌、硒、叶酸等营养成分。
总的来说,鸡蛋营养成分齐全,营养价值很高,其中蛋黄更是鸡蛋营养素种类和含量最集中的部位。所以,不吃蛋黄只吃蛋白的做法,纯属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鸡蛋中的胆固醇需要担心吗?
传统观点认为,蛋黄中胆固醇含量高(1个鸡蛋黄胆固醇含量达280毫克),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脑中风的罪魁祸首。所以,这也成为中老年人不吃蛋黄的原因。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确有研究认为,食物胆固醇含量和心血管疾病之间有密切关系。不少膳食指南都曾建议,每日胆固醇摄入在300毫克以内。但后来的研究发现,少吃鸡蛋、限制胆固醇之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并未显著下降。最新研究结果也显示,适当吃鸡蛋并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反而有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例如,2018年5月,北京大学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英国牛津大学合作的一项针对超过51万30-79岁的中国成年人的研究发现,适度的鸡蛋消费(老年人或健身人士该怎么吃鸡蛋?
其实,分析鸡蛋对健康的影响,科学的烹调 *** 更重要。不恰当的烹调方式(如煎炸),会使鸡蛋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发生氧化,不利于心血管健康。相对而言,蒸蛋、水煮蛋就没有类似问题。所以,更建议公众食用蒸蛋、水煮蛋而不是煎蛋。
至于每天摄入的鸡蛋数量,上海同仁医院营养科主任张静建议,不同人群略有差异,其中:
成人(包括老年人)每日可食用1-2个鸡蛋;
儿童每天1个鸡蛋;孕妇每天1-2个鸡蛋;
健身人群每天2个鸡蛋,但不推荐鸡蛋作为全部优质蛋白质的来源;
高胆固醇血症者每天1个鸡蛋,同时要控制脂肪摄入;
心血管疾病病史者,适量摄入鸡蛋,食用蛋黄时可减半。
至于“每天能不能吃8个鸡蛋”“蛋白质吃多了会不会中毒”等问题,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合会会长顾振华表示,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说,吃鸡蛋理论上没有数量限制,但“每天吃8个鸡蛋”不符合营养学食物多样和膳食平衡的基本原则,所以不推荐。何况,如果每天都吃8个鸡蛋,会导致其他食物吃得少,营养摄入不均衡,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origin":"上海 *** 辟谣
不同品种鸡蛋营养成分,差异及储存时间,对其蛋品质的影响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引言·】——?
鸡蛋是人类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材,其丰富的营养成分使其成为高质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
然而,不同品种的鸡蛋在营养成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主要与鸡的品种、饲养环境和饮食有关。
同时,鸡蛋的储存时间也会对其蛋品质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品种鸡蛋的营养成分差异以及储存时间对蛋品质的影响,以提供更全面的关于鸡蛋的营养和储存管理的信息。
——【·不同品种鸡蛋的营养成分差异·】——?
鸡蛋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然而,不同品种的鸡蛋在这些成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蛋白质含量:不同品种的鸡蛋中蛋白质含量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草食性鸡蛋(如土鸡蛋)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谷物饲养鸡蛋(如商业化鸡蛋)中蛋白质含量较低。
这可能与鸡的饮食和运动有关。
脂肪含量:不同品种的鸡蛋中脂肪含量也有差异。土鸡蛋通常含有较高的脂肪,而商业化鸡蛋的脂肪含量相对较低。脂肪含量的差异可能受鸡的品种和饮食影响。
维生素和矿物质:不同品种的鸡蛋中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存在差异。
一些研究表明,土鸡蛋中维生素D、维生素E和矿物质(如硒)的含量可能较高,而商业化鸡蛋中的含量相对较低。
——【·储存时间对鸡蛋蛋品质的影响·】——?
鸡蛋的储存时间对其蛋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包括外观、味道、食用安全和营养价值。
外观: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鸡蛋的外观可能会受到影响。鸡蛋的蛋清可能变得稀薄,蛋黄可能扁平,蛋壳可能变脆。这会影响鸡蛋的美观和食用体验。
味道:储存时间的延长也可能影响鸡蛋的味道。新鲜的鸡蛋通常具有清淡的味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产生不良的气味和味道,影响食用体验。
食用安全:储存时间过长的鸡蛋可能会增加细菌污染的风险,因此,新鲜鸡蛋对食用安全至关重要。
营养价值:鸡蛋的营养价值也可能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可能减少,蛋白质的质量可能受到影响。
——【·储存鸡蛋的更佳实践·】——?
为了保持鸡蛋的蛋品质,以下是一些储存鸡蛋的更佳实践:
温度:鸡蛋更好储存在温度较低的地方,更好是冰箱的底层。适宜的储存温度可降低细菌繁殖的速度。
湿度:鸡蛋的蛋壳具有微小的气孔,可以让水分蒸发。因此,要避免鸡蛋在过高或过低的湿度环境中储存。
包装:鸡蛋更好储存在原包装中,以减少外界异味和污染的可能性。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储存的鸡蛋是否有异常气味、外观或味道,以确保食用安全。
——【·结论·】——?
不同品种的鸡蛋在营养成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受到鸡的品种、饲养环境和饮食的影响。
同时,储存时间也对鸡蛋的蛋品质产生重要
哪种蛋,营养更好?蛋类主要指家禽的蛋,包括鸡、鸭、鹅蛋,其他一些禽类的蛋,如鹌鹑蛋、鸽蛋等也可供食用。日常居民大宗消费、食用量较大的主要是鸡蛋。蛋类主要由蛋壳、蛋清、蛋黄三部分组成。以经常食用的鸡蛋为例,每只蛋重约50g,蛋壳的重量约占全蛋重量的11%。
蛋的营养成分大致相同。鸡蛋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其蛋白质含量为13%左右;脂肪含量约10%-15%;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约1.5%左右;维生素含量丰富,种类较为齐全,包括所有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微量的维生素C;矿物质含量为1.0%-1.5%,其中以磷、钙、铁、锌、硒含量较高。鸡蛋所含的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主要集中在蛋黄中。
今天咱就来聊一聊蛋类食用的注意事项和常见的蛋制品。
蛋类食用的注意事项
1.弃蛋黄不可取
血脂是血中所含脂质的总称,其中包括胆固醇。现有研究结果证实,高胆固醇血症最主要的危害是易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胆固醇主要集中在蛋黄中,每100g蛋黄胆固醇含量≥1500mg,基于此,一些血脂异常人群往往对蛋黄“敬而远之”。事实并非如此,人体内每天合成的胆固醇约1—1.2g,而来源于膳食的胆固醇占体内合成胆固醇的1/7-1/3。因此,《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删除了对膳食胆固醇的上限值(2000年版胆固醇上限值是300mg/d)(注:mg/d:毫克/天)。
2.不吃生鸡蛋,不喝生蛋清,谨防沙门氏菌感染
生鸡蛋的蛋白质呈胶状,人体不易消化吸收;生蛋清中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和抗胰蛋白酶物质,前者影响生物素的吸收,后者抑制胰蛋白酶的活力,妨碍蛋白质的消化。禽类可以直接经由卵巢把沙门氏菌传播给带壳蛋。煮鸡蛋时,至少内温﹥75℃,鸡蛋要煮到蛋黄变成固体,不吃各种半生不熟的鸡蛋。
这三种常见蛋制品的优劣特点
你知道多少?
1.松花蛋:B族维生素几乎全部被破坏,存在铅污染问题
松花蛋,又名皮蛋、变蛋、彩蛋等。松花蛋是我国名产,其生产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明创造的。松花蛋一般选用新鲜的鸭蛋经特殊的加工 *** 制成。加工后的成品在营养素的组成与含量上与新鲜蛋有一定差别。
松花蛋的水分少,因而蛋白质的含量稍有增加,特别是由于加工过程中加入的碱和盐的作用,使松花蛋中矿物质的含量增加明显。新鲜鸭蛋变为松花蛋后,营养素的组成有所改变,营养价值也发生一定的变化,特别表现在B族维生素,由于碱的作用,几乎被全部破坏,降低了蛋类维生素的营养价值。
另外,在松花蛋 *** 的过程中,有时还加入一定的铅,以提高其外观产品质量,但铅对于人体是一种有害元素,因此,目前已有一些新的加工 *** ,使松花蛋成为无铅或低铅蛋品,更符合人体的健康。
2.咸蛋:不宜多食,警惕每日食盐摄入超标
咸蛋,又名腌蛋、盐蛋。我国生产咸蛋的历史悠久,很早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将鲜家禽蛋放置于盐水中储存,后来发现经过盐水储存的蛋,不仅长时间不变质,而且具有特殊的风味。所以,这种以盐水储存蛋类的 *** 逐步演变为加工 *** 咸蛋的 *** 。咸蛋的加工 *** 简单易行,加工费用低廉,加工技术容易掌握,产品风味特殊,食用方便,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鲜蛋经过腌制成咸蛋后,由于食盐的作用,蛋内的营养素比例发生了变化,由于食盐的渗透作用,咸蛋比鲜蛋内的含水量下降,而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含量有所上升,蛋白质可能由于部分渗出,含量反而下降,钙等无机盐的含量上升明显。
从总体看,鲜蛋与咸蛋在营养价值上的变化不是很大,但要注意的是,由于咸蛋在腌制过程中使用食盐,在腌制时间比较长的情况下,食盐中有比较多的钠进入蛋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不超过5g。因此,不宜多食,特别是高血压和肾脏病的患者。
3.糟蛋:风味独特、钙含量高,是冷食佳品
糟蛋是用优质的鲜鸭蛋经糯米酒糟糟制而成。糟蛋成品的蛋壳全部或部分脱落,仅剩壳下膜包裹着蛋的内容物,是如同软壳似的一种蛋制品,故人们又称之为软壳糟蛋。其蛋质细嫩,蛋黄呈橘红色的半凝固状态,气味芬芳,滋味食后令人回味无穷,为我国特有的冷食佳品。
糟蛋在糟溃的过程中,所生成的醇可使蛋清与蛋黄凝固变性,并使蛋有轻微的甜味,在产生醇的同时,还能产生醋酸,使蛋壳软化,蛋壳中的钙盐借渗透作用渗入蛋表面的薄膜内,故糟蛋的钙含量特别高,比普通鲜蛋高40倍左右。因此,这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蛋制品。文/高春海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师、注册营养师)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吃鸡蛋要讲科学长期以来,因为担心胆固醇含量高,很多老年人吃鸡蛋时会把蛋黄扔掉,只吃蛋白。在健身圈里,也有人只想单纯摄入蛋白质增肌,每天吃8个鸡蛋或蛋白。那么,老年人要担心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吗?只吃蛋白不吃蛋黄的 *** 科学吗?一天到底能吃几个鸡蛋?
只吃蛋白不吃蛋黄,可以吗?
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蛋白和蛋黄的营养成分有差异。
其中,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而蛋黄中除了蛋白质之外,还包含很多营养元素。例如,蛋黄中的卵磷脂对大脑等神经组织有很重要的作用,还可以调节血脂;蛋黄中还富含脂类、B族维生素、维生素A、D、E、铁、钙、磷、锌、硒、叶酸等营养成分。
总的来说,鸡蛋营养成分齐全,营养价值很高,其中蛋黄更是鸡蛋营养素种类和含量最集中的部位。所以,不吃蛋黄只吃蛋白的做法,纯属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鸡蛋中的胆固醇需要担心吗?
传统观点认为,蛋黄中胆固醇含量高(1个鸡蛋黄胆固醇含量达280毫克),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脑中风的罪魁祸首。所以,这也成为中老年人不吃鸡蛋黄的原因。
但后来的研究发现,少吃鸡蛋、限制胆固醇之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并未显著下降。最新研究结果也显示,适当吃鸡蛋并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反而有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例如,2018年5月,北京大学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英国牛津大学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询问超过51万30-79岁的研究对象,过去一年内蛋类的摄入频率,并对所有研究对象的死亡和各种健康结局开展长期随访。结果发现,每天摄入鸡蛋的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降低11%、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降低12%,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降低约四分之一。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明确,鸡蛋摄入与健康人血脂异常无关;对健康人来说,每日1个鸡蛋摄入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无关。该指南还明确推荐,对健康人群而言,每日摄入1个(每周7个)鸡蛋。
老年人或健身人士怎么吃鸡蛋?
至于每天摄入的鸡蛋数量,上海同仁医院营养科主任张静建议,不同人群略有差异,其中:成人(包括老年人)每日可食用1-2个鸡蛋;儿童每天1个鸡蛋;孕妇每天1-2个鸡蛋;健身人群每天2个鸡蛋,不推荐鸡蛋作为全部优质蛋白质的来源;高胆固醇血症者每天1个鸡蛋,同时要控制脂肪摄入;有心血管疾病病史者,适量摄入鸡蛋,食用蛋黄时可减半。
至于“每天能不能吃8个鸡蛋”“蛋白质吃多了会不会中毒”等问题,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合会会长顾振华表示,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说,吃鸡蛋理论上没有数量限制,但“每天吃8个鸡蛋”不符合营养学食物多样和膳食平衡的基本原则,所以不推荐。何况,如果每天都吃8个鸡蛋,会导致其他食物吃得少,营养摄入不均衡,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记者白璐)
来源: 解放日报
一天吃几个蛋更好?鸡蛋、鸭蛋、鹌鹑蛋,哪种更有营养?大家都知道蛋类食品营养丰富,并且烹饪方式多样化,像炒鸡蛋、腌咸鸭蛋、盐焗鹌鹑蛋,都是餐桌上的美味。
那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究竟该怎么选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鸡蛋、鸭蛋、鹌鹑蛋有啥区别?
1、营养方面
其实蛋品之间营养相差并不大,所含蛋白质的量几乎均约为13克/100克,蛋白质含量更低的是鸡蛋,数值为12克/100克;蛋白质含量更高的是鸽子蛋,其含量也就仅仅在14克/100克左右。
所以,各种蛋品之间营养相差甚微,不用过度追求某一种。
2、脂肪(量)方面
不同蛋品中所含的脂肪(量)还有些差距,同等质量下对比,鸭蛋中所含的脂肪物质最多(14克/100克),鸡蛋中所含脂肪最少(8.8克/100克)。
3、维生素方面
通过对几种蛋品进行对比,发现在某种维生素的含量上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差别。
就维生素D而言,鸡蛋中所含的维生素D可达到80个国际单位,此含量比其他蛋品几乎高出30%左右。
再来对比维生素B12,鸭蛋和鹅蛋中所含的维生素B12(量)略高一筹。
除此之外,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K在各种蛋品中的差别不大,不必纠结。
换而言之,生活中单日(次)食用鸡蛋等蛋品的量很有限,它们本身也不是我们推荐食用的维生素良好的食物来源。
4、矿物质方面
不少人在乎鸡蛋当中的铁元素,但鸡蛋中所含的铁量其实很少(1.8毫克/100克),且其他蛋品中所含的铁也几乎都是这个水平。
至于钙质,几种蛋品的含钙量都在60毫克/100克左右,补充效果还算不错。
再来说锌,除了火鸡蛋中含量较高,其他的蛋品相差无几(1.3%~1.6%左右)。
综上所述,不同蛋品中所含的各类营养物质的剂量相差很小。
无论是鸡蛋、鸭蛋、鹅蛋,还是鹌鹑蛋、鸽子蛋、鸵鸟蛋,营养素种类无本质区别,营养素的含有量上同样相差无几。
特别提醒
*** 上传言的“吃鸡蛋治高血压”“吃鹌鹑蛋能防治哮喘”“鹅蛋能祛斑”等说法,都不靠谱,不可信。
二、为什么有的蛋那么贵?
根据市场情况来看,鸽子蛋、鸵鸟蛋、甲鱼蛋等蛋品售价的确很高,但昂贵与营养价值无关,只在于这些蛋品的养殖成本过高和产量少。
因此,希望大家理性对待。
三、不同人群怎么吃蛋类?
普通人吃蛋要适量,特殊人群可以多吃些鸡蛋:
对于健康人群,在保证肉类、奶类等优质蛋白质足量摄入的基础上,建议平均每天吃1个鸡蛋(大约50克),或重量大致相当的其他蛋类。
对于孕期的准妈妈、乳母、正在健身长肌肉的人群、每天运动量很大的人群,以及生长发育的学龄期儿童(青少年),在血脂和血压都不存在问题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加鸡蛋的摄入量(单日2~3个)。
此外,吃鸡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重视蛋黄,尽量吃完一整个全蛋。
有人担心蛋黄中含有的胆固醇,但并不存在证据证明“多吃胆固醇会危害身体”,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也已经取消了每日饮食中胆固醇的 *** 。血脂正常的人不用特地丢弃蛋黄。
蛋黄比蛋清更加优秀,在卵磷脂、维生素,以及矿物质钙铁锌等营养素上更胜一筹,其中包括含量和吸收率。
四、土鸡蛋和普通鸡蛋有什么区别?
和土鸡蛋类似的还有很多,如初产蛋、杂粮蛋、谷物蛋、五谷蛋、生态蛋、绿色蛋、山鸡蛋、土鸡蛋……其实这些和普通鸡蛋没什么区别。
农产品专家介绍,这些“概念蛋”除了名字与普通鸡蛋有区别外,更明显的区别,那就是价格。对于土鸡蛋、初生蛋、谷物蛋等,没有国家标准。
营养专家介绍,目前没有见过任何一份检验报告,证明土鸡蛋比普通鸡蛋的营养价值高出多少,因此很多“概念蛋”都是炒作。无论是概念蛋还是普通蛋,其营养价值大同小异,无非是在喂养中,因喂养饲料等成分不同,在一些成分上,会有一些细微差异。
五、9个吃鸡蛋的小知识一定要记牢!
1、室温下,鸡蛋只能放10天
很少人对鸡蛋有保质期的顾虑,认为外壳能像铜墙铁壁把所有细菌都拦在外面,事实并非如此。一般来讲,存放在2~5℃的环境下,鸡蛋的保质期是40天;室内常温下只有10天。所以建议购买鸡蛋更好以一周的量为宜。
2、鸡蛋的大头向上放
由于蛋黄的比重小于蛋白,选择将鸡蛋的大头向上,直立存放,即使蛋白变稀,也不会很快发生靠黄和贴皮现象。这样既可防止微生物侵入蛋黄,也有利于保证蛋品的质量。
3、营养和蛋壳颜色无关
很多人挑鸡蛋关注蛋壳颜色,认为红蛋壳的鸡蛋营养价值更高,其实并不是。鸡蛋壳的颜色主要取决于鸡的品种,所以,买鸡蛋时,不必太在意蛋壳的颜色。
4、别用凉水冷却鸡蛋
将刚刚出锅的煮鸡蛋放入凉水中冷却是很多人的做法,但鸡蛋壳上分布了许多细小的小孔,凉水会通过小孔进入蛋壳内,细菌等微生物也会随之进入蛋内。可以剥出来的鸡蛋用净水冲洗下。
5、储存鸡蛋注意隔离
虽然,鸡蛋放在冰箱里可以延长保鲜期,但新鲜的鸡蛋也是有生命的,它需要不停地通过蛋壳上的气孔进行呼吸,因此具有吸收异味的功能。此外,买回来的鸡蛋外壳上可能还会有一些脏东西,可能会污染冰箱里的其他食材。因此,建议买回的鸡蛋用湿巾擦干净,然后存放鸡蛋时,应注意与其他食物隔离。
6、买红皮鸡蛋更耐存
虽然从食物营养成分上来看,红皮鸡蛋和白皮鸡蛋的营养价值基本无差别。但从食物的耐储性来看,红皮鸡蛋皮更厚些,更耐储存,所以夏天买红皮鸡蛋更有优势。
7、挑鸡蛋可遵循“一摸二闻三摇”
一摸:一般新鲜鸡蛋表面会比较涩手,不新鲜的鸡蛋表面非常光滑。
二闻:新鲜鸡蛋外壳有一股烧石灰的味道,而不新鲜的鸡蛋没有这个味道。
三摇:轻轻摇晃鸡蛋,新鲜鸡蛋没有任何晃动的声音和感觉,不新鲜的鸡蛋可以明显感到蛋黄的晃动。
8、这几种鸡蛋别吃
裂纹蛋:这些鸡蛋很容易被细菌侵入,若放置时间较长就不宜食用。
粘壳蛋:这种蛋因储存时间过长,蛋黄膜由韧变弱,蛋黄紧贴蛋壳,若局部呈红色还可以吃,但蛋膜紧贴蛋壳不动、贴皮处呈深黑色就不宜再食。
散黄蛋:因运输等剧烈震荡,蛋黄膜破裂,被细菌或霉菌经蛋壳气孔侵入蛋体而破坏了蛋白质结构造成散黄,蛋液稀而混浊。
臭鸡蛋:由于细菌侵入鸡蛋内大量繁殖,产生变质,蛋壳乌灰色,甚至使蛋壳因受内部硫化氢气体膨胀而破裂,并带有恶臭味,这种蛋不能食用。
9、别用微波炉加热完整鸡蛋
切记不要使用微波炉加热蛋壳或蛋黄完整的鸡蛋,会出现鸡蛋炸开的情况。如果是已经搅匀的蛋液或炒过的鸡蛋是没问题的。
吃鸡蛋要讲科学长期以来,因为担心胆固醇含量高,很多老年人吃鸡蛋时会把蛋黄扔掉,只吃蛋白。在健身圈里,也有人只想单纯摄入蛋白质增肌,每天吃8个鸡蛋或蛋白。那么,老年人要担心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吗?只吃蛋白不吃蛋黄的 *** 科学吗?一天到底能吃几个鸡蛋?
只吃蛋白不吃蛋黄,可以吗?
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蛋白和蛋黄的营养成分有差异。
其中,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而蛋黄中除了蛋白质之外,还包含很多营养元素。例如,蛋黄中的卵磷脂对大脑等神经组织有很重要的作用,还可以调节血脂;蛋黄中还富含脂类、B族维生素、维生素A、D、E、铁、钙、磷、锌、硒、叶酸等营养成分。
总的来说,鸡蛋营养成分齐全,营养价值很高,其中蛋黄更是鸡蛋营养素种类和含量最集中的部位。所以,不吃蛋黄只吃蛋白的做法,纯属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鸡蛋中的胆固醇需要担心吗?
传统观点认为,蛋黄中胆固醇含量高(1个鸡蛋黄胆固醇含量达280毫克),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脑中风的罪魁祸首。所以,这也成为中老年人不吃鸡蛋黄的原因。
但后来的研究发现,少吃鸡蛋、限制胆固醇之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并未显著下降。最新研究结果也显示,适当吃鸡蛋并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反而有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例如,2018年5月,北京大学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英国牛津大学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询问超过51万30-79岁的研究对象,过去一年内蛋类的摄入频率,并对所有研究对象的死亡和各种健康结局开展长期随访。结果发现,每天摄入鸡蛋的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降低11%、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降低12%,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降低约四分之一。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明确,鸡蛋摄入与健康人血脂异常无关;对健康人来说,每日1个鸡蛋摄入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无关。该指南还明确推荐,对健康人群而言,每日摄入1个(每周7个)鸡蛋。
老年人或健身人士怎么吃鸡蛋?
至于每天摄入的鸡蛋数量,上海同仁医院营养科主任张静建议,不同人群略有差异,其中:成人(包括老年人)每日可食用1-2个鸡蛋;儿童每天1个鸡蛋;孕妇每天1-2个鸡蛋;健身人群每天2个鸡蛋,不推荐鸡蛋作为全部优质蛋白质的来源;高胆固醇血症者每天1个鸡蛋,同时要控制脂肪摄入;有心血管疾病病史者,适量摄入鸡蛋,食用蛋黄时可减半。
至于“每天能不能吃8个鸡蛋”“蛋白质吃多了会不会中毒”等问题,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合会会长顾振华表示,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说,吃鸡蛋理论上没有数量限制,但“每天吃8个鸡蛋”不符合营养学食物多样和膳食平衡的基本原则,所以不推荐。何况,如果每天都吃8个鸡蛋,会导致其他食物吃得少,营养摄入不均衡,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记者白璐)
来源: 解放日报
吃鸡蛋要讲科学长期以来,因为担心胆固醇含量高,很多老年人吃鸡蛋时会把蛋黄扔掉,只吃蛋白。在健身圈里,也有人只想单纯摄入蛋白质增肌,每天吃8个鸡蛋或蛋白。那么,老年人要担心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吗?只吃蛋白不吃蛋黄的 *** 科学吗?一天到底能吃几个鸡蛋?
只吃蛋白不吃蛋黄,可以吗?
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蛋白和蛋黄的营养成分有差异。
其中,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而蛋黄中除了蛋白质之外,还包含很多营养元素。例如,蛋黄中的卵磷脂对大脑等神经组织有很重要的作用,还可以调节血脂;蛋黄中还富含脂类、B族维生素、维生素A、D、E、铁、钙、磷、锌、硒、叶酸等营养成分。
总的来说,鸡蛋营养成分齐全,营养价值很高,其中蛋黄更是鸡蛋营养素种类和含量最集中的部位。所以,不吃蛋黄只吃蛋白的做法,纯属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鸡蛋中的胆固醇需要担心吗?
传统观点认为,蛋黄中胆固醇含量高(1个鸡蛋黄胆固醇含量达280毫克),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脑中风的罪魁祸首。所以,这也成为中老年人不吃鸡蛋黄的原因。
但后来的研究发现,少吃鸡蛋、限制胆固醇之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并未显著下降。最新研究结果也显示,适当吃鸡蛋并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反而有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例如,2018年5月,北京大学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英国牛津大学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询问超过51万30-79岁的研究对象,过去一年内蛋类的摄入频率,并对所有研究对象的死亡和各种健康结局开展长期随访。结果发现,每天摄入鸡蛋的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降低11%、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降低12%,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降低约四分之一。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明确,鸡蛋摄入与健康人血脂异常无关;对健康人来说,每日1个鸡蛋摄入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无关。该指南还明确推荐,对健康人群而言,每日摄入1个(每周7个)鸡蛋。
老年人或健身人士怎么吃鸡蛋?
至于每天摄入的鸡蛋数量,上海同仁医院营养科主任张静建议,不同人群略有差异,其中:成人(包括老年人)每日可食用1-2个鸡蛋;儿童每天1个鸡蛋;孕妇每天1-2个鸡蛋;健身人群每天2个鸡蛋,不推荐鸡蛋作为全部优质蛋白质的来源;高胆固醇血症者每天1个鸡蛋,同时要控制脂肪摄入;有心血管疾病病史者,适量摄入鸡蛋,食用蛋黄时可减半。
至于“每天能不能吃8个鸡蛋”“蛋白质吃多了会不会中毒”等问题,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合会会长顾振华表示,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说,吃鸡蛋理论上没有数量限制,但“每天吃8个鸡蛋”不符合营养学食物多样和膳食平衡的基本原则,所以不推荐。何况,如果每天都吃8个鸡蛋,会导致其他食物吃得少,营养摄入不均衡,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记者白璐)
来源: 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