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做家常饭非常拿手,色香味俱全,有的人做出来则是黑暗料理。就拿蒸米饭来说,有时候硬软,总是找不到窍门。家里的老人说,多放点水这样蒸出来的米饭会更软,食用起来更香。
尤其是像自己这样上了年龄的人,就应该吃软一点的饭菜,这样才容易消化。但并非所有的人都是这样 看法,其他人认为米饭做硬一点还可以培养中老年人咀嚼的能力。
那么中老年人到底吃软一点的饭好还是硬一点的饭好呢?
首先,不建议大家食用过软的饭,即便是对于老年人也是如此,有的老年人可能牙口不好,咀嚼的能力较差,平时就喜欢吃软点的食物。或者是有的老人每天的主食只是汤汤水水的食物,这样做在日常的养生中是非常不利的。
不管是炒米饭,还是平时食用的蒸米饭,一般情况下,都是时间烹饪越长,里面损失的营养物质也就会越严重。即便是软米饭食用起来更容易被机体消化吸收, 但在食用时给人们 一种感觉就是不用通过充分咀嚼,人们就可以咽下去了。
反而不利于人们锻炼咀嚼的能力,对于中老年人而言,也无法通过咀嚼锻炼到大脑。所以,并不建议大家食用过软的食物。
所以,如果大家是蒸米饭软硬适中即可,如果是炒米饭,要注意食用的方式应该是急火快炒,减少营养素的流失,盛起来不会因为过软而轻易散开就可以了,这样的饭更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另外, 建议大家在做米饭时,也别忘了具有高营养的全谷物食物,如燕麦片、糙米、高粱米、小米、黑米、紫米等,或是杂豆类,如红豆、绿豆、黑豆、芸豆等等。这样的食物富含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物质,对于肠胃蠕动能力差的人群。
每天都多添加一点点, 让肠胃慢慢适应,每次和大米饭一起烹饪,可以起到营养互补的作用。对于中老年人,还具有预防便秘、结直肠癌等好处。如果大家烹饪时发觉时间太长,其中有一个小技巧,大家在烹饪之前把你需要的食材都用水浸泡。
这里用冷水就可以了,浸泡半天或者是你晚上放到冰箱,第二天再用可帮你降低时间成本,最后食用到美味健康的饭。
各位朋友,你做饭喜欢做软饭还是硬饭?不妨在下方评论中留言,分享给我们的营养师。
“阳过”之后可以这样吃!增强体质的10大蔬果、蛋白、谷物,一文了解!一日三餐吃什么,怎么吃,是我们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在如今疫情影响较大的情况下,好好吃一顿饭,不仅能够摄入身体每日必须的营养物质,更是能够帮助我们“不阳”、“阳了”之后早日“阳康”的 *** 之一。吃得科学合理、营养均衡,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免疫力、增强体质。哪些食物更优秀?如何搭配才合理?
我们根据权威专家对常见食物的营养评估,汇集了一份包含 10 大优质蛋白、10 大更佳果蔬和 10 大好谷物的高质量食物清单。
01
榜单一:10大优质蛋白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主要是通过饮食获得,鱼虾、禽肉、畜肉、蛋类、豆制品及奶类等都是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中国营养学会专家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常见食物进行了营养评估,主要考察了食物的两个指标:
一是“数量”指标,即“蛋白质含量”,是指每一百克这种食物中蛋白质的数量;二是“质量”指标,即“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来评价蛋白质质量的高低,得分越高则说明蛋白质质量越好,机体越容易吸收和利用。综合这两方面的评分数据,专家组评选出了排在前十名的“优质蛋白质十佳食物”。
图源: ***
1.鸡蛋拥有 13% 左右的蛋白质含量、与人体需要接近的氨基酸组成和种类齐全的维生素及含量丰富的矿物质,让鸡蛋成为当之无愧的蛋白质性价比之选。
建议:成人每日吃一个鸡蛋,且蛋白蛋黄都要吃。
2.牛奶
千万不要小瞧牛奶水分含量高,蛋白质含量只有 3%。牛奶不仅必需氨基酸比例符合人体需要,且易饮用消化和吸收,很容易就能达到几百克的摄入量,属于优质蛋白质。建议:每人每天摄入 300-500 克牛奶或相当于 300-500 克牛奶的奶制品。
3.鱼肉
约 15%-22% 的蛋白质含量,和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让鱼肉成为优质蛋白质。
鱼肉不仅比畜、禽肉更易消化,适量摄入还有利于降低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建议:成人每周至少摄入 2 次水产品。
4.虾类虾拥有 16%-23% 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较低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值得一提的是,虾中含丰富的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富含的维生素、钙、磷脂等对小儿、孕妇都有营养补充作用。
5.鸡肉20% 左右的蛋白质含量,让其成为许多健身增肌人群青睐的蛋白质来源。除此之外,鸡肉脂肪含量低、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含多种利于人体消化的氨基酸、丰富的磷脂类和矿物质维生素等,对人体发育具有重要作用。6.鸭肉拥有约 16% 的蛋白质含量,营养价值与鸡肉相仿。此外,鸭肉是含 B 族维生素和维生素 E 比较多的肉类,且钾含量较高,100 克可食部分达到近 300 毫克。7.瘦牛肉蛋白质含量 20% 以上,且拥有与人体需要接近的氨基酸组成,而且牛肉的脂肪含量比猪肉、羊肉低,并富含矿物质和 B 族维生素等,人体吸收利用率高,是补充蛋白质的优选。8. 瘦羊肉
蛋白质含量也在 20% 左右,羊肉中的矿物质含量、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和苏氨酸的含量均高于许多其他肉类;
且含有的成人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达 40% 以上,是优质的蛋白质食品。
9. 瘦猪肉除了约 20% 的蛋白质含量、与人体接近的必需氨基酸组成和人体所需矿物质元素,猪肉中还含有微量的水溶性维生素。
10. 大豆大豆是唯一上榜的植物来源蛋白,黄豆、黑豆和青豆都属于这类,拥有 30%-40% 的蛋白质含量,不饱和脂肪酸、钙、钾和维生素 E 等,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与动物蛋白相似。此外,大豆还富含谷类蛋白缺乏的赖氨酸,是与谷类蛋白质互补的天然理想食品。
需要注意的是,在种类繁多的大豆制品中豆豉、腐乳等发酵豆制品因为含钠量过高,要注意控制食用量。
事实上,蛋白质的摄入量并不是越多越好,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膳食宝塔建议,每人每天应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肉、蛋或水产品120-200克(每周至少2次水产品);
大豆和坚果类25-35克,奶及奶制品300-500克,所以一定要遵循均衡合理的原则。
02
榜单二:10大更佳蔬果
众所周知,吃蔬菜和水果对身体好。但除了考虑吃多少,挑选对的种类吃同样很重要,甚至对健康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蔬果的维生素 C、膳食纤维、胡萝卜素和钾元素含量通常是重要的衡量指标。中国营养学会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统计分析数据库中千余种蔬果的数据,针对性地总结出了这几种常见营养素的“十佳蔬菜”和“十佳水果”榜单。1.维生素 C 含量高“十佳蔬果”
蔬菜榜单/图源中国营养学会
水果榜单/图源中国营养学会维生素 C 又名抗坏血酸,是人体内重要的水溶性抗氧化营养素之一。中国营养学会指出,维生素 C 参与体内多种重要物质代谢,比如参与胶原蛋白合成,参与并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的羟化过程等;并且维生素 C 具有抗氧化作用,不仅促进铁的吸收,辅助治疗缺铁性贫血,还有防治巨幼红蛋白性贫血、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等作用;此外,维生素 C 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等。建议:维生素 C 是蔬果中很娇气的元素,榨汁会使维生素 C 被破坏、氧化流失 80% 以上。凉拌、焯水和白灼保留的维生素 C 最多,如果要炒蔬菜,急火快炒,并且及时食用。
2.膳食纤维含量高“十佳蔬果”
蔬菜榜单/图源中国营养学会
水果榜单/图源中国营养学会
膳食纤维是植物的一部分并不被人体消化的一大类糖类物质,主要存在于水果、蔬菜、全谷物食品和豆类食品中,其预防或缓解便秘的能力最为人所知。
其实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也有其他健康益处,比如血糖调节、保持健康体重、预防脂代谢紊乱、预防结肠癌等作用。
2019 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与冠心病、糖尿病、肠癌等多种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下降有关,同时可使人群的全因死亡风险下降 15%。3. 胡萝卜素含量高“十佳蔬果”
蔬菜榜单/图源中国营养学会
水果榜单/图源中国营养学会胡萝卜素是个大家族,其中最著名的是 β-胡萝卜素,在促进眼睛健康、加强免疫系统健康方面有显著效果。作为一种强大的抗氧剂,胡萝卜素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有研究表明糖代谢病、心脏病、关节问题、阿尔茨海默病等慢性疾病,在 β-胡萝卜素和其他类胡萝卜素提供的抗氧作用下,其发病风险会降低。4.钾含量高“十佳蔬果”
蔬菜榜单/图源中国营养学会
水果榜单/图源中国营养学会钾是人体内第三丰富的矿物质,也是最重要的电解质之一,它有助于体液平衡,发送神经信号,调节肌肉收缩,所以当出现钾缺乏的时候,人会感觉疲乏无力、头晕、心律不齐等,人体的钾主要来源于食物摄取。从饮食中摄取足够钾的话,不仅支持心脏健康,还能防止肌肉痉挛,支持神经系统,甚至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维持骨骼健康。
03
榜单三:10大好谷物
谷类食物位于居民膳食宝塔之一层,是最重要的膳食来源,占膳食中更大比重。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日更好摄入 50-150g 的全谷物和杂豆,才能摄取到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粗纤维等营养物质。但大部分谷物的口感都较为粗糙,所以到底怎么吃谷物才能满足每日多样化的膳食需求呢?中国营养学会的专家经过遴选和评审,评选出了这份“中国好谷物”榜单,并给出了科学的搭配建议。
1.全麦粉
与人们经常食用的精白面粉不同,全麦粉保留了富含多种营养素的胚芽、糊粉层和麸皮,从而保留了小麦的全部营养素。
建议:可用全麦粉及其简单加工产品,如全麦馒头、面包等作为多样化膳食的组成部分,部分替代精制面粉食用。2.糙米与精致白米作对比,糙米中的钙含量是白米的 1.7 倍,含铁量 2.75 倍,烟碱素 3.2 倍,维他命 B1 高 12 倍,维生素 E 高 10 倍,纤维素高 14 倍,特别是有色稻米(如黑米)还保留了抗氧化物质。建议:糙米口感较粗,质地紧密,煮起来比较费时,烹煮时提前浸泡或延长煮制时间,也能使其柔软好吃。3.燕麦米/片与其他谷物相比,燕麦属于消化较慢,容易获得饱腹感的谷物,有利于维持健康体重,并且还具有低血糖生成指数、降低患心脏病风险等作用。建议:挑选燕麦时避免选择含有人工甜味剂,添加合成物质和大量糖的产品。
4.小米
小米即粟米,维生素 E、膳食纤维、钾、铁含量比同为米类的大米要高,是很多北方家庭中的常备食材。
建议:小米营养丰富,但是和其它谷物一样蛋白质中赖氨酸过低。
可以在粥中搭配红薯、藜麦、豆类、枣、南瓜、龙眼、桂圆等各类食材,既增加营养又增加口感。5.玉米玉米中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是稻米、小麦的 5-10 倍,同时还含有黄体素、玉米黄质等有益于健康的植物活性物质。建议:不要忽视玉米须的营养价值,用鲜玉米的须来煮汤泡水,味甘淡性平,口感好。
6.高粱米高粱米有红白之分,前者主要用于酿酒,而白高粱性温味甘涩,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都不低,很适合食用。建议:高粱米黏性较强,适合做成点心吃,但大便燥结以及便秘者应少食或不食高粱。
7.青稞
青藏产青稞的膳食纤维中,β-葡聚糖平均含量约 5.25%,享有“世界上 β-葡聚糖含量更高谷物之一”的美誉,对维持肠道健康、调节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积极作用。
建议:青稞提前浸泡 0.5-2 小时再煮口感更佳,如果希望控糖或管理身材,可以按照青稞:大米=1:1 的比例煮成杂粮饭,消化不良人群适当降低青稞比例即可。
8.荞麦
荞麦中的蛋白质主要为清蛋白和球蛋白,赖氨酸丰富,与米面等谷物同食,可以实现蛋白质互补。所含的黄酮类芦丁,对于改善血脂和血管功能也有一定益处。建议:荞麦一次不可使用太多,否则易造成消化不良。少部分人群使用荞麦会出现皮肤瘙痒、头晕等过敏反应,过敏人群一定要谨慎食用。9.薏米薏米是一种优质小杂粮,和大米相比营养价值更高且更丰富,从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到微量元素 B1、B2、C 和钙、磷、铁等样样具备,可作食药两用。建议:薏米+红豆熬粥是祛湿的好搭配。不过薏米性微寒,在煮汤前薏米更好先炒一炒,更有利于肠胃吸收。
10.藜麦
藜麦被古代印加人称之为“粮食之母”,作为一种高蛋白谷物,几乎和牛肉、奶粉相当。而且藜麦中不含麸质,可供麸质过敏人群食用;也不含胆固醇,在人体中的代谢时间较长,因而饱腹感持续时间较长,适合所有群体食用。建议:藜麦品种有红黑白三种,营养成分相差不大但口感不同,选购时尽量不要购买三种颜色混杂的藜麦,单色煮制口感更好。以上榜单我们详细列举了常见果蔬的营养价值、搭配方案和禁忌,作为居民日常膳食搭配的指导。干货内容较多建议收藏,共同向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迈进。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优质蛋白十佳食物排行榜
http://www.cnsoc.org/knowledge/9520102019.html
<2> 中国营养学会|十佳蔬菜排行榜
http://www.cnsoc.org/skillsnews/4519102031.html
<3> 中国营养学会|十佳水果排行榜
http://www.cnsoc.org/skillsnews/4519102032.html
<4> Carbohydrate quality and human health: a series of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 *** yses
<5>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0673618318099
作者:jting
审核:陈然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 副研究员(科学传播)/高级工程师
(科普中国)
闲侃餐桌上的百科知识(59)昨天在介绍苋菜时提到,五代时期的文献中记载有“六苋”,即赤苋、白苋、人苋、紫苋、五色苋、马苋,不过其中有些和今天的苋菜亲缘关系很远。今天就说说这其中的“马苋”,即马齿苋,顺便说说其他的野菜。
在中国挖野菜、吃野菜的历史由来已久,可谓纷繁复杂,因地而异。在《西游记》第八十六回中,作者吴承恩大概是要显示一下自己在野菜方面的知识,专门写了这么一段:“但见那:嫩焯黄花菜,酸虀白鼓丁。浮蔷马齿苋,江芨雁肠英。燕子不来香且嫩,芽儿拳小脆还青。烂煮马蓝头,白熝狗脚迹。猫耳朵,野落荜,灰条煮烂能中吃;剪刀股,牛塘利,倒灌窝螺操帚荠。碎米荠,窝菜荠,几品清香又滑腻。油炒乌英花,菱科实可夸;蒲根菜并茭儿菜,四般近水实清华。看麦娘,娇且佳;破破纳, *** 他,苦麻台下藩篱架。雀儿绵单,猢狲脚迹,油灼灼煎来只好吃。斜蒿青蒿抱娘蒿,灯蛾儿飞上板荞荞。羊耳朵,枸杞头,加上乌蓝不用油。几般野菜一顿饭,樵子虔心为谢酬。”不过,真正把野菜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的,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要数之一人。他身为皇子却心系百姓,担心饥荒之年老百姓没吃的,因此主持编撰了独具一格的野菜专著《救荒本草》。身为皇子,朱橚深陷各种争斗之中,曾经两次被贬,流放云南,深知民生之艰难。他最后回到开封,在宫廷中建立了一个植物园,引种收集、观察各种野菜,记录 *** *** ,告诉老百姓如何利用自然界的野生植物充饥保命。他的著作不仅文字简练,而且专门找画师绘制了插图,使得《救荒本草》图文并茂,将实用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可以说是现代植物图谱的滥觞。《救荒本草》全书分为两卷,共收录食用植物414种,其中来源历代本草旧有者138种,新增276种,新增部分约占总数的近2/3。书分为草部,245种;木部,80种;米谷部,20种;菜部,46种。详细地记载了每种植物的名称、出产环境、形态、性味、加工烹调 *** 。
在《救荒本草》中的《菜部·叶可食》部分中,专门收录了马齿苋。这说明在当时马齿苋不仅可以吃,还可作为野菜帮助灾民度过饥荒。马齿苋是石竹目、马齿苋科、马齿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与我们吃的苋菜不同,它是一种多肉植物,也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野菜。不过,既然马齿苋与苋菜没有半毛钱的关系,那为什么又叫个“苋”呢?《本草纲目》中是这样解释的:“其叶比并如马齿,而性滑利似苋”,因此得名。又以其“叶青,梗赤,花黄,根白,子黑”,所以马齿苋也被称为“五行草”。有意思的是,由于马齿苋分布太广,不同地区的人们给它起了不同的名字。比如在东北叫“蚂蚁菜”,在陕西、河南一带叫“蚂蚱菜”,到了山东又叫“马踏菜”,四川人叫它“马屎寒”。其实仔细观察,可以看到这些名称发音相近,很可能是因为方言发音不同而异,倒是福建等地用它的味道取名为“酸菜”。另外,马齿苋还有“长命菜”“安乐菜”“长寿草”等不同的叫法。这种野菜分布很广,不仅在中国南北各地,而且在世界的温带和热带地区都有分布。因为是野菜,所以也没有人、没有办法考证其来到中国的历史。
马齿苋耐热、耐旱,适应性非常强,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长迅速。更佳采收期为花期之前的 6~8 月,以保证茎叶鲜嫩。嫩茎为更佳食用部位,可连续掐取,但要注意掐取中上部分,确保植株能够继续生长。马齿苋与其他野菜相比不苦不辣,也没有什么怪味儿,只不过是有点儿酸。由于茎叶富含水分,马齿苋吃起来脆嫩多汁。可能是因为稍微有点粘液,有人说它吃起来像秋葵,滑溜溜的,这倒也是贴切。“朝甑饭凫茈,暮鼎羹马齿。”马齿苋食用前需要过热水,以去除酸涩味道,凉拌、炒肉、做汤、做粥皆可。人们经常挑肥厚叶大的马齿苋晒干了,跟五花肉和馅包包子,尝起来有一点点酸,开胃下饭。还有一种吃法是拿来做野菜盒子,将马齿苋、豆腐清炒,再拌上切碎的粉条,加点姜蒜做馅,然后下油锅慢煎。大暑时节,江南人会采来马齿苋用草木灰反复揉搓后晒干或挂起来晾干,等到绿叶红梗的马齿苋变成黑褐色,冬天用来烧肉,是一道不错的美味。马齿苋不仅百姓吃,皇帝也吃。过去清朝的皇帝过年吃的饺子都是素馅。据说,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因为一生征战杀人过多,所以在登上皇位的那年元旦对天起誓,每年除夕吃素馅饺子祭奠死者。这就成了大清一条不成文的规矩。皇帝吃的饺子馅主要是用马齿苋、金针菜、木耳、蘑菇等平常的食材,但皇帝吃饺子用的食器非同寻常,用的是木胎描金漆的大吉宝案。宝案面四周绘有葫芦万代花纹,案的正中分别书有“一人有庆”“万国咸宁”“甲子重新”“吉祥如意”等吉语,吃饺子时用的四个珐琅佐料盘,各装酱小菜、南小菜、姜汁、醋,须分别压在四句吉祥语上。在靠近皇帝宝座的这面宝案边,分左、右摆放象牙三镶的金筷(金质筷箸的顶端、中腰、底部镶象牙)、金叉、金勺、擦手布、渣斗(唾盂),于是将一个普通的野菜素饺子吃出顶级豪华版的感觉。我亲手挖过的野菜只有两种,一种是荠菜,挖出来主要是包包子,另一种就是马齿苋。记得小时候吃“忆苦饭”时,就跑到野地里挖马齿苋,一上午可以挖一大袋子,然后把这些马齿苋洗净后切碎,加上盐掺和到玉米面里做成菜团子,就是一顿“忆苦饭”。说实在的,这样的“忆苦饭”让我一点也“忆”不出“苦”来,因为这菜团子比高粱面饼子好吃多了。
不仅中国人吃野菜,西方人也吃野菜。马齿苋就是登上西餐餐桌的蔬菜之一。在希腊,马齿苋是当地人做沙拉必不可缺的重要角色:青椒、酸黄瓜和奶酪切丁,番茄切片,加上新鲜的马齿苋、黑橄榄、牛至,再倒入一小杯葡萄酒醋和橄榄油,撒点海盐和黑胡椒搅拌下就可以吃啦,据说冷藏一段时间风味更佳。
同治五年(1866年),中国之一所官办外语学校“京师同文馆”的首批10名学生毕业了。在这10个人里,有个19岁的东北小伙子叫张德彝。在毕业的第二年,清 *** 组织了中国史上之一个赴欧旅游观光团,在这批团员的名单里就有张德彝,张德彝在那段旅行的日子里每天都写日记,回国后将这本日记集结成册,出了一套《航海述奇》。让他自己没想到的是,正是这套书,后来将他自己塑造成了史上公认用文字记录下西餐的之一个中国人。他在这本日记中记载了中国人之一次吃西餐的感受:“每人小刀一把,大小匙一,叉一,盘一,白布一”,“菜皆盛以大银盘,挨坐传送。刀叉与盘,每饭屡易”,“菜有烧鸡、烤鸭、铁雀、鹌鹑、白煮鸡鱼、烧烙牛羊、鸽子、火鸡、野猫、铁雀、鹌鹑、鸡卵、姜黄煮牛肉、芥末醋抹马齿苋、粗龙须菜、大山药豆”,晚饭则“唯先吃牛肉汤一盘,或羊髓菜丝汤,亦有牛舌、火腿等物”,“末食果品、加非(咖啡)”。看一下这个记载,就会发现马齿苋沙拉的身影。马齿苋除了可以食用外,还有药用价值,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常被用来 *** 护肤品。
另一种马齿苋对我来说既熟悉又新鲜。此话怎讲呢?说熟悉,是因为这是我在家中唯一种植过的盆栽花卉;说新鲜,是因为我过去一直不知道这种花卉也属于马齿苋。这种花我从小就认识,上小学时在家里种过,俗名叫“死不了”,后来大人告诉我这叫“龙须海棠”,直到长大以后看书,才知道这种花卉学名叫“大花马齿苋”,也叫“太阳花”“半枝莲”,因为非常好养,也非常易开花,只要用枝条插入土中,就可以成活,日常养护种只要给予充足的光照,就可以长的很茂盛,所以叫“死不了”也很贴切。记得上中学时,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是以毛岸青、邵华署名的长篇散文《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这篇文章写得很美,我们班上一个同学的姐姐是电台的播音员,老师专门请她为我们朗诵这篇课文。课后老师布置我们每人都要以此为蓝本,写一篇“我爱某某花”,当时同学们都写了很多高大上的诸如牡丹、莲花、海棠、杜鹃等花。我那时淘气,偏和老师唱反调,就不写这些花,结果以“死不了”为题,写了一篇《我爱这平凡的花》。不成想,这篇小作文竟然成了班上的范文,得了更高分。
尽管我只挖过两种野菜,但吃过的野菜也不少,比如苦菜、榆钱、马兰头等等。真心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偶尔换换口味,吃点这些野菜,感觉还真不错呢!
“五谷”中的粮食说完了。今天继续说“五谷”之外的粮食作物,首先说说高粱。
高粱属于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秆较粗壮,直立,基部节上具支撑根,颖果两面平凸,淡红色至红棕色。高粱喜温、喜光,并有一定的耐高温特性。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南北各省区均有栽培。高粱米在中国、朝鲜、原苏联、印度及非洲等地皆为食粮。有关出土文物及农书史藉证明高粱种植最少也有5000年的历史,其起源和进化问题多年来一直有两种说法,一说由非洲或印度传入,二说中国原产。但是许多研究者认为高粱原产于非洲,以后传入印度,再到远东。世界上高粱分布广,形态变异多,非洲是高粱变种最多的地区。从国内现有考古发掘的实物证据看,高粱最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人工种植,文字记载最早是东汉末年的《博物志》,这里记录的高粱名叫“蜀黍”。高粱的广泛普及种植和食用是在明朝以后,《本草纲目》记载:“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粮缺,余及牛马,谷之最长者,南人呼为芦穄。”在历史上,高粱是一种抗灾力强,毁灭性病害少,适应性广的庄稼。除食用、酿酒、制糖外,还是北方人民编席、筐,扎扫帚、盖房等重要原料,是农家不可缺少的燃料。在世界各类作物中,高粱栽培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居第四位。尤其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地区,高粱已成为当地人民的重要粮食之一。在欧洲和北美的许多国家,高粱还是重要的饲料作物。从理论上讲,高粱属于C4类碳固定植物,其光合作用的效率在所有粮食作物中是更高的,要高于稻、麦等C3类植物,因此开发高粱这种植物的潜力,是各国科学家热衷的课题。
我对高粱这种植物可以说非常熟悉,小的时候经常吃高粱米饭,还有高粱面做的饼子、发糕等。说句实在话,这东西实在是太难吃了。尤其是那个时候吃的杂交高粱,名叫晋杂五号,简直不是人吃的东西。那时候为了推广杂交高粱,还曾经专门出过一本书,就是这本《杂交高粱向阳红》,我那时曾经很认真地读过这本书,了解到我国专家经过精心培育,选育出高产的杂交高粱品种“晋杂五号”,也就是我们吃的这种高粱。
当时报纸和书上都宣传种植杂交高粱,口号是“晋杂五,晋杂五,种一亩来得两亩”,因为这种高粱产量非常高,据书上说大田亩产可达千斤,小面积精耕细作甚至可以亩产两千斤。可是老百姓的顺口溜却是“晋杂五,晋杂五,又难吃来又难煮”。这里面的原因有二,一是所有高粱共有的一个原因,那就是高粱中含有单宁,吃起来有一股涩味,口感不好。二是“晋杂五号”这种高粱,除了高产之外几乎没有优点。这种高粱更大的问题在于其颖果的果皮和种皮极难脱下来,不仅是内种皮脱不下来,外面的壳也脱不下来,吃的时候只能是连壳一块囫囵吞下去,吃了之后“烧心反胃”。因为这种高粱的壳难脱,所以高粱米像是睁不开的眼睛,故有一个外号叫“大眼皮”,不用说人吃了,喂猪连猪都不吃。我小的时候被这种高粱吃怕了,那高粱米饭吃不动嚼不烂,紫红色的高粱面饼子热的时候还能吃,凉了硬得可以用来当凶器。后来妈妈就换着花样地给我们做,更好吃的情况是把高粱面搓成面条(高粱里面没有面筋,擀不成面条,也不能煮),然后在蒸笼里盘起来,蒸熟后趁热赶紧浇上用菜做成的卤子抓紧时间吃,因为如果不趁热吃,稍一变凉就硬得没法吃了。
正因为如此,我这辈子对高粱都是“敬而远之”,现在有的人把高粱等杂粮当成稀罕物,卖得比白面都贵,我是绝口不碰它。十几年前,我去吐鲁番公干,当地 *** 招待我们,特意准备了当地的特产白高粱窝窝馕给我们吃,我只是礼节性地吃了一小口,立即勾起对高粱的种种回忆,再也吃不下去了。
当然,高粱中也有比较好吃的品种,比如糯高粱,磨成粉后用来包元宵,是我儿时记忆中的一种美食。糯高粱做的元宵煮出的汤是红色的,记得这个元宵汤都很好喝。但可惜这种高粱种的少,只是过年时吃,其他的时候见不到,现在更是没有了。
高粱除了籽粒可以食用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用途。高粱杆又高又直,可以用来扎篱笆、烧火。另外,高粱杆里有那种又白又软的芯,过去在北方农村人们大便后可以用它来擦 *** ,我小的时候去农村就曾经用过,效果不比卫生纸差。
另外,高粱中还有一种“甜高粱”,其茎秆中含糖量更高达10%,有点像甘蔗,也叫“甜杆子”,可以用来榨糖,我小时候也嚼过这种高粱杆。
高粱还是重要的酿造原料,酿酒、造醋都非常好。著名的山西老陈醋和汾酒、五粮液都是高粱酿造的。台湾著名的金门高粱酒品质也非常好,那年我去台湾,从台北到高雄一路上喝了不少金门高粱酒,最后到了金门见到岛上并没有多少高粱,严重怀疑这金门高粱酒是否真的用金门高粱生产的。
南方人爱吃米饭,
北方人则习惯吃面食。
那么,同为主食,
到底是吃米好还是吃面好呢?
今天,小薇就从3个方面,
来将「米和面」比对比对。
首先,它们都是主食,都是通过碳水化合物来提供能量;
再者,它们都经过了精加工,能提供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很少。
所以,在对比这二者的营养上,我们主要看的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量。
此时,就要列表来直观展示啦,看下图:
(数据来源:《中国食物成分表》(2015版))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脂肪,这三大主要营养素上,米和面的差距微弱到可以忽略。
所以,在营养价值上,米和面打成平手。
吃的多、吃的好,但却不容易长肉肉,想必这是每个吃货的愿望~
那么,米和面,哪位更能符合这个要求呢?我们得从2个方面来考量:
1、热量上
在同等质量下(100g),米饭的热量为117大卡,水煮面条的热量则是109大卡。
117>109,从而可以得知米饭的热量略微多于面条。
2、饱腹感
所谓饱腹感,其实就是指热量低同时又容易饱。一般在同等质量下,体积大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多的、升糖指数低的食物,饱腹感更强。
在同等质量下,米饭和面条的体积和升糖指数都差不多,但得益于含量更多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面条会更容易有饱腹感。
综合二者,我们可以知道:
米饭比水煮面条更容易吃胖。
然而,从实际上来说,我们可以接受的了白米饭,但吃面时总不可能是水煮面条吧,总得加上各种佐料和浇头,比如辣子油、肉等等,这样一来面条的热量就高了不少。
所以,面条和米饭哪个更容易吃胖,得看你是怎么吃的。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面条会比米饭更容易消化,因而会更养胃。
但实际上,不管是米饭还是面条,都是容易消化的食物。也就是说,从养胃的角度,米饭和面条都差不多。
只不过,对不同人群而言,在米饭、面条的选择上需要注意一二:
- 对健康人群或消化不太好的人来说,米和面条作为主食,都是不错的选择;
- 对有胃炎等胃部疾病的人来说,面条、粥是相对合适的主食;
- 对胃酸过多的人来说,加碱的面制品是更好的主食选择;
- 对小麦过敏的人来说,就要避免摄入面条等小麦制品了。
根据以上3方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知道:
从营养、容易吃胖、养胃这3方面,米和面实际上是难以分出伯仲来的。如果非要说出哪个更好,那一定是适合你的那个。
另外,有人觉得吃米/面,身体更舒服,其实是由于从小就不同的饮食习惯决定的。就像咱们中国人喝热水才舒服,而外国人却习惯喝冷水。
于是才会有北方人觉得吃面舒服,南方人觉得米饭才养人的差异。都没错,都可以,适合自己的才是更好的。
不过,虽然米和面没有高下之分,
但怎么吃得健康,却有讲究。
1、适量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推荐成年人需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
因此,每餐要控制米和面的食用量在150g以内(即家用小碗一碗)。
2、多样化
谷薯类食物品种数平均每天3种以上,每周5种以上,如:
稻米、小麦、大麦、燕麦、黑麦、黑米、玉米、裸麦、高粱、青稞、黄米、小米、粟米、荞麦、薏米等等。
如果加工得当,还可作为米和面的原材料。
3、粗细搭配
米和面更好搭配粗粮一起食用,可以补充B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
煮主食时可以加点料:
①加点糙米、有色米
糙米及有色的米(如紫米、黑米等),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补充维生素,吃起来口感也不错。
②加点粗粮和杂豆
各种粗粮(如高粱米、燕麦米、荞麦米等),各种杂豆(如红豆、绿豆、芸豆等)可以加入主食一起煮。口感更好的同时,还能帮助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
③加点薯类
红薯、土豆、山药、南瓜等食材,也可以一起煮。在富含淀粉的同时,膳食纤维含量也高,具有促进肠胃蠕动、控制体重的作用。
作为一个吃货,
就要有个包容万物的胃,
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米和面都要吃、均衡地吃,
才是更好的~
有米面都爱吃的小伙伴吗?
右上角点【关注】,
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为健康之路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面条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要主食之一,有些人特别喜欢吃面条,即使顿顿吃,天天吃,也不会吃腻。对于健康人群来说,经常吃面条并没有不良影响,但是糖尿病患者就要警惕了,因为面条属于高升糖指数食物,如果食用 *** 不当,可能会使血糖飙升。
这样吃面条,升糖速度赛白糖!
面条有很多做法,煮面、拌面、焖面、炒面……有些人为了图方便,早餐或晚餐选择吃煮面条,一把挂面,一个鸡蛋,两碗清水,再放点葱花和油盐,出锅后连汤带面一起下肚,既美味又管饱,冬天还可以保暖。
但是,这些吃面条容易导致血糖飙升,问题就出在面条汤上。一方面,面粉中含有大量的双糖,在煮面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双糖会溶解在面汤里,升糖效果堪比白糖;另一方面,面条汤更有利于消化和吸收,喝多了会使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不仅是面条汤,饺子汤、元宵汤等饭汤也有类似的效果,糖尿病患者更好不要食用。
牢记这些原则,糖尿病放心吃面条
对于喜欢吃面条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让他们放弃这一美食,可能会给味蕾带来遗憾。其实,如果掌握科学的吃面条 *** ,便无需担心血糖飙升。糖尿病患者该如何吃面条呢?需要注意面条种类的选择以及做法和吃法。
一、面条种类的选择
精致面粉做出来的面条容易消化和吸收,升糖速度比较快,所以糖尿病患者更好不要选择精粉面条,建议选择粗粮面条或用粗粮面粉自制面条,如高粱面、荞麦面、莜面、玉米面等等,意大利面也比较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它用的是杜兰小麦面磨成的面粉,韧性高,久煮不糊。
二、面条的做法有讲究
1. 添加其他食材:在煮面条时可以加一些油菜、白菜、豆芽、海带等蔬菜,或者是豆腐皮、肉丝、鱼丸、鸡蛋等其他食材,既可以保证营养均衡,又可以少吃些主食。
2. 不宜煮得太软烂:面条煮得越软烂,进入人体后消化吸收得越快,升糖速度也就越快,因此面条要避免煮太久,更不要煮成糊状。
3. 做过水干拌面:将面条用清水煮熟后,弃掉面汤,再把面条放到清水里过一遍,洗去面条表面的淀粉,然后再放些煮熟的蔬菜,稍微加些调料,做成干拌面。
4. 不要放太多油:在煮面条或干拌面条的时候,一定不要放太多油,更好选择植物油,如橄榄油、菜籽油、花生油、亚麻籽油等等,少吃动物油。
三、注意面条的吃法
1. 控制食用量:糖尿病患者每餐食用主食的量约2-3两,如果只吃面条的话,可以用厨房秤称一下重量,一般80克左右的生面条为宜。
2. 少喝面条汤:前面我们已经讲过,面条汤易消化,升糖速度快,糖尿病患者应该尽量避免喝面条汤,更不要喝一口汤吃一口面。
3. 细嚼慢咽:虽然面条吃起来比较方便,嚼起来不费劲,但是也要细嚼慢咽,有利于减少进食量,狼吞虎咽容易吃得太多。
4. 先吃菜再吃面:有些糖尿病患者习惯先吃面条,一碗面条下了肚,还没有吃饱,再来一碗面条就过量了,所以吃面之前先吃些蔬菜,有利于减少面条的食用量
更好,饭后要适当运动,有利于消耗热量,提高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对降低血糖大有益处,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让身体少生病。
高粱不能作为世界主要粮食?是因为口感不佳吗?成熟的高粱
由于出色的抗旱能力,曾在华北地区广泛种植。尤其是干旱的黄土高原地区,高粱曾作为主食被大面积种植。根据考古发现,高粱有至少5000年的种植历史,对于北方地区的居民来说,直到上个世纪,高粱还被作为主食。莫言的小说《红高粱》也用高粱这种作物作为了一种意象。
但是,大部分年轻人并没有吃过高粱,特别是我们湖南地区,甚至没有见过。为什么高粱从大家的餐桌消失了呢?除去产量问题和农业技术进步的原因,高粱它是真的不好吃。跟大米小麦比起来,口感差太远了,高粱天生就适合粱酒
高粱的谷粒脱壳后叫做高粱米,可以直接煮成饭吃。但根据长辈的说法,高粱饭是最难吃的主食,远不如小米饭和大米。甚至麦粒煮的饭都比它好吃。那磨成面不就好了吗?也不好使。
高粱面
高粱面由于呈暗红色,也叫红面。它是涩的,缺乏粘性,有点像沙土遇水即散,无法直接做成面食。为了做成面食,要在红面里掺入一部分榆树皮(榆树皮磨成的面粉,也可以吃)增加粘性。那口感就可想而知了。在谷物中,高粱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更低,因而蛋白质的质量也最差;高粱的尼克酸含量也不如玉米多,但却能为人体所吸收,另外,高粱米里包含单宁,有收敛固脱的功效,患慢性腹泻的患者常食高粱米粥,有明显的疗效。
高粱我唯一吃过的就是杆,我湖南的,吃得哪种甜高粱。当甘蔗嚼的,高粱穗是我们这边扫把的首选材料。还记得有个安徽的大学同学给我们说,他小时候吃了三年高粱米饭加腌萝卜条,无论是干饭还是稀饭,那口感就跟吃沙子差不多,甚至觉得混凝土都会比高粱米饭的口感好。而且那玩意营养不均衡,我们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有口腔溃疡精神衰弱等等什么的维生素缺乏症。从那以后见到高粱米饭就反胃。
最终,随着农业的发展,高粱渐渐离开了餐桌,主要用于酿酒,不再作为主食。吃高粱的故事,也渐渐成为了传说。
粗粮有益,但此三类人请少食!食多有害粗粮是健康饮食的必备,但是粗粮益处多多的同时也有害处,这些你都了解吗
粗粮都有哪些益
精加工后的白面,营养元素和膳食纤维都大量减少,只存留了大量的淀粉,而这些淀粉在体内消化后转化成了糖。糖是导致肥胖的基础物质。而粗粮,就有以下好处:
1.缓血糖、控胆固醇
白面、白米等精粮消化后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而粗粮中的膳食纤维则会减缓这种波动,并且能控制胆固醇,保持消化道的正常动力。
2.营养丰富
全谷物还能提供许多重要营养成分,包括多种维生素B、维生素E和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
3.减少肥胖
由于粗粮在胃里能造成一种轻度的饱胀感,使得人们减少食物的摄入,从而控制一天摄入食物的总量。因此,减肥的人、血糖和血脂偏高的人每天吃些粗粮是有益的。所以,为了健康,我们的主食应该以全谷物(糙米、全麦粉等)为基础(可占总量的50%),不要太过追求精细的白米和精面粉。
粗粮能降血糖否
粗粮可以降血糖”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粗粮和细粮含有几乎等量的热量和糖分,吃到体内后,无论是粗粮还是细粮对血糖都有升高的作用。
只是粗粮里面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的结构特性使得糖的释放没有细粮那么快速和猛烈。我们应该强调的是粗粮能够延缓血糖的升高,而非强调粗粮可以降低血糖。
粗粮切莫过量食
粗粮虽然益处许多,但也不能过量食。过多地食用粗粮对健康是有害的,归结为下面五大坏处。
1.影响消化
粗粮里面含有较多的纤维素成分,吃得过多会影响消化。过多食用粗粮会导致腹胀,影响食欲,严重的还会导致肠道阻塞、脱水等症状。
所以吃粗粮时要注意多喝水,人如果多吃了一倍的膳食纤维,大概就要多补充一倍的水。
2.造成反酸
粗粮食用过多,会明显延缓胃排空,引起胃反酸,各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发生反酸的症状。
3.干扰药物吸收
过多的膳食纤维还具有干扰药物吸收的作用,它可能降低某些降血脂药和抗精神病药的药效。
4.导致营养不良
长期过量食用粗粮,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无机盐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吸收,使人体缺乏许多基本的营养元素,导致营养不良。
5.引发肥胖
有些人误以为吃粗粮对血糖、血脂的控制有帮助,于是拼命地吃粗粮,平时细粮吃三两的人,粗粮可以吃上半斤,结果就造成能量摄入过多,引发肥胖。
食物的基本属性是一样的,分解之后提供能量,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但如果没有一个量的控制,只吃单一的某种食物,反而会走向一个不好的极端。
此三类人要少食
1.儿童
儿童的消化吸收能力比较弱,食用过多的粗粮会引起消化不良。粗粮还会影响钙、铁、锌等矿物质的消化吸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利。
2.青少年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长期过多地进食粗粮会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影响到生殖能力。建议每周吃粗杂粮不超过三次,每次50克为宜。
3.老年人
老年人的机体代谢能力降低,消化系统的调节适应能力也有所下降。长期进食过多的粗粮等高纤维食物,会使老年人的蛋白质补充受阻,脂肪摄入量减少,微量元素缺乏,以致骨骼、脏器功能、造血功能等都受到影响。
因此,建议老年人适当食用粗杂粮,每周1~2次,每次约50克。
粗粮应该这般食
1.粗粮与细粮搭配
粗粮是相对于人们日常吃的精白米和精面粉等细粮而言的,主要包括玉米、小米、高粱米、紫米、燕麦、荞麦、麦麸等。
精白米(面)可与玉米(面)、小米、高粱米等搭配食用,细粮粗粮搭配比例为2:1或1: 1。由于粗粮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B和抗氧化物质,粗细搭配更能吃出营养和健康。
2.粗细粮与豆类搭配
豆类既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又富含蛋白质及一定量的脂肪和膳食纤维,可使营养更全面,还可提升某些营养素的品质。
豆类食品里富含氨基酸,可以弥补白米里缺乏的氨基酸,所以白米和豆类的组合可以让主食的氨基酸更加完整,更符合人吸收的需要,且“豆饭”的口感也香浓可口。粗细粮可以和豆类食物一起搭配,细粮与粗粮和豆类的搭配比例为2:1:1。
3.粗细粮与薯类搭配
首先要明确一个观点:不要把土豆当作菜,土豆和薯类均可划分在主食范畴。米面与土豆、红薯、魔芋搭配,可使人体获得更多、更全面的营养素,缓解进食后血糖上升的速度,还能防治便秘等。
薯类有很多好处,但是人们在食用时还是要注意以下三方面:
1)薯类不宜吃太多,吃多了会有烧心、反酸等不良反应。
2)老年人在晚上不要吃太多薯类,否则可能导致腹胀或反流,而影响睡眠。
3)薯类不含蛋白质。长期单独食用薯类可能引发营养不良性水肿。
4.杂粮煮粥
用大米和小米、薏仁米、紫米、黑米、红豆、黑豆、红薯等食材,再加上南瓜和核桃仁熬制的杂粮营养粥,营养均衡,易于消化吸收,特别适合肠胃不太好的人以及中老年朋友。人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口味去选择食材,把杂粮粥作为一种日常食物。
吃粗粮的益处、害处、与细粮的搭配,你学会了吗?
关注乐活健康岛,一起快乐生活享健康~
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健康也是很多标准的,那么大家一定要记得在饮食方面应该要注意,因为经常吃一些五谷杂粮的食物,其实也是非常好的。那么就像这个五谷杂粮的种类也是非常多的,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吃才可以达到更加健康的效果,我们就应该来看看到底应该怎么吃,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呢?
健康饮食不能长期只 *** 粮,要适当搭配杂粮食用;不同的杂粮药性不一样,有着不同的滋补作用,许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样的体质该吃哪种杂粮,你吃对了吗?
不同杂粮功效也不同
小米:安眠健胃
小米能益肾和胃、除热补虚、安神健胃,小米所含丰富的色氨酸,可轻松被人吸收,色氨酸会促使分泌五羟色氨酸促睡血清素,是很好的安眠健胃食品。
高粱:养肝护肝
中医认为高粱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动物实验证明,高粱具有养肝护肝的作用,脾胃虚弱、小儿消化不良者,可取高粱面在锅中焙黄,然后熬成粥服用,小孩子要少吃,一般一次不超过半两面。
薏米:清毒素、健骨骼
薏米中含有非常丰富的膳食纤维,它可以促进我们的肠道蠕动,有助于消化、预防便秘,此外还可以清楚我们身体产生的毒素。预防肠道疾病。经常吃薏米还可以抑制身体中的骨骼肌肉收缩,能够增强骨骼的发育。减少肌肉痉挛,还能够延缓骨骼衰老,让我们的骨骼变得更加健康。
芡实:防止衰老
芡实含有丰富的淀粉,可为人体提供热能,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碳物质,保证体内营养所需成分。芡实制剂“八仙糕”有明显延长寿命的作用。
燕麦:降血脂
研究表明,燕麦中的β葡聚糖具有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此外,燕麦的血糖指数较低,有助控制血糖。燕麦同时还具有预防便秘和肠癌的功效。
小麦:健脾、养心
小麦味甘,性平微寒,有健脾益肾、养心安神功效。心烦失眠者可用小麦与大米、大枣一起煮粥服食。麦麸含高膳食纤维,对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痔疮、老年性便秘、结肠癌都有防治作用。
荞麦:降血糖
荞麦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黄酮类物质,特别是我国特产的苦荞中,黄酮和芦丁的含量非常高。而芦丁是防治糖尿病、控制餐后血糖上升药物中的主要成分,因此,荞麦和苦荞特别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紫米、黑米:护眼
紫米和黑米等紫黑色的杂粮一般都富含花青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预防脂肪氧化和维护眼部血管健康。
糙米:降血脂
糙米保留了大量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有益菌增殖,加速肠道蠕动,软化粪便,预防便秘和肠癌;膳食纤维还能与胆汁中胆固醇结合,促进胆固醇的排出,从而帮助高血脂症患者降低血脂。
玉米:降低胆固醇
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利湿、开胃益智、宁心活血的作用。玉米油中的亚油酸能防止胆固醇向血管壁沉淀,对防止高血压、冠心病有积极作用。而且玉米它还有利尿和降低血糖的功效,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绿豆:清热解毒
从中医的角度讲,绿豆性寒凉,因此具有清热解毒的功能。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绿豆的保健作用来自于其中的抗氧化成分,如类黄酮、单宁、皂甙等,它们有清热解毒功效。
红豆:清心火、补心血
中医认为红豆清热祛湿、消肿解毒、清心除烦、补血安神,还能为身体补充钾、镁、磷、锌、硒等营养元素。李时珍称红豆为“心之谷”,红豆既能清心火,也能补心血。同时,红豆和粗纤维物质丰富,有助降血脂、降血压、改善心脏活动功能等。
黑豆:补肾、活血
黑豆味甘性平,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者食用。肾虚所致的腰痛、耳鸣者可取黑豆 50 克、狗肉 500 克,一起煮烂,加入各种调味品后食用。
这五种人不宜多吃杂粮
1、消化能力有问题的人
消化能力有问题的人(例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不适合吃五谷杂粮,因为这些食材较粗糙,跟胃肠道物理摩擦,会造成伤口疼痛。容易胀气的人,吃多了也不舒服。
提醒:有肠胃疾病的人,别吃太多荞麦类,因为荞麦类容易有消化不良的问题;也要斟酌吃大豆类,避免胀气。
2、贫血、少钙的人
谷物的植酸、草酸含量高,会抑制钙质,尤其抑制铁质的吸收,所以缺钙、贫血的人,更要聪明吃,例如,牛奶不能跟五谷饭一起吃,才不会吸收不了钙质。
另外,红肉所含的血基质铁,可不受植酸影响,但老人家多半不敢吃红肉,加上如果为了健康一味吃五谷杂粮,会很糟,有些人因为杂粮吃太多,贫血一直无法改善。
女性也是一样,如有贫血问题,又喜欢吃杂粮,一定要补充红肉,一天的肉类来源有一半必须是红肉。
3、肾脏病人
肾脏病人反而需要 *** 致白米。因为五谷杂粮的蛋白质、钾、磷含量偏高,当成主食容易吃多,病人身体无法耐受。
一位在医院负责慢性肾脏病人的饮食健康的张悟本说,不时会遇到病人濒临洗肾危机时,回家赶紧舍弃白米饭,换吃五谷杂粮,想重振健康;结果三个月后回诊,抽血检测,发现病人的钾、磷突然飙高,仔细问才知道病人反被聪明误的作法。
4、糖尿病人
糖尿病人要控制淀粉摄取,即使吃五谷杂粮,也要控制份量。
而且五谷杂粮虽然因为纤维够,有助于降血糖,医护人员多鼓励糖尿病人吃,但一旦糖尿病合并肾病变,这时就不能吃杂粮饭,得回过头来 *** 白米,不少病人因此困惑不已。
5、痛风病人
痛风病人吃多豆类,会引发尿酸增高,五谷当中的豆类摄取份量就要降到更低。
五谷杂粮里面的营养虽然也是非常的高的,可是大家在选择方面还是应该要多注意,那么就应该要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的体质也是各不相同的,那么大家在选择方面还是应该要多注意,那么显示自己吃的一些食物,才可以保证我们的营养更加健康的。
农村高粱面今天和我的父亲去地里收割高粱。每一颗高粱都得用剪子剪下来。都是手工剪。目前我还没有见过收割高粱的机器。高粱农村的一大种植农作物。基本每个山西农村都种植。高粱面也是农村比较经常吃的面食之一。高粱面有天然营养食品的美誉,它含淀粉65.9%—77.4%,蛋白质8.4%—14.5%,粗脂2.4%—10.4%,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之一。经常食用高粱面,对人体健康有益,特别是患有高血压,高白脂,糖尿病等的人往常食用高粱面能起到一定辅助医疗的作用。 中医认为高粱具有温中健脾、固肠胃、止吐泻的作用。 据有关报道称,高粱面有健脾,和胃,润肠的功效。大部分的人都可以食用高粱面,但是对于一些消化不良的人以及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更好就不要食用高粱面。
高粱的几种吃法。
1、高粱面食
高粱面也称为窝窝头,颜色发黄,口感粗糙,很多人不太喜欢吃。也可以做成面条鱼鱼。蒸熟。和炒熟吃。是北方人喜爱的美食。
2、高粱点心
高粱除了作为面食之外,也可以做一些点心,比如锅巴,毛耳朵等一些小零食。
3、酿酒
高粱除了食用之外,另外一个非常大的用途就是用来酿酒,高粱酿出来的美酒,是很多人士的挚爱,但是高粱酿酒必须要采用品质好的高粱,高粱酿酒的特点是酒比较香,用大米酿的酒比较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