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长什么样子图片,鲫鱼长什么样视频-生活-

鲫鱼长什么样子图片,鲫鱼长什么样视频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94 0
为什么有的鲫鱼金黄而有的鲫鱼发黑?达奇说鱼类也有保护色变化

网站交流常见一类问题,就是钓友针对鲫鱼、鲤鱼甚至草鱼、鲢鳙提出来的:为什么有的鱼金黄色很好看,甚至看着都有食欲;而有的鱼就发黑或背黑腹白。。。

今天达奇就简单说说鱼类常见的:保护色。(许多动物都进化出一种保护方式——保护色)

鱼类也是常见有保护色的,这个鱼体保护色是根据水体和环境为主而来的。即不同水质、水深、环境,同种鱼常见体色不同。而且颜色不是恒定的,随着环境和水质的改变,鱼体还会进一步变色,以适应新的环境。

举例如您钓获的金黄色鲫鱼或鲤鱼,放在较浅的清水中养殖一段时间,鱼体就会明显的变白。。。这就是新的环境鱼本能的更换保护色的原因(光和水质的作用下,鱼体产生的自主性颜色变化)。

再有,鱼的不适应,甚至水质导致鱼的病态应激反应,这是另外的机体反应,短时间就可能导致鱼体的细菌繁殖和病变,进而就会是明显的鱼体颜色变化,比如大家在黑坑环境常见的鱼体明显变白、黏液增多、、、这就是不适应新坑水质的一类应激性反应造成的。

自然界造成的鲫鱼、鲤鱼等鱼种的体色,一般常见来自水质的肥瘦和能见度差别:

水质清瘦,鱼的聚集和洄游区水深,而且缺乏藻类和水草、浮游生物——就会常见此地的鱼背偏黑色,腹部偏白色。。。

反之,水肥、水偏浅、水藻多、浮游生物多等地方的鱼,多为体表黄色、甚至常见阳光下金光闪闪、、、

养殖鱼其实道理类似,和养殖、深浅、规模、水底、水质、网箱的形式、甚至食物(喂养料)等都有关系。

“体色”是许多鱼类机体的自然反应现象,原理是由于鱼体在水质和水底等综合前提下,接收不同的透光性和折光率、反射度等作用下——鱼的侧线等机体感知器官长时间在一定的光线“ *** ”下,机体就会出现进行性的色素分布调节,从而最终产生体表变色。促成了鱼体自然的保护颜色,效果本质是更好的躲避水面和水下的天敌攻击。

简单举例:背黑腹白的鲫鱼,其环境常见水面上层看水体呈现深色,水下向上看水面呈现明亮的颜色,这就如上所说,常见于水深的瘦水。反之就是常见水体藻类和浮游生物多,从上从下来看,水体都是黄茫茫的样子,鱼体自然也是发黄的。再比如上层活跃的浮鱼如白条、马口等,往往是接近全白的自然色(这类保护色是模仿水纹的反光色)。

水体的透光度和折射率还随河里的植物、水底、浮游生物或者一些矿物质变化,这类变化只要持续的时间够长,很快就会导致鱼体的颜色也周期性变化。

分析水质、水深、环境对理解鱼类的保护色是重要的,是鱼体颜色为主的原因。

当然,这也和鱼种、生长的速度、食物含有物质和群鱼密度、季节等相关。如,一些特殊培育的鱼种,如金鱼(来自鲫鱼)、锦鲤,是基因性的体色甚至形态的改变。再比如人为的一些瘦水深水网箱喂养的高密度养殖鱼,由于密度大、生长迅速,鱼体颜色就更明显的背黑腹白;而肥水中这类高密度鱼又常见腹背色差不明显。。。还有季节性水质突变,如水温下降导致大量藻类和浮游生物死亡,水质变清瘦,鱼体肥水中的黄色短期就会跟着变浅。。。最后还有鱼的性反应(如产卵时期),也会短时间有变色现象。。。此类特殊原因说起来就没完了,本帖一带而过,就此打住。

最后说明,此类问题其实和钓鱼的各方面一样,大家都需要理智和科学的认识。

冬日小确幸:奶白鲫鱼汤

冷冷的天气,工作了一整天,一定很累吧,喝一碗鲫鱼汤吧,活血化瘀,滋补佳品,汤里放一点牛奶,还可以补充蛋白质,增强抵抗力,消水肿。非常不错的冬日汤品。

鲫鱼长什么样子图片,鲫鱼长什么样视频-第1张图片-

By 青晴天使

用料
  • 鲫鱼 2条
  • 生姜 三片
  • 盐 5克
  • 牛奶 200毫升

做法步骤

1、在饿了么平台购买的盒马鲜生的鲫鱼,还给贴心的处理了,自己拿回家,清洗干净即可,对于上班族来说很方便。

2、很新鲜的鲫鱼

3、姜片三片就够了!

4、鱼处理一下,划上几刀,入汤味!

5、就是这个样子

6、锅内加油,加入姜片,翻炒有香味为止。

7、加入鲫鱼,稍微煎到两面金黄色!

8、翻面,然后加入足量的盐,足量的水,既然消水肿,就要盐少放!

9、来锅后,转小火,加入牛奶,牛奶必须是新鲜的!继续煮开!

10、把锅内飘上来的东西全部撇掉。

11、继续翻滚

12、直到汤色变奶白色就好了!

13、特别鲜美的奶白鲫鱼汤就做好了,早晨来一份鲫鱼汤面怎么样?不建议给老人孩子吃鲫鱼,刺太多了!

鲫鱼的营养功效

1.增强抗病能力

肝肾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良好蛋白质来源,常食可增强抗病能力,肝炎、肾炎、高血压、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患者可经常食用。

2.通乳汁

自古以来鲫鱼就是产妇的催乳补品,吃卿鱼可以让产妇乳汁充盈。

3.明目益智

鲫鱼子能补肝养目,鲫鱼胆有健脑益智的作用。

4.美容抗皱

鲫鱼含有全面而优质的蛋白质,对肌肤的弹力纤维构成起到了良好的强化作用,尤其对压力,睡眠不足等精神因素导致的早期皱纹,有奇特的缓解功效。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鲫鱼别再红烧、炖汤了,换个做法做鲫鱼,饭店吃不到

在休息天,很多人喜欢到户外钓鱼,不过大多数人钓到的鱼以小鲫鱼为主,拿回家吃吧,又嫌鱼刺多, 不愿意煮,干脆就扔掉了。

不过,今天小编要跟您分享一道鲫鱼的新做法,连刺都不用吐,好吃极了,小伙伴们,再也不用担心鱼刺了。

用料:

鲫鱼,青椒,红椒,青蒜,大蒜,郫县豆瓣酱,火锅底料,生抽,浓缩鸡汁,油,水。

做法:

鲫鱼洗净,刮掉鱼鳞、去掉鱼鳃和内脏。将鲫鱼洗净,吸干表面水份。(如果情况允许,可以把鱼放太阳底下晾一会,晾干表面水份,这样等下下锅不会溅油。)

青蒜、青椒、红椒切段。大蒜切片备用。

锅内倒油,把鲫鱼放入锅内煎,煎到焦黄酥脆的样子。(把鱼煎干一点。)

锅内留底油,下郫县豆瓣酱和火锅底料炒香炒出红油,下蒜片炒香。

加水,加生抽和浓缩鸡汁搅拌均匀,倒入煎好的鲫鱼,盖上锅盖焖煮。

煮到汤汁不多的时候,撒上青蒜、青椒和红椒,稍微再炖一会儿。

出锅。

盘点这些年钓过的畸形鱼、伤病鱼,原因并非全是电鱼导致

不知道大家在自然水域有没有钓到过那种畸形鱼、伤病鱼,我是钓到过不少,什么样的都有。钓到这种鱼其实心里挺难受的,虽然我们要钓它们还要吃它们,但看着它们身体变成这个样子还努力地活着,多少都会有些触动。我每次钓到这种鱼都会放生,有些钓友说身上有寄生虫的不应该放生,会传染给其他鱼,但我想总也不能丢在岸上让它自生自灭吧。
还有一点,网上很多钓友一看到这类畸形鱼,身体有病的鱼,就破口大骂电鱼人,说是因为电过才会导致这样。电鱼的危害是很大,也确实会让鱼变成畸形,但也不能以偏概全,看见“问题鱼”就把锅全甩给电鱼者,这样不公平,比如说有些可能是我们钓鱼人干的。下面这些图片是我这些年钓到过的身体异常的鱼,大家可以一起来分析一下成因。

之一张:嘴巴被钩烂的鲫鱼

这个鱼是在我老家一黑坑钓的,当时钓起来的时候就吃了一惊,虽然黑坑钓到“问题鱼”很正常,平常也见怪不怪了,但这么严重的还是少见。大家可以看下图,这个鱼的整个下唇都已经撕裂成两半了,由于黑坑水质很差,伤口也不容易愈合,当时钓起来还一直留着血,我拍了两张照片就即刻把它放了回去。这个鱼就是被鱼钩钩伤的,而且我估计应该不止一次,否则不会到这种地步。

第二张:肚子被“咬伤”的小鲤鱼

这条鱼是去年夏天在我们这边的江里钓起的,那天我是凌晨十二点多出发,一直钓到了上午九点多,刚开始一直没口,后半夜估计鱼也休息了,大概到了凌晨四点多口才好起来,这条鱼可能也就是那一会儿钓到的。
钓上后我看到它有伤,但观察了半天也想不出是什么原因才导致出现这样的伤口,伤口呈半圆形,感觉像是被咬了一口,会不会是被肉食性鱼攻击了呢?还有一种可能是游丝网,这条江经常有人下游丝,但游丝网怎么会弄出这样的伤口呢?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第三张:“歪嘴”的鲫鱼

这张图我感觉就是之一张图的缩小版,问题没那么严重,而且已经愈合了,原因我想应该也是被钩伤的吧。
当时把鱼拿在手上拍了个照片,拍完以后我发现它的眼神好像有点慌张,可能在想“上次嘴巴被钩破好不容易逃过了一劫,这次又被逮住了,估计死定了吧”。
拍完照我就把它放生了,一方面是因为嘴被钩伤有点可怜,另一方面也确实是太小了,拿回去也没用。放生的时候我特意“叮嘱”:下次别贪吃了,不是每次运气都那么好。也不知道它听懂没有(听懂才怪了吧)。

第四张:身体发生溃烂的鲫鱼

这是去年春天钓的,那天我印象特别深刻,总共钓了42条大板鲫,难得的一次“爆护”。其他鱼身体都特别健康,连鳞片都没掉一片,不知道这条是怎么回事,严重成这个样子。
在黑坑我也见过一些病鱼,有些和这个是一样的,但我钓到的这条确定不是养殖鱼。受伤原因我也不知道,电应该不会变成这样,要说是被钩伤也不太可能,因为受伤面积太大了。而且我还有一点奇怪的是,我们这边水质还不错,怎么伤口都不愈合,看样子是有段时间了。

第五张:身体严重“变形”的鳊鱼

这张照片有些年头了,我算下至少三年以上,在我的文章中也放过好几次,可能有些钓友有印象。我每次在文章中放这张图片都有钓友留言说这是被电的,然后一个劲地在那骂电工。说实话如果这鱼是别人钓的,我也会觉得是被电过才这样,但关键我钓这个鱼的地方是个鱼塘,有人管理的,垂钓也要收费,所以我想应该不会有人去电。
会不会是有人偷摸去电呢?那鱼塘在村里,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我想也不至于,而且鱼塘老板就住在塘边上,应该没人有这么大胆吧。

第五张:鳞片“翘起”的鲫鱼

大家先看下图片,看这个鲫鱼有什么问题

这条鲫鱼很黄很漂亮,是我们这边的野河钓的,有人可能发现尾巴、鱼鳍上有黑色的斑点,这个不是病,我们这边钓起来的野生鲫鱼都有黑点,就像“霉斑”一样,最初我也奇怪,后来网上查到说这是“芝麻鲫”是野生鲫鱼的一种,水质好的地方才有。这个就不多说了,大家有想法自己查查。
我想说的是这条鱼和别的鱼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的鳞片是翘起来的,虽然不明显,但确实是翘起来的,当时拿在手上就很有感觉,有点毛糙,不像其他鱼那样滑溜。
我再拿一张鱼对比一下,大家应该就能看出差别了(见下图)。这种毛病在黑坑中常见,但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不清楚,首先排除是吃撑的,因为我就打了两把酒米。

第六张:长了寄生虫的“驼背鱼”

最后一张图片最“恶心”,虽然这个鱼很可怜,被寄生虫折磨,但我还是要用“恶心”来形容。这样的鱼我钓过好几次,每次钓到都头皮发麻,恨不得直接拿剪刀把线剪了,但转念一想人家已经这么可怜了,还留个钩子在它嘴里也不好,所以就只能硬着头皮用脱钩器把钩子取出来,取的过程中能不碰到鱼就不碰到,要是钩的浅就直接拿着钩柄一倒。
恶心归恶心,同时我又有点好奇,这个鼓起来的两个包里到底是什么东西?会不会真的有条虫在里面呢?

写在最后:

这些年钓到的畸形鱼、病态鱼很多,以上只是挑了几张有代表性的,这些鱼钓到后无一例外全部放生,钓是一回事、吃是一回事,但见到伤病鱼感觉可怜放回去又是另一回事,平常一些小的、没病的我也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钓到过这样的鱼呢?欢迎留言评论


【作者简介】:小飞,一个90后钓鱼爱好者,希望用文字记录垂钓的美好、把心得留给需要帮助的人,欢迎渔友们关注

大板鲫的“克星”,中国传统钓最牛

一顶斗笠一副竿,垂钓不为羡鱼鲜。

忘却一己烦心事,放眼天地山水间。

今天是3月17号星期五 天气-1°-12° 西北风3级,

最近我们这边的鱼情属实是让人扎心, 东北都在冰钓,南方都在台钓,我们这边只能台上冰钓,过完春节逛了很多钓场,隔夜窝也打了,饵料 红虫,蚯蚓都不开口,10次9空偶尔也就上几个小白条,到处留下了蛋的痕迹。心态都搞崩了,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想出去钓鱼,刷刷帖子看着天南地北的钓友都在晒鱼获,看人家都在上大板鲫 居然还有上大鲤鱼,甚至还有上草鱼的你说气人不? 你们不能这个样子。。。宝宝心里苦啊。。。。

今天中午吃完饭刷着帖子,看着都在上鱼眼馋啊,实在是心痒难耐,这时候正好韩哥打 *** 问我去不去钓鱼,正想去呢那还等啥?开车直奔钓场我到的时候他们也刚到,钓场路不好走,只能走着进去。他们是用七星漂逗钓,我一直喜欢台钓没用过七星漂。所以他们去了荷花塘那边。我去了芦苇丛。

到了之后已经有钓友在钓了,上去询问一下鱼情,说也是刚来,里面那个来的早,我往里面走,里面还有一个人在钓,上午10点来的, 下了2把杆子一钩面食一钩红虫 3个小白条,跟他聊了几句,看来是今天又要玩蛋去了,来都来了开饵下竿吧。

面食就不说是啥了 反正面食不开口拿出三分之一加酒米打个小窝。3米6的杆子钓草边,今天鱼不怎么好钓,就钓顿一点吧,调个2目钓个两三目,开始慢慢打频率,抽了一个多小时居然一口都没有,反正没口,挂上红虫扔水里, 去转一圈,看看他们七星漂逗钓的怎么样,到了一看人家已经钓了3条了,还有一条3 4两的大板鲫,我去

真是有点搞心态啊,我问韩哥还有七星漂线组吗?他说有我出来都备着几套以防挂钩,给我一套,你教教我怎么用七星漂呗,鱼获都归你他说行,鱼获我也不要,钓了都是放生,你有长杆吗?我说带着一根7米2的在后备箱里我去拿,回到我的钓位收了3米6钓位依然是那个钓位红虫依然是那几根红虫 ,一路小跑,跑回车上拿出N年没用过的7米2。一路小跑滴又跑回来。挂上韩哥给的七星漂线组,挂上红虫,扔水里就开始钓,一直也没口,这时候韩哥又上了一条,我问韩哥这个怎么钓, 我这个也不动呢?韩哥说,七星漂重在一个字 逗,还有你弄的也不行,漂豆都在水面上不行 ,

你要调整七星浮的位置,让中间的一颗豆斜卧在水面,水下4颗豆,水上2颗豆,水中的4颗豆呈现一定的弧度。根据鱼的大小调整每个豆的间距,大鱼要远一点,小鱼要近一点。调节灵敏度以调节水下的4个豆主线的弯曲程度为主,弧线越大,越钝,垂直下垂最灵敏。还有就是要走钓这个窝里没鱼就换个地方,不要在一个窝里死等,需要人找鱼,听着韩哥这教科书一样的传统钓知识,实在是佩服。我按着韩哥说的 *** 调整了浮漂 , 扔下去过几秒逗一下,逗了2下,只逗了2下,漂豆哆嗦了几下顶起来了,一提竿中鱼了,还是个大板鲫今年的之一条大板鲫啊,兄弟久违了,你让我好找啊

连续上了2条,不是很大,再接着一直有口就是打不到 ,折腾了20分钟,打到了是的穿钉子果断换钓点。

扔下去逗了几分钟一个顶漂又一个大板鲫,有点提不动啊,真过瘾 接下来的半小时又没口了,继续换地方,就这样不断地游走不断地逗钓,鱼获不错 。全部放流,今天这趟出钓,学会了传统钓不虚此行!

总结:在没有资源,鱼情不好的情况下,什么台钓,什么路亚,都是弟弟,还是中国的传统钓最牛!!!

每吃10条鲫鱼,就有7条出自他们之手

他是鱼类遗传育种学家,40年专注研究“一条鱼”,让味美价廉的鲫鱼跃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他是享誉国际的“鱼院士”,和同行科学家一道鼓与呼,改变社会偏见,促进世界推广中国的“蓝色转型”经验。

他是科普达人,在他的倡导和带动下,一批各领域科学家热情参与科普,拉近了自然科学和大众的距离。

春节期间,《中国科学报》记者走进了武汉东湖畔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所)桂建芳院士的办公室。

室外虽是寒风瑟瑟,室内却是一派生机勃勃:门口一个硕大的玻璃缸里,一群银鲫正在追逐嬉戏;办公沙发旁另一个略小的鱼缸里,几对光灿灿的金鱼正在撒欢儿。

“金色的叫‘金兔’,白色的叫‘玉兔’,色彩非常纯正。”67岁的桂建芳说起鱼就来了兴致。他向记者介绍,不久前,他的团队成员把龙睛性状和白化性状精准转移到当下流行的适合侧视观赏的百褶裙狮子头金鱼中,三者相互结合,研发出了十多个金鱼新品系,让金鱼更具观赏性和市场价值。

桂建芳说,他做科普也是从自己最熟悉的研究对象——“鱼”开始。

扭转外国人对中国水产养殖的偏见

中国是水产养殖之一大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社会普遍认为水产养殖一定会污染水质、破坏水体,带来各种生态问题。桂建芳认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他介绍,在中国,水产养殖历史悠久,一直是人们获取生存物质的重要形式。考古学家曾在河南一个8000年前的遗址中发现了鱼骨头,经检测,这是养殖的鱼遗存下来的。“这说明在8000多年前,中国就有水产养殖。”

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20多年里,我国水产养殖的确出现了一些污染问题。比如利益驱动下,不少地方一味追求高产,大量投肥养殖。

那时候的流行说法是“三个 *** 养殖”,即依赖向水中投放鸡粪、猪粪、牛粪增肥的养殖。这导致很多地方水质富营养化,带来了比较明显的污染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后,这一情况发生了根本转变。”桂建芳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 *** 总书记提出“生态优先”“两山论”等重要生态文明理论,整个国家把生态文明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并由此带动包括水产养殖在内的中国传统产业转型。

经过对众多地区的考察和调研,桂建芳团队发现,今天我国的水产养殖与以往已大不相同。

一方面,现在走进很多标准渔场,人们看到的已经不是脏乱差的环境,闻到的也不是臭烘烘的味道——很多渔场都按规定拿出大约10%的面积,构建人工湿地,采用植物吸收过滤进行生物净化,达标后再循环利用或予以排放,避免造成污染。工厂化、设施化养殖,与过去截然不同。

另一方面,在包括湖北潜江在内的很多地方,农民开展大面积渔稻综合种养。为了保证农田中的水产品安全,稻田不施或少施化肥、不打农药,开展绿色无公害种植、养殖。

这种做法在大幅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土壤污染,对生态修复大为有利。

过去一些地方官员认为,水产养殖会破坏水体,把水产养殖等同于污染,还有的地方出现对水产养殖业“一刀切”的倾向。对此,桂建芳不厌其烦地对其进行科普——水产养殖不造成污染。

科学养殖不仅不会破坏水体,还有净化水质的作用;不仅能保护生态环境,还能给百姓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比如千岛湖,上世纪90年代也出现了水体污染。经过科学论证,往湖中投入喜食水藻的鲢鱼、喜食浮游动物的鳙鱼,起到了净化水质的效果,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型案例。”桂建芳说。

1995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出版了《谁来养活中国》一书。作者在书中认为,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加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中国在新世纪到来时将面临巨大的粮食缺口,届时中国将无法养活自己,世界也养活不了中国。

此书出版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 *** 、学者、媒体的广泛关注。

2008年,他亲临中国时感叹中国的淡水养殖做得好,认为水产养殖作为最有效率的动物蛋白生产方式,为保障中国和世界的食物安全作了重要贡献。

十几年时间内,他完成了从“谁来养活中国” 到 “水产养殖业对世界是一个重大贡献”的思想跨越。

今天,中国以粮食“十九连丰”、水产畜牧养殖走向规模化和现代化等事实,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现在,中国水产养殖产量约占全世界的60%左右,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近1/3的动物蛋白来源,是中国人重要的食物来源。

桂建芳认为,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做大做优水产养殖,高度符合 *** 总书记提出的粮食安全战略和“大食物观”。

针对国际社会对中国水产养殖的不了解,桂建芳坐不住了。他认为,应该向国际社会进行一系列科普,告诉他们中国水产养殖的现状、中国科学家在做什么,以及水产养殖对人类的贡献。

2018年,他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等一起,率领100多位中国水产养殖科技工作者历经3年完成一本英文著作Aquaculture in China:Success Stories and Modern Trends(《中国水产养殖:成功故事与现代趋势》)。

这本700余页的著作系统讲述了中国水产养殖的成功故事,在国际社会引发强烈关注。包括桂建芳在内的中国科学家的国际化科普,扭转了很多外国人士对中国水产养殖的偏见。

桂建芳曾在多个场合呼吁加快渔业“蓝色转型”,即从江河湖海打捞为主到以人工养殖为主的水产品获取方式转型。

他介绍,1986年《渔业法》确立的“以养为主”方针,推动了中国渔业的蓝色转型,使养殖渔业产量远超捕捞渔业产量。2021年,养殖产量已超过水产品总量的80%。

2022年6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的2022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研究报告提出,要努力实现蓝色转型,通过蓝色转型助力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同时保护自然资源。这意味着中国水产养殖经验在世界范围内被倡导和推广。

院士做科普绝不是大材小用

过去40多年,桂建芳一直有一个心愿——“让更多人吃上鲜美的鱼”。

据湖北省一位渔业市场资深人士分析,30年前,居民每月工资60元就已经算是高收入了,当时市面上的大鲫鱼每斤卖8至10元,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是奢侈品,而现在市场上鲫鱼更大,但依旧是老价格,几乎所有家庭都能消费得起。这种变化和科学家的艰苦研究密不可分。

自1985年,29岁的桂建芳开始专注研究银鲫,在全国大江、大河、大湖50多个样点调研,餐风饮露、不辞辛苦,取样近5000条,用分子标记进行遗传评价。

在包括桂建芳在内的水生所三代科学家的科研攻关下,他们连续培育出异育银鲫、高体型异育银鲫、异育银鲫“中科3号”和异育银鲫“中科5号”等新品种,大大提高了鲫鱼养殖的产量和品质,让美味的鲫鱼跃上百姓桌。

目前,在我国鲫鱼养殖中,桂建芳团队培育的“中科3号”和“中科5号”占鲫鱼主养区产量的70%左右。这意味着中国人食用的每10条鲫鱼中,就有7条出自水生所桂建芳团队。

2013年,桂建芳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又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他是业内公认的鱼类细胞工程学术带头人。

在带领团队深入开展科研攻关的同时,他也更加频繁地参加各类科普活动。

“实施十年禁渔,那老百姓吃鱼怎么办?”面对公众疑问,桂建芳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系列边会上答疑解惑:中国水产养殖能够保证足够的食用鱼供应,大家保护长江可以从“不吃野生鱼,吃好养殖鱼”做起。

在异育银鲫“中科3号”新品种培育成功后,桂建芳将其免费赠送给湖北、广东、江苏等地的苗种繁殖场,还上门进行苗种繁育技术指导。他每年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养殖技术培训,2008年以来开展养殖技术培训超过百场,培训渔民5000多人次。他还在全国大规模推广异育银鲫系列品种,加快了鲫鱼产业发展。

目前,全国鲫鱼产量已从1983年的4.8万吨增至2020年的274.9万吨。

“桂爷爷,我爸爸很喜欢钓鱼,每次都会钓到很多鲫鱼,请问这对鲫鱼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吗?”面对五年级小学生的提问,桂建芳耐心地回答:“一条雌鲫鱼一年可以产1万到2万颗卵。只要不过度、不在鲫鱼繁殖季节4至5月份垂钓,在渔政部门许可的地方垂钓,对鲫鱼的生存和繁衍影响不大。”

2021年4月,桂建芳应武汉市有关部门邀请,在武汉市解放公园成立了我国首个“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用自己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科学家一起给公众做自然科学普及,讲鱼类、讲湿地、讲生态保护,也讲花鸟草虫、讲怎么吃更有营养……门类众多,广受欢迎。

有人认为,院士做科普特别是给小学生做科普是“大材小用”“不值当”。桂建芳认为事实恰恰相反。

“评上了院士,影响更大了,说的话更多人愿意听了,做科普也有了更大优势。”桂建芳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院士往往被认为更权威、懂得的东西更多、媒体和社会的关注更多。越是这样,院士越应该凭借这种影响力,澄清谬误、反对伪科学,传播真正的科学技术,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让更多人相信科学、使用科学、热爱科学。”

2021年,桂建芳获聘“武汉自然教育大使”。 桂建芳院士武汉科普工作室供图

即便是院士,做好科普也不容易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科普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然而科学家参与科普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

对此,桂建芳认为,关键是要培养科学家的科普热情,让更多科学家看到做科普的乐趣。

因为经常到各地做水产养殖方面的技术推广、科学普及,听众众多,桂建芳不经意间促成了很多人创业。“这两年就遇到好几位年轻人专门找到我表达感谢,而我并不认识他们。后来才知道,他们都是我到各地做科普时的听众。影响一些官员优化产业政策,促进一些年轻人找准职业方向,激发一些青少年产生科学探索兴趣,这本身就是一种收获,会有一种科普的成就感。”

对于一些科研人员关于“加大激励,在考核上将科普成绩折抵科研论文”的呼声,桂建芳不太认同。

他认为,从本质上讲,科普应该是一种爱好,需要一种内在的热情,不能太过功利。

同时,他也认为,不论是院士、教授、研究员,还是其他科研工作者,每个人的研究领域不同、个人性格不同、社会活动能力不同,参与科普的程度也会有所差异。鼓励科学家做科普,并不等于要求所有科学家都整齐划一地完成科普任务。

“即便是院士,做好科普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桂建芳的电脑里密密麻麻排列着各种科普PPT,有的主题相同内容却大不相同,因为“必须根据科普对象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

多年来,桂建芳一直坚持自己动手,不断修改完善PPT,用于不同科普对象。比如同样讲蓝色转型,给专家讲,题目为《蓝色转型加速水产遗传育种与水产种业的竞争和发展》;给小学生讲,就必须从湿地内的花鸟鱼虫开始讲起。

说起科普“技巧”,桂建芳有很多心得。在此前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他概括为这样一段话:

“要讲得让人家感兴趣、愿意听,就需要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要研究如何说话更吸引人,还需要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及时把听众的注意力拉回来;如果发现听的人都在玩手机,那就完蛋了。”

来源:中国科学报


本账号稿件默认开启微信“快捷转载”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他渠道转载请联系 weibo@cashq.ac.cn


<

你吃到的每10条鲫鱼中,有7条都出自他的团队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每人平均一年才能吃上一条鱼,而今天,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周可以吃上一条重约0.9千克的鱼。而我们吃到的每10条鲫鱼中,有7条都与桂建芳院士密不可分,因此他被亲切地称为“鱼院士”。

作为鱼类遗传育种专家,40年前,桂建芳就立志“要让每个中国人都吃得起鱼”。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他和团队开拓出银鲫培育的新技术路线,给老百姓带来了美味可口的鲫鱼新品种,同时也优化了养殖体系。

而今“鱼院士”步履不停,带领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找到并敲除了控制鲫鱼生长小刺儿的基因功能,希望能为老百姓解决“吃鲫鱼挑刺儿难”的问题。

让老百姓吃得起鱼,说到做到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农产品市场逐渐开放,鲫鱼的价格从一斤两三毛钱一下子提升到七八块钱,甚至将近十块钱一斤。”当时,桂建芳刚毕业参加工作,一个月工资收入六十多元,只够买七八斤鱼,他心里燃起了一个念头,一定要让老百姓都吃得起鱼。“怎么能够吃上呢,那就要提高鱼类的产量和养殖面积。”

1985年,29岁的桂建芳开始专注研究银鲫,在全国大江、大河、大湖五十多个样点,对四千多条鱼进行调研取样,用分子标记进行遗传评价,历时十四年培育出了异育银鲫“中科3号”。

“要做遗传育种,首先要从天然的群体中去发现好的遗传种质,把它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搞清楚了,然后进行选育。”桂建芳提到,在当时,银鲫繁殖一代需要一年甚至两年,“按照国家标准,必须要连续四代进行选育,保证它的遗传稳定性和性状的可靠性,还要经过两年的生态性评价才能形成一个新品种。”

桂建芳和团队利用银鲫多样性繁殖的特点,使银鲫进行有性生殖,交配筛选出优良品种,再通过其单性雌核生殖的特性,对优良种质进行大量扩繁,相继培育出了“中科3号”和“中科5号”。“与高背鲫相比,‘中科3号’的生长速度提高了20%以上,它的身体比较瘦长,出肉率也比高背鲫提高了6%左右。‘中科5号’则抗病能力更强。”

银鲫新品种的广泛养殖,加快了中国鲫鱼种业和产业的发展速度。1983年,中国鲫鱼总产量为4.8万吨,2021年这个数字变成了278.4万吨。

希望解决“吃鲫鱼 挑刺儿难”的问题

鲫鱼炖汤味道鲜美,富有营养价值。鲫鱼身上的小刺儿最多可以达到八十多根,在水生物领域被称为“肌间刺”,这些小刺儿成为了人们对鲫鱼鱼肉望而却步的原因。

为了解决“吃鲫鱼挑刺儿难”的问题,桂建芳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找到并敲除了控制鲫鱼生长肌间刺的基因功能。他们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的高泽霞教授合作,经过两年的研究,已经筛选出200多条无肌间刺的银鲫,下一步将进行大量繁育。

肌间刺被敲掉了,会不会影响其他的基因性状?是不是安全?影不影响食用的味道?桂建芳表示,这些都要通过后期试验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基因编辑,就像修改文章一样,把那个基因做剪辑或者修饰,让它不发挥作用,肌间刺就长不出来了。基因编辑技术比20年前的基因转移、基因工程更安全,这个技术本身给有机体的改变更少,而且这种改变更加定向、有效。”

向世界贡献耕海牧渔的中国智慧

作为较为安全的动物蛋白来源,鱼类等水产品的供应对全球食品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世界水产品养殖产量近60%来自中国。

在桂建芳看来,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驱动下的水产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的重大转变,向世界贡献了耕海牧渔的中国智慧。而在大食物观的引领下,中国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的经验,正在为更多国家提供蓝色转型的新动能,为改善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目前,中国杂交水稻、海水稻都走出了国门,在非洲等很多地区进行推广。中国的水产养殖技术也已走出国门,在非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区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转自:CCTV4《鲁健访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来源: CCTV4

鱼车排队抢鱼!江苏鲫鱼已卖到9元/斤

五一临近,流通商积极备货!近期塘头再现鱼车排队抢鱼景象,江苏鲫鱼已经卖到9元/斤,珠三角半斤以规格全线突破6元大关,1斤以上的塘头价7.5元/斤!存塘鱼有限,鲫鱼行情有望进一步回暖。

文/ 水产前沿 郑鹏飞

鱼车排队抢鱼

一周要闻

随着“五一”小长假的临近,近期各大水产市场进入抢购热潮,多个水产品种行情出现暴涨。华东作为鲫鱼的主产区,近期鲫鱼塘头价格出现强势上涨,大部分地区涨幅超过1元/斤。据了解,今天江苏地区鲫鱼塘头价已经卖到9元/斤,为了节日备货,大批鱼车排队抢鱼。目前,泰州地区9两的鲫鱼卖到6.3元/斤,相比上周再次上涨了0.5元/斤;盐城地区1.2斤以上的鲫鱼塘头价8.5元/斤,涨幅超过1元/斤;目前湖北武汉地区鲫鱼最新塘头价已经卖到5.5-6.5元/斤,相比之前更大涨幅接近2元/斤;湖南常德地区鲫鱼价格上涨0.3元/斤,1斤以上的湘云鲫塘头价卖到4.5-4.6元/斤;有养殖户表示,目前淮安地区的鲫鱼塘头价每天都在涨;福建南平地区鲫鱼最新塘头价5.8元/斤,上涨0.4元/斤;上海大部分地区的鲫鱼塘头价突破6元/斤,部分地区已经突破7元/斤。本周华南地区的鲫鱼行情也是整体呈现回暖趋势,目前中山地区半斤的鲫鱼塘头价基本都已超过6元/斤,部分地区1斤以上的已经卖到7.5元/斤;肇庆地区6两鲫鱼最新报价6.1元/斤,上涨0.3元/斤,养殖户表示节后有望涨到6.5元/斤。本周东北地区的鲫鱼塘头价暂时没有明显变化,不过养殖户表示最近市场价格也是开始出现好转,目前沈阳地区已经可以卖到6.2-6.3元/斤。

近期江西部分地区鲫鱼塘头价出现小幅下滑,销量较之前也是有所减少,湖南岳阳地区的鲫鱼塘头价较上周也是下滑了0.2元/斤,华中部分养殖户对于目前的鱼价行情表示很无奈。不过,随着五一小长假的来临,节日消费需求的拉动加上禁渔导致的海鲜断货已经使得各地水产品市场开始积极备货,目前多个淡水品种行情已经出现暴涨。面临各种海产品的断货,目前各种海产品相比往年的价格上涨了约3-5成,目前带鱼已经卖到30元/斤,小黄鱼超过40元/斤,大连海鲜市场螃蟹更高卖到180元/斤。而且,近期华中、华东、华南大部分地区新的养殖周期已经正式开始,目前剩下还没有干塘的鱼塘已经不多,节后鲫鱼行情有望进一步回暖。

本周行情

华南地区

随着五一小长假的来临,节日消费需求的拉动加上禁渔导致的海鲜断货,使得近期水产品市场也是积极备货,多个淡水品种行情看涨。本周华南地区的鲫鱼行情也是整体呈现回暖趋势,目前中山地区鲫鱼塘头价基本都已超过6元/斤,有部分地区卖到7元/斤;肇庆地区塘头价上涨0.3元/斤,最新报价6.1元/斤,节后有望涨到6.5元/斤;目前广西地区的鲫鱼行情还是没有明显变化,大部分塘头价还是维持在5.5-6元/斤之间。

中山:据养殖户介绍,目前中山地区大部分鲫鱼塘头价已经超过6元/斤,0.7斤的最新塘头价维持在6.3元/斤,1斤以上的已经卖到7.5元/斤,预计节后价格还会继续上涨。

肇庆:本周肇庆地区鲫鱼最新塘头价6.1元/斤,较上周上涨了0.3元/斤,养殖户表示节后很可能会涨到6.5元/斤。

广西:目前广西地区的鲫鱼行情还是没有明显变化。据养殖户介绍,昨天桂林地区的鲫鱼塘头价还是维持在5.5元/斤,到目前为止来宾地区的鲫鱼塘头价还是维持上周水平。

华中地区

本周华中地区鲫鱼行情有涨有跌,其中湖南和湖北部分地区上涨比较明显,本周江西地区鲫鱼行情还是比较低迷,部分地区塘头价出现小幅下滑。从养殖户了解到,目前湖北武汉地区鲫鱼最新塘头价已经卖到5.5-6.5元/斤,相比之前更大涨幅接近2元/斤;湖南常德地区鲫鱼价格上涨0.3元/斤,1斤以上的湘云鲫塘头价卖到4.5-4.6元/斤;最近江西南昌地区鲫鱼价格出现小幅下滑,销量较之前也是有所减少;有养殖户反映,最近湖南岳阳地区的鲫鱼塘头价较上周下滑了0.2元/斤,最新塘头价4.6元/斤左右。虽然节假日来临,但是由于个别市场行情出现反常下跌,养殖户对于近期的行情还是不敢随便预测。

江西:本周江西地区的鲫鱼行情还是不太好,部分地区再次出现小幅下滑。养殖户表示,目前南昌地区鲫鱼价格也是跌了一点,销量也有所下降,部分地区塘头价还是4元/斤。养殖户表示,目前的鱼价行情不好说,总是涨一点就感觉鱼似乎不够卖,价格掉一点又感觉鱼多了卖不掉,后期行情还是市场说了算,不敢随便预测。

湖南:本周湖南地区鲫鱼行情整体还是稳中有升,其中常德地区鲫鱼价格较之前上涨0.3元/斤,1斤以上的湘云鲫塘头价卖到4.5-4.6元/斤;岳阳地区的鲫鱼最新塘头价比之前下滑了0.2元/斤,常德养殖户表示具体行情谁也说不准。

湖北:本周湖北大部分地区的鲫鱼行情还是以稳定为主,不过有部分地区上涨势头迅猛。从养殖户了解到,目前武汉地区鲫鱼最新塘头价已经卖到5.5-6.5元/斤,相比之前更大涨幅接近2元/斤;最近随州地区鲫鱼还是维持在5元/斤左右,养殖户表示当地猪肉价格也是没怎么涨,鱼价暂时也是没有太大变化;本周洪湖地区的鱼价还不是很好,目前草鱼还是卖4元/斤,鲫鱼还要看鱼定价,暂时没有明显上涨。

华东地区

华东作为鲫鱼的主产区,近期鲫鱼塘头价格出现强势上涨,多个地区涨幅超过1元/斤。从流通商了解到,目前江苏地区鲫鱼塘头价已经卖到9元/斤,而且塘头一堆鱼车排队抢鱼,僧多粥少;有养殖户表示,目前泰州地区9两的鲫鱼卖到6.3元/斤,相比上周再次上涨了0.5元/斤;目前南通和淮安地区鲫鱼也是出现明显上涨,有养殖户表示,目前淮安地区的鲫鱼塘头价每天都在涨;近期浙江地区新的养殖周期已经正式开始,大部分鱼塘进入投料阶段,剩下没有干塘的鱼塘已经很少了,养殖户表示最近的鲫鱼行情也是开始出现好转;目前福建南平地区鲫鱼最新塘头价5.8元/斤,上涨0.4元/斤;上海大部分地区的鲫鱼塘头价突破6元/斤,高的可以卖到7元/斤以上。养殖户表示,由于鲫鱼产卵、五一消费拉动以及全国各海域的禁渔,预计后期鲫鱼行情仍会保持上涨趋势。

江苏:本周江苏地区鲫鱼行情出现大幅上涨。有流通商表示,目前江苏地区鲫鱼塘头价已经卖到9元/斤,而且塘头还有一堆鱼车排队抢鱼,僧多粥少,鲫鱼不够卖;目前泰州地区9两的鲫鱼卖到6.3元/斤,相比上周再次上涨了0.5元/斤;目前徐州地区鲫鱼还是老样子,暂时没有明显变化;本周南通地区鲫鱼行情也是出现明显上涨;有淮安养殖户表示,目前淮安的鲫鱼塘头价每天都在涨。

浙江:本周浙江地区的鲫鱼行情也是开始出现回暖。据养殖户介绍,目前衢州地区已经进入投料阶段,新的养殖周期已经开始,所以剩下没有干塘的鱼已经不多,近期鲫鱼塘头价也是开始出现上涨了。

福建:本周福建地区鲫鱼行情也是呈现上涨趋势。据养殖户介绍,目前南平地区鲫鱼最新塘头价卖到5.8元/斤,相比上周也是有0.4元/斤的上涨。

上海:从养殖户了解到,目前上海地区的鲫鱼塘头价也是基本突破了6元/斤,高的卖到7元/斤以上。

其它地区

本周东北地区的鲫鱼塘头价暂时没有明显变化,不过养殖户表示最近市场价格也是开始出现好转,沈阳地区已经可以卖到6。2-6.3元/斤。目前西南地区的鲫鱼行情整体上变化不大,部分地区有小幅回暖,近期四川广元地区有0.3元左右的上涨。据流通商介绍,最近甘肃兰州市场鲫鱼最新报价较上周上涨了0.5元/斤,最新报价6.5元/斤。

四川:本周四川地区鲫鱼塘头价整体上还是保持稳定,部分地区出现小幅回暖。据养殖户介绍,目前南充地区鲫鱼塘头价还是4.1-4.3元/斤,暂时没有明显好转;最近广元地区鲫鱼也已经卖到6.8元/斤,相比之前有0.3元/斤的上涨。目前成都、绵阳、德阳等地的最新塘头价基本维持上周水平。

辽宁:本周辽宁地区鲫鱼塘头价基本保持稳定。有养殖户表示,最近沈阳地区鲫鱼的塘头价暂时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市场上的价格最近开始有所回暖,最新报价有卖到6.2-6.3元/斤。

甘肃:据流通商介绍,目前兰州市场鲫鱼最新报价6.5元/斤,相比上周上涨了0.5元/斤。

5种“逐渐消失”的小鱼,过去被嫌弃少人吃,如今却“价值不菲”

导读:5种“逐渐消失”的小鱼,过去被嫌弃少人吃,如今却“价值不菲”

农村总是有着无限的乐趣。

特别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一花一木、一草一虫,总是能从中找到乐趣。

而现在很多人都喜欢钓鱼、养鱼,家里面还会购买一个豪华的鱼缸,养上各种漂亮的小鱼。

但是在几十年前,这些事情农村娃就常干。当时钓鱼的工具也简单,一根竹竿,一根绣花针做的鱼钩,也总是能收获满满。

并且因为当时鱼的种类非常多,一般大的鱼才会拿来吃,一些小鱼、杂鱼往往都是直接扔掉了,或者是带回去喂猫狗和鸭子了。

可是在现在这些小杂鱼正“逐渐消失”,有些已经多年不见了。并且还成为了抢手货,每一种都是“价值不菲”的。

今天就和大家来说一说农村正在消失的5种小杂鱼,你家乡还有吗?

①沙塘鳢

在我的家乡这种小鱼也叫趴地虎,或者是呆子鱼、土财鱼。这是一种非常小型的鱼类,常常贴近河底行动。

它的个头虽然很小,并且头不大,身体小,看起来也是呆呆的样子。可是行动却非常的敏捷,一旦人靠近就会快速游走了,然后趴在岩石,或者是草丛里面躲起来了。

小时候这种鱼非常多,当夏天暴雨以后,河里、鱼塘涨水了,就会在一些水沟里面捞到这种鱼。

但是在当时因为嫌弃趴地虎的个头太小,一般都是少有人食用的。多数都是选择个头大的草鱼、鲢鱼、鲫鱼。这样的鱼个头大,肉多。

不过现在趴地虎很少见了,今年夏天去自家鱼塘捞鱼,捕捞到了两条,想着当宠物鱼养殖,却一会儿就死掉了。只因它对水质要求很高,捕捞后一般活不了多久。

并且现在趴地虎的售价也不便宜,普遍都要上百元一斤。

②刀鳅鱼

刀鳅鱼和泥鳅非常相似,因为这种鱼喜欢在河流、水库等一些沙质较多的环境活动,因此有些地方也叫它沙泥鳅。

不过刀鳅鱼和泥鳅的区别也较大,一个是身体大很多,并且它的头部又尖又细长。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刀鳅鱼是名副其实“带刀”的。

它的后背上有一排细小的但是锋利的倒刺,如果徒手去抓它,就很容易被它划伤。也是因为这种鱼比较凶狠,并且它的肉少刺多,以前一直都是少有人吃的。

很多钓鱼人钓到了它,都是直接把它踩死,然后把鱼钩取出来。只因它吞钩太厉害了,如果不用暴力,不仅自己会受伤,而且鱼钩也取不出来。

③鳑鲏

这种鱼现在还是比较多的,在城里的一些宠物馆里就能见到。

鳑鲏这种鱼永远长不大,个头也就是几厘米。但是却非常的好看,这一点完美符合了宠物鱼的特点。

过去农村娃抓到鳑鲏鱼了,也一般不会拿来吃,多数都是当成了宠物鱼来养殖。

不过这种鱼有点奇怪,放在水池子里养殖,虽然容易成活,但是养着养着就变色了,也就是不如之前的好看了。

鳑鲏是一种和河蚌共生的鱼类,它在繁殖的时候需要把卵产在河蚌壳里面。现在因为水质的原因,河蚌少了很多,鳑鲏也就少了。

过去一网下去能捞好几斤的鳑鲏,现在却难见到了,并且一条就要卖到五元左右,价格真不便宜。

④斗鱼

斗鱼和鳑鲏长得差不多,都是一种长不大的小杂鱼,并且它还是我国独有的一种鱼类。

斗鱼非常好养活,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鱼类,但是却天性好斗,如果几条斗鱼放在一个盆里面,就会经常打架,直到把对方打死为止。

以前农村的一些河沟、水塘里面斗鱼特别多,就连水稻田附近的水沟里面也有。儿时去农田干活的时候,就没少抓斗鱼。

但是现在的斗鱼成为了一种抢手货,市面上都是论条卖了,一般品相好的一条就要卖到10元以上,这个可比一斤草鱼、鲤鱼的价格都要贵了。

⑤土鲫鱼

鲫鱼在市面上非常多见,可是市场所销售的鲫鱼,并非我国土生土长的鲫鱼,其中多数都是三倍体工程鲫。

这种鲫鱼虽然也是我国的科学家培育出来的,但是它和土鲫鱼的品种相差甚远。

在以前去到野塘、河流里面钓鱼,多数都是土鲫鱼,用它做汤非常的鲜美。

可是现在土鲫鱼已经十分少见了,运气好才可能会钓到。这种鱼个头一般不大,很难超过2两。

但是售价现在却都不便宜,并且还很难买到。如果在市场上见到有人售卖土鲫鱼,八九成都是工程鲫冒充的。

结束语

其实在这些年,农村里好多的鱼类都变得少见了,像过去比较常见的军鱼、黄鸭叫等,现在也十分难见到了。

这主要还是和农村环境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也和早些年大量的捕捞,电鱼有关。

在你的家乡,以上这5种鱼还多吗?如今每一种价值都不菲,希望大家能好好珍惜。

鲫鱼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以及利用价值

今天学钓鱼网给大家准备的是鲫鱼的一些知识。

鲫鱼的形态特征

鲫鱼简称鲫,俗名鲫瓜子、月鲫仔、土鲫、细头、鲋鱼、寒鲋、喜头、鲫壳、河鲫,淡水鱼 。鲫鱼的体扁而且高。鲫鱼的头比较小,吻钝,没有鱼须。下咽齿侧扁,背鳍基础部分比较短。背鳍、臀鳍具有粗壮并且带有锯齿的硬刺。鲫鱼的图片如下:

鲫鱼图片

鲫鱼的生活习性

鲫鱼为中小型的个体,常见为0.25千克左右。鲫鱼为分布较广,适应性比较强的鱼类。鲫鱼分布自亚寒带至亚热带,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它主要也是杂食性鱼类,主要使用水中的浮游生物、水底栖息的动物以及水草等。鲫鱼的繁殖能力比较强,成熟比较早。3-7个月,在浅水湖叉或者河湾水草丛生地分批产卵,卵黏附于水草或者其他的物体之上。

钓鲫鱼

鲫鱼的利用价值

鲫鱼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鲫鱼的品种也有很多,金鲫鱼便是鲫鱼中的一个变种,经过长期的培育和选择,即成为名贵的观赏鱼——金鱼,现在已经在世界各地饲养。鲫鱼的做法也有很多:红烧鲫鱼,酱焖鲫鱼,清蒸鲫鱼等等。

红烧鲫鱼

今天学钓鱼网就给大家更新到这里,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对可以下方评论,或者私信,小编一定会之一时间回复大家。

标签: 鲫鱼 什么样 样子 什么 图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