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为什么被禁用,鱼腥草为什么会致癌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108 0
鱼腥草是“害人草”,含致癌的马兜铃酸?常吃鱼腥草到底会怎样?

“你不是更爱吃这鱼腥草了吗,怎么都没见你动筷子。”

小李原先是个不折不扣的鱼腥草爱好者,恨不得一天三顿都吃鱼腥草。但前段时间,他看到一篇文章说鱼腥草是个致癌物,其内里含有的马兜铃酸毒性很强,经常吃的人会患上肝癌。

这可把小李吓得够呛,从那之后再也不敢吃鱼腥草,即便是饭桌上有他也从不动筷子。

这次去姐姐家做客,姐夫知道他更爱这口,特意为他准备了凉拌鱼腥草,可小李都快收碗了,依旧没夹过鱼腥草。

姐夫见状觉得诧异,询问了他一番,他才将缘由告知了姐夫,但身边很多人都在吃鱼腥草,也没见有人患癌,这文章的真实性还无从考究,但秉承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观点,为了规避风险,干脆就不吃了。

听完小李的描述,姐姐也很震惊,难道一直在吃的鱼腥草真的有毒吗?

鱼腥草又名“折耳根”,其带有一种十分特殊的气味,很多人吃一口便会反胃,但喜欢吃鱼腥草的人却对其爱不释手。

新鲜的鱼腥草,叶和根都能吃,炒食、凉拌、煲汤、作调料......小小的鱼腥草在美食界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但鱼腥草时不时被一些传言推向风口浪尖,近期许多 *** 文章大肆宣扬鱼腥草含“马兜铃酸”,有肾毒还致癌。许多人对鱼腥草的安全性产生了担忧,这些说法可信吗?

一、鱼腥草含“马兜铃酸”,有肾毒还致癌?

*** 上关于食物致癌的传言五花八门,其中折耳根是较为“热门”的选手之一。《科学转化医学》的一篇研究论文曾指出,在亚洲地区,肝癌与马兜铃酸密切相关。

于是就有传言称,折耳根内含有马兜铃酸成分,该物质具有很强的肾毒性和致癌作用,长期摄入会导致身体患癌的风险显著增加,这让很多爱吃折耳根的四川人、重庆人觉得害怕,然而这个说法是真的吗?

当然不是,这个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主任赵良斌表示,马兜铃酸的确是一类致癌物,即对人类有明确致癌作用的物质。但折耳根内并不含有马兜铃酸,其内里含有的是马兜铃内酰胺,该物质和马兜铃酸是完全不同的。

且折耳根内含有马兜铃内酰胺含量也很少,目前没有任何明确证据表明摄入马兜铃内酰胺会给身体带来怎样的威胁。但可以明确的是,全国范围内没有任何一例患者因为摄入折耳根而导致中毒。

对于爱吃鱼腥草的人来说,不必过于担心会致癌的问题,日常可以正常适量食用。

二、常吃鱼腥草,身体或会收获3个益处

事实上,鱼腥草是个营养价值挺高的食物,经常吃鱼腥草可以给身体带来一定的好处。

1、清热解毒

鱼腥草性质微寒,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其寒凉的性质可帮助起到降火的作用。特别是一些喜欢吃火锅的人群,在吃火锅的时候适当吃点鱼腥草,可以起到预防上火的作用。

2、抗菌利尿

鱼腥草内含有的鱼腥草素是个抗菌成分,对于多种细菌都有明显的抑 *** 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等。此外,鱼腥草内的槲皮甙等成分,进入体内后可起到一定的利尿作用。针对于一些因为尿路感染而引起的尿频、尿急以及小便不畅等问题,可起到缓解效果。

3、清痈排脓

《滇南本草》中有关于鱼腥草可治疗肺痈的记载,近年来临床医学研究也发现,鱼腥草可用于辅助治疗腹泻、肠炎以及大叶性肺炎等病。除了内服药,鱼腥草捣烂、煎水外用对于治疗局部疔疮痈疽也有一定的作用。

三、还有传言说:鱼腥草能治疗癌症,是真的吗?

除了有关于鱼腥草可致癌的传言外,还有传言称鱼腥草对于治疗癌症有作用,因为其内里含有槲皮素,可对抗多种感染,对于抑制肿瘤、病毒的产生也有作用,这个说法又可信吗?

事实上,任何不谈剂量的说法都是在“耍流氓”。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二科主任杨跃指出,鱼腥草内的确含有槲皮素,但含量却十分有限,日常依靠食物摄入鱼腥草吃下去的槲皮素,远达不到抗癌的作用。

且槲皮素的抗癌作用,目前也没有明确的人体实验,想要达到动物、细胞实验中的有效剂量,需要摄入几十千克甚至更多,这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四、注意,这4类人不适合吃鱼腥草

需要提醒的是,鱼腥草虽好却不适合所有人,对于一些特殊人群而言,不建议摄入鱼腥草,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加重。

①体质虚寒人群

②鱼腥草过敏人群

③疔疮肿疡人群

④风寒咳嗽人群

另外,对于普通人而言,日常摄入鱼腥草要注意控制量,每次摄入不要超过100g,一周保持在2次的频率即可。长期大量摄入鱼腥草,容易导致身体产生精神萎靡、阳气受损等问题。

总之,鱼腥草作为日常常见的食物之一,它既不会致癌,也没有抗癌作用,日常适当的摄入也对身体存在一定益处,但注意不要过多食用,避免产生健康隐患。

参考资料:

<1> 何可.专家为“鱼腥草会导致肾病肾癌”等三大谣言辟谣.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6:5-7.

<2> 李娟,方建国.鱼腥草会致癌?没依据.医药食疗保健,2017:34-34.

<3> 《保胃健康丨四月的鱼腥草最鲜嫩,吃鱼腥草有什么好处?》.广东省中医院.2022-04-22

<4> 陆渔.亦食亦药鱼腥草.东方药膳,2018

<5>钟兆银;黄锁义;.鱼腥草提取物鱼腥草素对肿瘤细胞抑 *** 用.广东化工,2019:35-3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提醒:常见的4类中药,对肾脏的损害大,吃的时候长点心

如果血液有味道,四川人血液的味道应该是鱼腥草味的。鱼腥草又叫折耳根,有着清热解毒的功效,民间常把它当成蔬菜或者调味品使用,去年爆发疫情的时候,四川还给武汉捐赠了3吨鱼腥草。

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食物,关于鱼腥草的传言也很多,比如这一条就很吓人:

“鱼腥草含有马兜铃酸,不仅伤肾还致癌!”

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

一、鱼腥草伤肾还致癌?假的!

台湾研究团队曾经在2003年对98名肝癌患者的基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近8成的患者基因中带有马兜铃酸特有的基因突变指纹,就此结果研究人员分析认为,马兜铃酸的中药或是亚洲肝癌高发的原因之一。

此外,《中国食品工业杂志》内的一组数据,更是令人心惊,台湾地区有78%的马兜铃酸相关基因携带者;大陆有47%;欧美地区的数值较低,仅有5%,这种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专家判断,这就是我国肝癌人数众多的原因之一。

这些数据都表明马兜铃酸具有致癌作用,马兜铃酸的危害性是板上钉钉的,它也正是伤肾的凶手。但是,这个一级致癌物马兜铃酸和鱼腥草内的马兜铃酸不一样,具有致癌性的是马兜铃酸I,而鱼腥草内含有是BII、AII和FII类,可以说没有“半毛钱关系”。目前没有证据显示鱼腥草内的这些马兜铃酸有致癌作用。

综上所述,鱼腥草会致癌的这个说法从出发点开始就是错误的,拿一个鱼腥草内不存在的物质来说鱼腥草致癌,背黑锅也不是这么背的。鱼腥草并不会致癌,反而还可能具有一定抗癌的潜力!

二、新研究:鱼腥草可能还有抗癌潜力

MDPI癌症研究协会曾做过一项研究,研究针对鱼腥草提取物和乙酸乙酯组分(EA)对前列腺癌的发生和抵抗前列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鱼腥草提取物和EA可以激活半胱天冬酶、下调雄激素受体等,通过这些方式来诱导雄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细胞和CRPC细胞死亡。

研究人员还在大鼠身上进行了实验,同样发现鱼腥草提取物对前列腺的发生具有一定抑 *** 用。需要注意的是,这是鱼腥草提取物的作用,并不是吃鱼腥草就会抗癌,我们需要理性看待这件事情。想要依靠单一食物来起到抗癌作用,非常不现实。

三、常吃鱼腥草,这几个好处看得见

原中国人民 *** 309医院营养科医师张晔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鱼腥草内的这两个物质,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1、鱼腥草素:

鱼腥草素具有很强的抗菌效果,一般情况下具有抗菌效果的物质就不会有抗病毒效果。但是鱼腥草素两者皆有,所以鱼腥草的消炎作用很强。

2、富含钾

天然的钾元素摄入之后,身体的吸收率非常高。钾可以让肌肉变强、心肌收缩功能变好,并且可以增强基础代谢率,让身体兴奋起来。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而言,多摄入钾元素对病情控制很有好处。

鱼腥草可以从大家的“黑名单”中择出来了,在日常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这些食物!

四、这几种伤肾的中药,才真的该注意

1、真正含马兜铃酸的中药:

马铃兜属及细辛属等马兜铃科植物内含有马兜铃酸成分,如青木香、天仙藤、寻骨风、广防己等。

2、部分植物类中药

雷公藤、草乌、木通、苦楝皮、天花粉、牵牛子、巴豆、芦荟、大枫子等。

3、部分动物类中药

鱼胆、蜈蚣、斑蝥以及蛇毒等。

4、含砷、汞、铅类的矿物类中药

铅粉、铅丹、雄黄、水银、明矾等。

广医附五院肾内科主任严跃红指出,中药引起肾损伤多数是滥用中药所致,特别是听信所谓的“偏方”“秘方”,会大大增加药物性肾损伤的风险,在日常服用中药一定要慎重。如果服用中药后出现多尿、少尿、水肿、发热以及恶心呕吐等症,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中药是我国文化传承几千年留下的瑰宝,产生药效的前提是辨证施治、正确炮制,而不是随意购买服用!滥用药物易导致肝肾损伤,给身体带来一些不可逆的伤害。#健康明星计划#

参考资料:

<1>《【健康讲堂】中药也可能伤肾,不可不知的事!》.广医附五院.2018.3.20

<2>《神了!鱼腥草或能治疗前列腺癌;替雷利珠单抗食管癌适应证上市申请获受理|肿瘤情报》.医学界肿瘤频道.2021.7.8

<3>《马兜铃酸致癌石锤!鱼腥草、止咳药里都有它,还能吃吗?》.中国食品工业杂志.2019.8.3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折耳根会致癌,还能吃吗?

#头条创作挑战赛#

每逢过年走亲戚,好客的主人家桌子上都会有一盘凉拌菜——折耳根,它是云贵川的朋友们招待客人的一种标准菜了,其地位与烟熏腊肉香肠可媲美,对于云贵川的朋友来说,折耳根并不陌生,他的学名叫鱼腥草,确实有一股腥味,但不是鱼身上的腥味。

研究表明折耳根中含有一种叫马兜铃酸的毒性代谢产物,属于一级致癌物,其中的毒性主要成分是马兜铃酸I和马兜铃酸II。马兜铃酸属于禁用药,如果使用过多的折耳根,可能对肾脏造成不良影响。那这样的美食以后还能吃吗?

那么就要说说为啥云贵川的朋友都是在过年的时候用折耳根来招待客人,并且过年的时候偏僻小镇上折耳根的价格可以卖到20元一斤,这就与折耳根的生长季节有关了,除人工种植的折耳根外,土地里野生野长的折耳根在过年期间才开始冒出尖尖角,这个时候食用的折耳根是最嫩最新鲜的更好吃的时候。

人们从地里翘出一根根肥胖净白的折耳根心中可别提有多欢喜,拿回家干净凉拌起来,这时候是最新鲜的,吃新鲜的折耳根不会致癌,更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并且一年之中也只有这个季节能吃到自然生长的折耳根所以吃的少对身体应该无害的。

这些药儿童禁用,影响2亿人

来源 | 国家药监局 整理 | 赛柏蓝

这些药被限制使用、儿童禁用,都是大品种!

含可待因感冒药、柴胡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儿童禁用

昨日,国家药监局修订蒲地蓝说明书,要求特殊患者慎用。实际上,一段时期以来国家药监局不断发公告修订药品说明书,其中,一批药品禁止儿童使用。

9月7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修订刺五加注射液说明书的公告》(2018年第62号)。在【禁忌】项增加:孕妇、儿童禁用。

9月6日,国家药监局发公告,含可待因感冒药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禁用。含可待因感冒药18岁以下禁用。

对含可待因感冒药药品说明书,提出修订要求:【禁忌症】中相关内容修订为“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禁用”。

5月3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要求柴胡注射液说明书增加警示语,并对【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项进行修订。

明确指出,在【禁忌】项目中须注明「儿童禁用」。

还有一批药,儿童不能用

事实上,不仅是上述几个药,近年来国家对于药品说明书的修订,大多数都有涉及到儿童慎用或禁用的内容。赛柏蓝梳理近年来部分说明书被修订的内容,涉及儿童用药的药品。

参麦注射液

2018年4月28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决定对参麦注射液说明书增加警示语,并对【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项进行修订。

明确提到,【禁忌】项应当包括:“新生儿、婴幼儿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注意事项】项应当包括:“心脏严重疾患者、肝肾功能异常患者、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以及初次使用本品的患者应慎重使用”。

注射用赖氨匹林

2018年1月3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公告,根据药品不良反应评估结果,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决定对注射用赖氨匹林说明书增加警示语,并对【适应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儿童用药】等项进行修订。

【儿童用药】修改为:“16岁以下儿童慎用,3个月以下婴儿禁用。儿童用药后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参见【不良反应】”。

盐酸米安色林片

2018年1月15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公告,决定修订盐酸米安色林片的说明书。

其中【儿童用药】项将原说明书中内容修改为:“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性尚未确立”。

生脉注射液

2017年11月28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公告,决定对生脉注射液说明书增加警示语,并对【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项进行修订。

明确提到,【禁忌】项应当包括:“新生儿、婴幼儿禁用”,“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项应当包括:“对儿童、年老体弱者、高血压患者、心肺严重疾患者、肝肾功能异常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本品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临床用药监护”。

穿王消炎制剂

2016年9月30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公告,决定对穿王消炎制剂说明书【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项进行修订。

【注意事项】中明确提到,“尚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本品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儿童应慎用”。

感冒清制剂

2016年9月30日,国家食药总局发布公告,决定对感冒清制剂说明书警示语、【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和特殊人群用药项进行修订。

【禁忌】明确提到:“本品含马来酸氯苯那敏:新生儿和早产儿、癫痫患者、接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者禁用;高空作业者、车船驾驶者、危险机械操作人员工作期间禁用”。

【儿童用药】提到:“本品含马来酸氯苯那敏,婴幼儿慎用。新生儿、早产儿禁用”。

茵栀黄注射液

2016年8月3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公告,决定对茵栀黄注射液说明书增加警示语,并对【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项进行修订。

此外,根据国家药监局公告整理,一些常见儿童禁用或慎用药物清单,如下图:

一批中药注射剂,被限用

药品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2006年开始,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炎毒清注射液、复方蒲公英注射液、鱼金注射液等多个品种不良事件爆发后,监管部门就已经开始高度重视中药注射液的安全问题。

此后,被限制使用以及修订说明书的中药注射剂,也越来越多,对于中药注射剂的监管越来越严格。

最明显的是在2017年新版医保目录中,26个中药注射剂被限制使用,体现了监管部门的态度。

附:新版医保目录被限制使用的中药注射剂

鱼腥草含“马兜铃酸”,有肾毒性还致癌?鱼腥草还能吃吗?

“你吃不吃鱼腥草?我从老家带了一点过来,吃着贼上头”

“不吃,你不觉得它有一股怪味吗?就是一股死鱼的腥臭味。而且我听说,吃这种东西对肾也不好,它里面还含有马兜铃酸这种致癌物,你还是别吃了”

“怎么会啊,我们老家那边经常吃,在中医里鱼腥草还是一味药呢,有抗炎、利尿等多种作用,我家里人吃了这么多年,也没什么问题啊,你不吃就算啦,我自己吃了”

关于鱼腥草,评价一直不一,有的人很喜欢,有的人则很抗拒,尤其是近年还有鱼腥草致癌的传闻,那这种说法到底靠谱吗?

一、研究发现:鱼腥草提取物或能治疗前列腺癌

鱼腥草,也就是折耳根,相信对于大多数来说,都是难以抗拒的美味。而在中医里,鱼腥草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药用植物,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健胃消食、利尿除湿等功效。

近来,全球知名杂志Cancer上刊登了一项关于“鱼腥草提取物有抗前列腺癌潜力”的研究。

该研究指出,鱼腥草提取物和EA,通过激活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下调雄激素受体等操作,可诱导雄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细胞(LNCaP)和CRPC细胞(PCai1)凋亡,从而起到抗前列腺癌的作用。

而在前列腺腺癌模型转基因大鼠实验当中,也证实了这个结论,食用1%鱼腥草提取物—混合饲料,可明显降低其发生前列腺侧叶腺癌的发病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该研究为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跟人体的实际情况差的还是比较多的,所以大家要正确认识一点,含有能够杀死癌细胞的成分 ≠ 吃了它能抗癌

如果想要依靠吃鱼腥草来达到治病的功效,是不现实的,反而可能会面临伤肾的风险

二、马兜铃酸证实致癌,鱼腥草还能吃吗?

对于鱼腥草爱好者来说,一吃可能就停不下来了,但鱼腥草中含有马兜铃酸,而马兜铃酸的致癌作用早已被证实,看到这,不少人开始纠结,那鱼腥草还能吃吗?

我们先来看看上海交大的一项研究,该研究以小鼠为实验,为其注射马兜铃酸,结果发现:小鼠的确发生了肝癌,且注射量越大,发病率越大,发病速度越快,瘤体面积也越大。

另外,研究人员还随即选取了62名中国肝癌患者,经调研发现,其中超1/4的患者曾有马兜铃酸接触史。可见,马兜铃酸致癌性确实很强,可明显提升肝癌的发病率。

而国人摄入马兜铃酸的途径,主要还是源于中草药。很多中草药当中其实都含马兜铃酸。其中,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等3种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早在2003年更是直接被中国国家药监局禁用。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含有马兜铃酸的鱼腥草,同样具有肾毒性,吃多了会致癌?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因为鱼腥草当中含的并不是马兜铃酸,而是其代谢产物——马兜铃内酰胺,它是否会致癌,目前仍未被证实

也就是说,鱼腥草含马兜铃内酰胺,食用后可能面临肾损伤的可能性,同时它与癌症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联,但还没有确切的致癌证据。

至于鱼腥草还能不能吃这个问题,那就看大家怎么看待,是否能接受这个风险了。

如果你对这个风险比较在意,就别吃了;如果你是想追求健康功效、治病,那更好也别考虑;如果你很喜欢吃,又能接受这个风险,可以偶尔、少量吃一点

三、春季野菜多,但3种野菜常吃或伤肝肾

除了鱼腥草之外,其实日常也有部分野菜虽然美味,但吃多了可能会有伤肝、伤肾的风险,大家也要小心。

1、红凤菜

有证据显示,这种野菜当中含有一种叫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的物质,具有很强的肝毒性,食用后可对肝脏造成一定的损害。

2、新鲜黄花菜

这种野菜当中含秋水仙碱,在进入人体后,可被氧化成一种有强毒性的物质——二秋水仙碱,食用后,可能引发食物中毒,损害肝肾功能。

所以更好少吃,如果一定要吃,吃之前要记得先去掉花蕊,再用热水冲洗,并沥干,这样会安全一些。

3、生豆角

一般没人会选择生吃,毕竟生的口感并不好,但避免不了一些人在烹饪时,没控制好火候,没煮熟就吃。

那这种情况下,可能产生一种叫皂苷的植物凝集素,可引发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不适。因此煮豆角时,一定要彻底做熟才可食用。

总结:有的野菜确实好吃,但同时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所以吃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掌握正确的食用 *** ,不要为了一时的口欲,而伤了身体,那就得不偿失了。


参考资料:

<1>《鱼腥草能治癌症?盘点3个抗癌食物中的“潜力股”》.医学界肿瘤频道.2021-07-25

<2>《Science 子刊:马兜铃酸和肝癌发生相关!鱼腥草可以放心吃吗?》.阮光锋营养师. 2017-10-24

<3>《伤肝肾蔬果排行榜,之一竟是它!不想肝肾衰竭、被癌盯上,赶紧管住嘴》.家庭医生. 2020-09-2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广西女子的肝脏被吃掉1/3,祸根是鱼腥草?它真的伤肾致癌吗?

因为鱼腥草,肝脏被虫子吃了三分之一?

广西的俸女士今年66岁,去年时有腹胀不适,一直以为是消化不良,没有在意。今年,2月中旬,俸女士的腹胀、腹痛加重,在家里尝试了“拔火罐”,起初还有缓解,但后来效果越来越弱。

直到16日那天,出现无法进食的情况,遂来到医院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俸女士的体内存在一条长约3.5厘米寄生虫,其外形与多宝鱼非常相像,取出后仍在游动。

图源北青网

医生通过向国内同行咨询收集相关信息,确认俸女士体内的寄生虫为肝巨片形吸虫,是普通肝吸虫的好几倍大。这种虫体极为少见,在俸女士的肝脏内,它已经把肝脏吃掉了三分之一,导致她的肝内外胆管受损,从而引起腹胀腹痛等表现。

据医院消化内科的医生介绍,这种虫体一般依附在鱼腥草、马蹄等植物上,俸女士正是因为食用了凉拌鱼腥草,且夏天也时常喝生水,最终导致体内被寄生虫侵入。

鱼腥草本来就是一种在网上争议很大的食物,有人视它如宝,也有人把它看成祸害,认为它伤肾致癌,本次案件一出,鱼腥草有害论又占据了上风。

一、传说中的鱼腥草:有肾毒性还致癌,真的假的?

鱼腥草属于三白草科蕺菜科草本植物,多生长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区域,如江浙、四川、福建、云南等地,由于其茎叶具有特殊腥气,故俗称其为“鱼腥草”。

鱼腥草最早是被当作中药材使用,被誉为“中药中的广谱抗生素”,在《名医别录》《本草纲目》《唐本草》中均有记载。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其具有解毒清热、消痈排脓、利尿消肿等功能。鱼腥草,还是一种非常美味的菜肴,国家卫生部确定它为药食两用的植物之一,家庭常用鱼腥草来做凉拌菜食用。

网上有传言称:许多人常吃的鱼腥草含有马兜铃酸,这种一级致癌物具有肾毒性和可导致肝癌。

相关研究表明,鱼腥草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有机酸、脂肪酸等,但鱼腥草并不含有马兜铃酸,只含有马兜铃内酰胺。虽然两者名字相似,但都不是单独的某一种化合物,且并非所有马兜铃内酰胺都具有毒性。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风险监测与评估研究室副主任李耘表示,目前被认为致癌性强的马兜铃酸I ,对肾脏有直接损伤的是马兜铃内酰胺Ⅰ,而鱼腥草含有的马兜铃内酰胺-BII、马兜铃内酰胺-AII和马兜铃内酰胺-FII,三者在人体机制都不能完全由马兜铃内酰胺Ⅰ类推,且鱼腥草所含成分分成低,总含量只有0.016g/kg。因此,推断鱼腥草致癌的逻辑并不严谨,结论也有失慎重。

二、值得注意的是,鱼腥草也有寄生虫隐患

吃鱼腥草也能吃出寄生虫?开头案例的俸女士体内寄生虫肝巨片形吸虫破坏力极强,这么大的寄生虫在肝脏中寄生,让人毛骨悚然。什么是肝巨片形吸虫?是否经常食用鱼腥草就容易惹虫入体呢?

肝巨片形吸虫是一种寄生在哺乳动物体内的大型吸虫,它不仅可以寄生在人体,也可以寄生于牲畜。但在国内十分罕见,广西仅有两例,都是生吃鱼腥草惹的祸,2011年~2012年云南首次暴发巨片形吸虫感染,一共27人,全部都曾经生吃过鱼腥草

肝巨片形吸虫的虫卵常寄生于水生植物中或者生长在水源旁边的植物,比如螺、荸荠、水芹菜、鱼腥草、莲藕等。污染食物后,就会在人体的小肠中长成幼虫;然后经肠壁进入腹腔发育成童虫;童虫会破坏肝被膜进入肝脏,肆意破坏肝脏组织、形成很多小孔,导致肝脏出血和坏死

当肝脏被破坏到一定程度,患者就会出现发热、腹痛、肝脏肿大等不适。此次若不及时处理,形吸虫就会继续钻入肝胆管,发育成成虫,留在肝胆管中寄生,寄生时间长达十几年,直到把肝脏掏空。

三、食用鱼腥草牢记这几点

“病从口入”鱼腥草虽是家庭常见菜,但食用时为了避免引起健康问题,以下几点一定要留心。

1、尽量不要生吃

肝巨片形吸虫的生命力虽强,但它并不耐高温,一般在100℃沸水中,煮3-5分钟,即可杀灭。因此建议鱼腥草尽量不要生吃,若偶尔想凉拌食用,可先用自来水浸泡1个小时,用开水稍微焯一下,再拌入调料食用。

2、体弱者少吃

中医认为鱼腥草性寒,久食之,容易损耗阳气,加重脾虚,因此孕妇、老年人等身体较弱者,尽量不吃或少吃。

3、过敏不吃

食用鱼腥草后有过敏反应者,尽量避开鱼腥草或者其制剂。其实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有过敏的风险,包括鱼腥草在内有100多种中药可致敏,因为鱼腥草注射液过敏,可能会出现过敏性休克、皮疹、高热、呼吸困难以及猝死等,曾经一度被暂停销售。

4、过量不吃

鱼腥草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多食可令人气喘,长久使用易损人阳气。

鱼腥草并不致癌,其可能会存在寄生虫卵,但也并非食用鱼腥草后,就有可能被肝巨片形吸虫侵入。作为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其对人体有益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但任何食物都不宜过量食用,更不能把其当成“补药”滥用。#头号周刊#

参考资料:

<1>李宁宁,李红蕊,羊冬梅.肝巨片吸虫病患者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分析.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32(02):226.

<2>顾伟,苏慧勇,邹静,李芹翠,陈白云,林灿松,焦建明.云南省首次暴发巨片形吸虫感染的临床诊治分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2,30(06):455-459.

<3>肖娟,向安萍,张年凤.鱼腥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1(11):1563-1567.

<4>马兜铃酸致癌,所以鱼腥草不能吃了? | 科学加.北京科技报.2017-11-0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鱼腥草含“马兜铃酸”,有毒还致癌?真相你可能不太了解

“妈,你怎么又买鱼腥草,不是说了鱼腥草有毒嘛!”

“怎么就有毒了?!我从小吃到大都没事儿。”

“网上好多人都说不能吃,鱼腥草有马兜铃酸,不仅有毒搞不好还会致癌呢!以后不要吃了!”

这样的争吵最近一直出现在小李家的饭桌上,说起罪魁祸首,那就是小李妈妈更爱的鱼腥草。鱼腥草是我国西南地区男女老少都爱吃的一种食物,小李的妈妈也不例外。从小养成的饮食习惯使得鱼腥草成为她菜谱里的“钉子户”,小李也深受妈妈的影响,对它爱不释口。

然而这几天,小李在手机上频频刷到鱼腥草含有马兜铃酸,不仅有毒还会致癌的言论,不免一阵后怕,这才急忙劝阻妈妈不要再买鱼腥草。

可是小李妈妈始终认为这个传闻完全是空穴来风,身边那么多人都吃鱼腥草,怎么也没见有人患癌呢,于是依然我行我素。母女两人一人完全相信这个说法,另一个又完全不信服,才有了开头的那一段摩擦。

其实不只是小李,很多喜欢吃鱼腥草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马兜铃酸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大家都“闻声色变 ”?关于鱼腥草致癌的言论到底是真是假?以后还能不能放心食用了?针对这些问题,下面,让我来一一为大家解答。

一、“马兜铃酸”是什么?真的有毒还致癌吗?

目前关于鱼腥草致癌的言论中,提到的根本原因就是鱼腥草含有马兜铃酸,那么马兜铃酸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让大家这么畏惧呢?

马兜铃酸,简称AAs,是一类硝基菲羧酸。不单单是鱼腥草,全世界含有马兜铃酸的植物一共600余种,在马兜铃属植物中存在地尤其广泛。

由于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某些马兜铃属植物具有一定的清热解毒和抗菌消炎的功效。所以有很多都曾被列入药用,像青果止嗽丸、润肺化痰丸、胃福颗粒、消咳平喘口服液、新碧桃仙片等等。但近年来我国对含马兜铃酸药材的把控逐渐收紧,许多马兜铃酸含量较高的药物被列入禁用药的名单,其他一些含有一定量马兜铃酸的药物也被列为了处方药,用药方面逐渐收紧,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几十年来,不断有因大剂量服用含马兜铃酸的药物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例。因此马兜铃酸一直吸引着研究者们的目光,也正是有了他们在科学角度对马兜铃酸的深入研究,才使得马兜铃酸的特性能够全面的展现并真正的被人们所认知。

上世纪九十年代,比利时的一位学者发现一种含有马兜铃酸的减肥药,有人在服用后出现了肾间质纤维化的情况,引起一片哗然。一时间,马兜铃酸的毒性成为了新的猜想。专家在后来的毒性研究中发现,马兜铃酸的肾脏毒性确实与给药剂量和用药时间的长短呈相关性。服用剂量越大,时间越长,越容易被马兜铃酸损害肾脏。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马兜铃酸的毒性还是没有被大家重视。因此关于服用含马兜铃酸的药物而发生肾损害的病例时有报道,这才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注意,许多国家也开始将此类药物退出市场。

从这以后,马兜铃酸的肾毒性才终于开始被大家知晓。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马兜铃酸的负面特质不仅仅是有“毒性”这么简单,它还会致癌。

2011年,澳大利亚公开了一项新的研究成果。马兜铃酸的肾毒性之强,不仅会导致极难治愈的肾病,引发肾衰竭,而且还存在致癌的风险。

这一结论后来也被美国证实。以美国的研究结果来看,马兜铃酸的致癌性甚至强于烟草和紫外线,会导致人体发生大量基因突变,增加患癌风险。

我国国内也进行了动物的致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的6个月,动物肾脏的肿瘤样增生发生率为100%,另外还发现了乳腺导管上皮肿瘤、甲状腺滤泡上皮肿瘤和皮肤附件上皮肿瘤。啮齿类动物食用了马兜铃酸会发展成淋巴瘤、肾癌、肝癌、胃癌和肺癌。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马兜铃酸与肝癌之间确实存在着决定性的关联。

而将马兜铃酸“有毒”且致癌的特性“实锤”的成分就是马兜铃酸Ⅰ。马兜铃属植物的成分组成不尽相同,但其 *** 有的、也是毒性最强的一种成分就是马兜铃酸Ⅰ。而且不仅仅是马兜铃酸,其代谢产物马兜铃内酰胺同样具有肾毒性。

所以,传闻中的一部分可以得到证实,马兜铃酸确实具有毒性,并且会增加患癌风险,但是大家完全不必过于紧张,马兜铃酸在人体中是可以代谢掉的,加上目前我国在药物上的严格把控,所以大家可以接触到的机会其实不多。而且对于“鱼腥草”的爱好者来说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既然马兜铃酸有这么多的危害,那么是不是说明鱼腥草不能吃了呢?

二、马兜铃酸致癌,鱼腥草真的吃不得吗?

鱼腥草之所以被大家“闻声色变”,是因为大家错误地认为鱼腥草中含有一定量的马兜铃酸,因为马兜铃酸的致癌性,那么食用鱼腥草之后肯定也会增加患癌风险。可是,事实真的像传言那样吗?鱼腥草真的吃不得吗?

事实上,鱼腥草并不是马兜铃科植物,唯一让二者联系到一起的,可能就是它含有的少量生物碱中的马兜铃内酰胺Ⅱ。但是马兜铃内酰胺Ⅱ与马兜铃酸及马兜铃酸的代谢产物马兜铃内酰胺I,并不是同一种物质,只是名称相似才被大家混淆。具有肾毒性和致癌性的是马兜铃内酰胺I。根据目前的药理研究来看,并没有马兜铃内酰胺Ⅱ肾毒性和致癌性的相关报道。

所以,关于鱼腥草致癌的说法可以休止了。作为长江以南地区的人们钟爱的一项特殊美食,鱼腥草其实已经有很长的食用历史,并且并没有因为食用鱼腥草而导致身体疾病的传闻。关于它有毒、致癌的说法其实略加思考,也应该可以明辨真假。

不仅如此,许多民间药典对其相当青睐,遇到发热、咳嗽、胸痛等肺部疾病时,鱼腥草都被当做治疗的要药。在很多地方的民间药典,都将鱼腥草列为治疗急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咳嗽痰中带血、慢性鼻窦炎、肠胃炎的重要药剂。

《现代实用中药》所载鱼腥草之用更有特色:"生叶:烘热外贴,为发泡药,可治疮癣。凡疥癣肿胀,湿疹,腰痛等可作浴汤料。生嚼其根,防止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功效多而佳。可以说鱼腥草不仅没有致癌性,反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自古就受到了医生们的追捧与利用。

所以大家不难发现,所谓的“鱼腥草会致癌”其实只是偷换了概念,把马兜铃内酰胺Ⅱ当成了马兜铃内酰胺I。因此,鱼腥草并不含有致癌物质,平时喜欢吃鱼腥草的朋友只要合理饮食,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三、鱼腥草的正确食用,需要注意这几方面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鱼腥草并不带有毒性,也不像传言中那么耸人听闻。相反,鱼腥草含粗蛋白质、粗脂肪、多糖类、钙、磷、和蕺菜碱。因此不仅不会致癌,还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和化食等功效。

但是,这也不代表鱼腥草就可以不加限制地食用。由于鱼腥草性寒凉,过敏体质的人长期食用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轻则发生皮炎,重则过敏性休克。而且鱼腥草也不可以给小孩子服用,否则很容易导致腹泻。在食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体虚的人不要吃。鱼腥草是寒性食物,不仅会损伤肠胃,而且过敏的人会加重过敏病情,因为凉寒性食物吃得多,体内过敏免疫球蛋白数值都会比较高。而且,鱼腥草更好也不要和其他寒性食物一起吃,像是草莓、橘子、空心菜、茼蒿、白菜等,否则更容易给脾胃造成负担。生理期和怀孕期间要尽量少吃。

食用要适量。鱼腥草正常食用不会有问题,但吃多了会损阳气,令人虚损。《别录》中记载鱼腥草“多食令人气喘”,中国药典中对其每天的用量要求在15--30g之间,要求是煎煮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药效,长期大剂量服用或导致脾虚,引起腹泻等症状,停药即可消失。一般以一周食用2~3次鱼腥草为宜,这样才能既发挥鱼腥草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等功效,又不至于对我们的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总结:

鱼腥草有毒致癌的传言完全就是以讹传讹,大家误以为鱼腥草含有致癌的马兜铃酸。其实,鱼腥草不仅不会致癌,反而有清热解毒等功效,喜欢鱼腥草的朋友大可以放心食用。但要注意的是,任何食物都不能因为喜欢而无限制地摄入,要适时适量,才能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不给身体带来负担。

参考文献:

【1】《含马兜铃酸中药毒性分析》宋亚刚,苗艳艳,苗明三. 第九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2018

【2】《马兜铃酸肾病研究进展》褚春晓,朱国福.中成药.2020年第009期

很多食物被传言致癌,现在又轮到鱼腥草,它到底是治癌还是致癌?

“鱼腥草吃还是不吃呢?”看着碗里的鱼腥草,邱大哥心里犯了难。

最近一段时间,邱大哥忙于公司的新业务,过度疲劳导致感冒后久治不愈,反复发烧,人也没精神,总是在家喊累,走路都没力气,这些情况被老母亲看在眼里,也犯了愁。

邱大哥的母亲在和老姐妹聊天时,想起了老家“鱼腥草煮水治感冒”的土方子,于是千里迢迢回乡下挖了一些新鲜鱼腥草回家给邱大哥治病。

这一番好意让邱大哥感动又心疼,可是儿媳妇小王却表示,鱼腥草里含有马兜铃酸,吃了会伤肾,还有可能致癌,一席话让婆婆十分难堪。

面对母亲和妻子的关心,邱大哥不知如何选择,但是事关自身健康问题,也是不敢轻易马虎。鱼腥草煮水后,究竟会伤肾致癌,还是会治好感冒呢?

一、鱼腥草含致癌物,不仅伤肾还致癌?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中药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医药安全的影响下,中药的安全性也受到广泛关注,而马兜铃酸的存在也让很多中药材受到波及,比如:细辛、广防己、关木通等等,近年来关于鱼腥草安全性的争论也愈演愈烈。

首先,马兜铃酸确实是医学界公认的一种具有强致癌性的物质,而且它还有很强的肾毒性,微量足以伤肾。含有马兜铃酸的药剂,在全世界多个国家都属于管制药品,禁止进口和流通。

中国也不例外,从2013年起就陆续禁用了含有马兜铃酸的多种中药材,目前只有极少数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材在特殊情况下可使用。由此可见,马兜铃酸的危害之大。

其次,鱼腥草中含有马兜铃酸吗?鱼腥草,也叫折耳根,严格来说,它不含马兜铃酸,它含有的是马兜铃酸的代谢产物——马兜铃内酰胺。

这里要搞清楚,医学界所公认的具有致癌性的马兜铃酸,其实是马兜铃内酰胺I,而科学研究发现,鱼腥草所含有的成分是马兜铃内酰胺AII、FII、BII。

不少专家认为鱼腥草所含有的马兜铃类成分有可能同样具有马兜铃酸伤肾、致癌的特性,但是没有研究和数据证实这一点。

最后,既然讨论中药成分的伤肾、致癌问题,就必然要提到“剂量”。对马兜铃酸的害处其实并非现代医学最早提出,古代多部中医典籍就早有记载,比如《本草纲目》、《唐草木》、《别录》等等。

宋朝《本草别说》一书中就提出了“细辛不过钱(5克)”一说,就表现出了医生对马兜铃酸的防范之心,而很早之前,《中国药典》中对关木通的规定使用剂量是3-6克。

现代医学实验证明,每千克体重一旦摄入3-5毫克的马兜铃酸,就有可能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每千克干鱼腥草中含有的马兜铃内酰胺AII、FII、BII等成分总量大约是16毫克。

也就是说,先不论鱼腥草所含马兜铃类成分是否有伤肾、致癌特性,光是想要达到有害标准,至少需要一口气吃掉6斤以上的鱼腥草才有可能,而这显然是不符合常识的。

中科院植物所植物学博士史军表示:鱼腥草中所含马兜铃内酰胺的剂量有限,对人体的危害并不大,国内也没有吃鱼腥草导致肾损伤这类的报道。

相反,鱼腥草中所含的鱼腥草素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在民间一直有鱼腥草煮水治感冒的 *** 流传,由此可见,只是日常正常食用,鱼腥草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二、鱼腥草煮水能治疗感冒,是真的吗?

作为中医文化的诞生之地,中国民间流传着许许多多的土方子,鱼腥草煮水治疗感冒就是其中之一,其实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这个土方子确实具备科学依据。

研究发现,鱼腥草中含有一种叫做鱼腥草素的挥发油,学名叫癸酰乙醛,这种物质就是鱼腥草“鱼腥味”的由来,也具有抑制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菌等细菌生长的作用。

在动物实验中,鱼腥草提取物也对单纯疱疹病毒和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起到了显著的防护效果。这些病毒也是临床上引起感冒、发烧、咳嗽等病症的主要因素,鱼腥草就能够通过抑制这些病毒来达到缓解或治疗感冒的作用。

此外,鱼腥草中还含有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异槲皮甙、槲皮甙等)等物质,也有一定的抗病毒、抗炎的作用。

鱼腥草治感冒既可以当作茶叶泡水,也可以晒干后熬出汁液,又或者和鸡蛋煮汤都是不错的选择。但要注意,感冒也有风寒和风热之分,而中医认为鱼腥草归肺经,用于治疗外感风热、肺气失和导致的风热感冒更有效果。

三、鱼腥草这3种功效尤为突出

鱼腥草既可以食用,也可以药用,很多人还会用它治感冒,但是其对人体具体有什么影响却鲜有人知,其实鱼腥草对人体有三大好处,不可多得。

1、消炎

如上所述,鱼腥草中含有的黄酮类物质和生物碱具有抗炎作用,而且鱼腥草素还可以抑制病毒,对肺炎、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都很有益处,在一些偏远地区它常被当作退热消炎的“主力军”。

2、利尿

鱼腥草中的有效成分,被人体吸收后会加强代谢,尤其是水分代谢,加速水分循环,达到利尿的效果。

3、提高免疫力

鱼腥草本身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能够提高人体抗病毒、抗炎的能力,而人体免疫系统其实也是发挥这方面功能,相当于增强了免疫力。

四、鱼腥草虽好,但这3种人建议少吃

鱼腥草对人体多有裨益,但是世界上没有万能药,鱼腥草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吃,3类人吃多人或有害处,要少吃。

中医认为鱼腥草味辛、性凉,能够清热解毒、利尿除湿、消痈疮、排毒血,作用之多数不胜数,但是体质虚寒、久病体虚和胃寒反酸的人千万要少吃。

这些患者吃太多鱼腥草,可能会加重病情,导致虚寒过重,而且作为中药,吃多了可能会引发身体虚弱和肠胃不适,反而适得其反。

鱼腥草用对了虽然能给人们带来很多好处,但是作为中药,其所含成分甚多,用错了也可能会损伤健康,一定要警惕起来。

在当代社会,人们面对疾病不再束手无策,反而有了更多的选择,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药物滥用,希望大家引以为鉴,能够从自身做起,提高用药安全意识。

如果有使用中药的需求,请前往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安全使用中药。#健康明星计划##健康真知计划#

参考资料:

<1>《【原创信息】鱼腥草食疗防治流感!》.广东省营养师协会.2015-04-02

<2>潘春华,《药食皆妙鱼腥草》.学术网-生命世界

<3>《鱼腥草真有毒吗》.学术网-健康问药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鱼腥草含“马兜铃酸”,有毒还致癌?试验结果公布,麻烦正确处理

鱼腥草又被称为“折耳根”,喜欢吃鱼腥草的人觉得非常美味;但是有的人却接受不了鱼腥草的气味,甚至觉得难以下咽。

关于鱼腥草的传言是比较多的:有人认为鱼腥草属于高营养食物,能够帮助防癌抗癌;但有的人却认为鱼腥草含有致癌物质,会增加各脏器功能衰竭风险。

究竟哪种说法更有科学依据呢?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也希望大家能够正确处理,相信科学。

鱼腥草的抗菌作用有哪些?

鱼腥草中提得一种黄色油状物,对各种微生物(尤其是酵母菌和霉菌)均有抑 *** 用对溶血性的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有明显的抑 *** 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也有作用。

人工合成的癸酰乙醛亚 *** 氢钠加成物称为合成的鱼腥草素,合成的十二酰乙醛亚 *** 氢钠加成物称为新色腥草素,体内外实验对多种细菌均有较明显的抑 *** 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青霉素MIC为62.5~80mcg/ml,对流感杆菌为1.25mg/ml,普拜氏液体培养基上对结核杆菌H37RY株为16mcg/ml;

在改良的苏通氏半固体培养基上则为25mcg/ml,其钾盐为12.5mcg/ml,合成的鱼腥草素异烟腙对TB杆菌有较强的作用,其MIC为0.78~3.1mcg/ml,对感染TB的小鼠能明显的延长生存时间每鼠1mg腹腔注射能使小鼠存活期延长62天,拌食喂饲疗效更好

鱼腥草含“马兜铃酸”,有毒还致癌?试验结果公布,麻烦正确处理

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鱼腥草好处非常多,但有的人认为其具有致癌性,主要是因为鱼腥草中含有——马兜铃酸。2001年美国药品食品监督局提醒消费者不要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植物产品;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马兜铃酸列入一类致癌物。

2013年,两篇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上的论文指出,马兜铃酸与癌症细胞中的一个特定基因突变有关。

2017年,一篇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上的论文表明,马兜铃酸与肝癌之间存在决定性关联。研究人员对全世界共1400多个肝癌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

中国大陆现代由马兜磷酸相关的基因突变的肝癌样本占47%,在中国台湾比例达到78%,除越南外的东南亚地区携带有马兜磷酸相关的基因突变肝癌样本占56%。

2019年上海交大发表的一篇论文,石锤马兜铃酸与肝癌之间的关系在小鼠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给小鼠注射马兜铃酸,小鼠很快就会患肝癌,注射的马兜铃酸越多,患肝癌的风险越高,速度越快,肿瘤越大。

研究人员随机选取62名中国肝癌患者,结果发现有1/4的患者曾经接触过马兜铃酸。研究人员认为摄入马兜铃酸与肝癌发生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摄入的马兜铃酸越多,发生肝癌的风险越高。

马兜铃酸是一种天然存在于马兜铃属及细辛属等马兜铃科植物中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肾毒性和致癌性。马兜铃酸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马兜铃属及细辛属等马兜铃科植物曾经广泛被用作中草药。

作为一类致癌物马兜铃酸与不可逆性肾病以及尿道上皮细胞癌有关系,2007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的一篇论文指出:

马兜铃酸或能使人体内的“抑癌基因p53”发生突变,导致癌细胞疯长,最终发生癌症。鱼腥草之所以成为众矢之的,是因为人们认为鱼腥草含有一定量的马兜磷酸。

实际上鱼腥草并不是马兜铃科植物含有少量生物碱中的马兜铃内酰胺Ⅱ成分,与马兜铃酸及马兜铃酸的代谢产物马兜铃内酰胺Ⅰ,并不是同一种物质。根据目前的药理研究文献报道,并没有马兜铃内酰胺Ⅱ肾毒性和致癌性的相关报道。

所以,传言“鱼腥草会致癌”只是偷换了概念,把马兜铃内酰胺Ⅱ当成了马兜铃内酰胺Ⅰ。只要正常食用鱼腥草,就不会有致癌风险,大可以放心。

其实在生活中很多中药当中也是含有马兜铃酸物质的,而这些药物早已被各国列入黑名单,我国早已将广防己、青木香、关木通等马兜铃酸含量较高的药物,列入禁用药的名单。

但是我们每天吃的鱼腥草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合理吃这种食物更有助于强身健体,但如果吃多了有可能会造成身体不适,毕竟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种食物。

鱼腥草茶能抗辐射吗?

中医认为,鱼腥草味辛、性微寒,入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痈、肺热咳嗽、疮疡肿毒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中含有的挥发油、鱼腥草素等多种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多种致病菌以及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等有较强的抑 *** 用,能增强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力。

此外,还有利尿、镇咳、平喘、促进组织再生以及抗肿瘤、防辐射等作用。鱼腥草茶 *** 非常简单,只需将少许新鲜鱼腥草择去杂质,用清水洗净,沥干水煮沸。大火煮开以后,等两分钟,马上关火,把药汤滗出来就可以喝了。

煮过的鱼腥草不要倒掉,下次喝的时候还可以加水,用同样的 *** 再煮一次后喝掉。一共可以煮3次,正好够一天的量。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煮鱼腥草时不要像熬其他中药那样长时间地煮。对于干品鱼腥草,久煮后抗炎成分也会挥发掉。在没有条件煮水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拿干品鱼腥草泡茶喝,冲入沸水,多泡一会儿,也有防辐射的作用。

鱼腥草的注意事项

忌:

1、阴血亏虚、热病动风人群、疔疮肿疡属阴寒、无红肿热痛者,不宜服食。

2、由于鱼腥草本身性属微寒,体寒者、孕妇、中老年等身体较弱的人群不适宜服用鱼腥草。

3、如果长期多食鱼腥草,有可能会导致精神不振,颓废无力,不要大量服用。

4、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如果过度多食鱼腥草不仅不能清热止咳,还可能加重咳嗽等症状。

孕:

孕妇可以服用。 鱼腥草副作用小,能提升机体免疫力,是孕妇更佳药物。研究表明,孕妇正确服用鱼腥草能让改善小孩皮肤,也可预防婴儿诞生后的各种不明疾病。

婴:

婴幼儿可以服用。鱼腥草是清热、解毒、化痰药物,副作用小,对于婴幼儿的风热感冒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使用前建议先少量喂服,无不良反应便可放心使用。

提醒!两款感冒药全国停产禁用,孩子特别要注意!

搜索「DrG科学育儿」WX号,回复 「辅食 」「发烧」「感冒」「咳嗽」 「腹泻」 「钙铁锌 」 「疫苗 」「痱子」「配方奶」「手足口 」「痱子 」等关键词,就能收到更多科普!建议每次输入单个关键词哦~ 现在去「DrG科学育儿」WX号 回复 「分月」还能获得按月龄的科学育儿指导哦!先来先得!

11月3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即日起停止特酚伪麻片和特洛伪麻胶囊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撤销相关药品批准证明文件。

公告原文如下:



《关于停止生产销售使用特酚伪麻片和特洛伪麻胶囊的公告(2018年第92号)》。

国家药监局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经组织再评价,认为:

特酚伪麻片和特洛伪麻胶囊存在心脏毒性不良反应,使用风险大于获益,决定自即日起停止特酚伪麻片和特洛伪麻胶囊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撤销相关药品批准证明文件。

已上市销售的特酚伪麻片和特洛伪麻胶囊由生产企业负责召回,召回工作应于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召回产品由企业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销毁。



按照两种药品说明书,其主要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四肢酸痛、鼻塞、流鼻涕、流泪、打喷嚏等症状。

根据国家药监局公布的资料显示,特酚伪麻片仅有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在生产,商品名为丽珠感乐(国药准字H10940182),而特洛伪麻胶囊仅有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在生产,商品名为新芬泰(国药准字H19990093)。



这个季节正是感冒的高发期,家长给孩子用药时一定要慎重,一不小心就可能给孩子喂了禁用药。

快和@林萍萍 医生一起看看还有哪些儿童药被叫停,马上翻出你家的药箱,对照来读哦~

(后面还应家长们的呼声,贴心的附上推荐药哦)

先说几个概念:

禁用药:会使某些人群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或中毒,所以禁止使用。

慎用药:是对一些特殊人群提出警告,谨慎应用,但并非绝对不能用,这种药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因此用药应格外谨慎,一旦出现问题应及时停药并向医生咨询。


(你的每一次分享,是更多大咖熬夜写科普的动力!)


01

抗生素类

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因其有导致孩子耳聋等风险,卫生部规定小于6岁禁用。

磺胺嘧啶:而由于新生儿的乙酰转移酶系统发育未完善,磺胺嘧啶会增加了核黄疸发生的风险,因此这个药物在新生儿及2个月以下婴儿禁用。

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这类抗生素是成人细菌感染常用药,但它可导致软骨发育障碍,影响孩子生长发育,一般不用于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静滴或口服。

氯霉素类:使用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灰婴综合征,儿童肝功能衰竭,但目前这类药物目前临床上使用已经比较少。

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在孩子牙齿发育期间,包括怀孕中后期(是的,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牙齿也在发育,但仍牙龈下面)、婴儿及8岁以下儿童,使用四环素可使孩子恒牙黄染并终身不退,牙釉质也发育不良,孩子会长出细细小小的满口黄牙,我们称之为“四环素牙”。

可能很多家长都听说过,这个药不仅影响孩子颜值,并且还会影响儿童的骨质发育,导致骨骼生长迟缓,所以8岁以下儿童禁用这类药物。


02

抗病毒药

利巴韦林:利巴韦林为广谱抗病毒药物,因此很多病毒性疾病都以此为理由用药。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目前批准的利巴韦林剂型只有口服和雾化这两种,其中,口服剂型只用于治疗丙型肝炎,而雾化制剂主要用于严重的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静脉用药还在试验阶段。

但我们临床上常见不少医生不仅滥用口服剂型和雾化剂型,也开常静脉剂型。

对于利巴韦林的担忧,最主要集中在它的安全性方面,我国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具有相关的不良反应报告,表现有胎儿异常、畸形、肿瘤、溶血性贫血、胃肠反应等等。

家长遇到医生给宝宝开这个药,更好能问清给宝宝用的目的以及是否有可替代方案。

阿昔洛韦:阿昔洛韦主要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各种感染,儿童可能用于水痘的治疗。

但其副作用明显,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CFDA也明确规定其说明书必须标明:老年人、孕妇及儿童应慎重使用阿昔洛韦,或在监测下使用,说明书上也只有2岁以上儿童参考用量。

通常来讲,除非重症水痘,一般普通水痘有自限性,也不需用到这个药,对于其他病毒感染也没有指征使用。

单磷酸阿糖腺苷:这个药是用来治疗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口炎、皮炎、脑炎及巨细胞病毒感染,很多基层医院喜欢使用,但笔者从来没有给孩子开过这个处方。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精神障碍和神经损害以及骨髓抑制。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占总报告数的5.05%,14岁以下儿童不良反应的报告约占80%。

因此CFDA于2016年04月20日发布通告,建议医务人员使用本品时应遵照药品说明书严格控制适应症,而且目前尚无儿童应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统研究资料,建议儿童使用时权衡利弊。


03

退热药


安乃近:安乃近退热及缓解疼痛作用很好,但有个巨大的缺点,就是不良反应多而且症状严重,包括引发白细胞减少、肾功能损伤、急性造血功能停滞、致命性粒细胞减少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荨麻疹、剥脱性皮炎、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等等一大串副作用。

因为它诸多副作用,这个药美国禁用40年,很多欧洲国家也禁用,但安乃近在我国仍在广泛使用,它说明书上还有小儿用量参考,因此一些基层医院可能还会开给孩子退烧。

氨基比林:氨基比林和安乃近一样,会引起粒细胞减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过敏性皮疹、肝功能损害、血小板减少等一系列副作用。

早在1938年,美国的药品目录中就已经没有氨基比林了,氨基比林作为单方制剂已在1982年被国家卫生部门宣布淘汰,但是在一些复合感冒药中仍在使用,而且国内某些品牌儿童感冒用药还有这个成份。

家长在给宝宝使用复合感冒药时需要注意下主要成分,如果出现“氨基比林”,更好不要用了。

尼美舒利:可造成儿童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早在2010年11月于北京召开的“2010年儿童安全用药国际论坛”上,有专家引用中国药物不良反应中心的数据,称尼美舒利在最近的六年里出现数千例不良反应,甚至有数起死亡案例。

笔者刚参加工作时也碰过几例因口服“尼美舒利”这个退热药而出现各种副作用的孩子。

2011年5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修改尼美舒利说明书,并禁止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用于12岁以下儿童。

阿司匹林:又叫“乙酰水杨酸”这个药成人用得多,不仅用来解热镇痛,因其对血小板聚集有抑 *** 用,能阻止血栓形成,还常用于预防短暂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人工心脏瓣膜和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血栓的形成。

目前不推荐作为儿童退热药的首选,因为容易引起瑞氏综合征,死亡率达30%,这个副作用多见于4个月-5岁的儿童,与服用剂量关系不大,服用时间越长、年龄越小,越容易引发这种病。

赖氨匹林:笔者在大学临床实习时见到很多儿科医生喜欢用这个退热药,因其是注射液,可以在宝宝打点滴时从输液管中间那个“小壶”里加药,家长也不用给宝宝硬灌药,非常方便。

但它副作用和阿司匹林一样,容易引起瑞氏综合征,在2018年1月3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公告,决定对注射用赖氨匹林说明书增加警示语,其中“儿童用药”条目修改为:“16岁以下儿童慎用,3个月以下婴儿禁用。


04

中成药

大部分中药其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没有西药透彻,西药上市使用之前都需要进行长期和大样本的临床试验,对不良反应的研究比较充分,所以一份西药的说明书可能洋洋洒洒写了一堆东西,药理及毒副作用写得也清清楚楚,副作用可能写了好几条,对自己的短处揭露绝不含糊。

有些患者看了都不敢吃,但实际上这么清楚的药物说明反而充分保护了患者。

而中药的不良反应研究比较欠缺,很多药的有效成分分析尚在探索中,更别说对副作用的研究了,所以中药制剂的说明书相对也比较简单。很多你想看的条目,说明书上都是【尚不明确】。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


并且由于中药注射剂成分的复杂性,导致不良反应高发,因此对溶媒配伍,滴速等问题都均应注明。

中药注射剂中常由于质量控制的问题存在蛋白质、鞣酸等杂质,易引起过敏反应。

从2005年至今,已有双黄连注射剂、柴胡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冠心宁注射液、鱼金注射液、复方蒲公英注射液、莲必治注射液及穿琥宁注射液等数种常见中药注射剂被责令修改说明书,注明儿童或孕妇禁用或者慎用。

相信爸爸妈妈们已经多少都有听过,在这里我们不一一展开评述。爸爸妈妈们应理性对待中药,不能一味觉得中药就是“纯天然”、“安全”、“无副作用”。


05

消化道用药

吗丁啉:吗丁啉这个药很多家长可能也不陌生,广告词“促进胃肠动力”深入人心,所以有些家长用来给宝宝增加食欲和饭量,但这个药虽然在研发地--美国多次申报,仍没被美国食药监局(FDA)批准为人用药上市使用。

2004年,FDA还发布警告称,一切含多潘立酮成分的药品均非法,同时拒绝相应的成品药和原料药进入美国。

吗丁啉主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心脏毒性。

2016-09-14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也重新修订多潘立酮制剂说明书,删除了“建议儿童使用多潘立酮混悬液”这个条目 ,2018年06月01日CFDA依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申请,注销多潘立酮混悬液药品注册批准证明文件。

胃复安:学名叫盐酸甲氧氯普胺,是一种胃肠道的兴奋药,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但儿童使用易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如如肌肉震颤、头后仰、斜颈、 双眼上翻或斜视、步态不稳、语音不清等,年龄越小症状越明显。

有时很小剂量就可引起中毒,所以多数儿科医生也不喜欢使用这个药,个别基层医院可能还在给呕吐的孩子使用。

比沙可啶:是治疗习惯性便秘处方药,长期使用引起肠功能紊乱、电解质紊乱和肠黑病变,儿童使用往往影响正常排便反射,引起说明书上也明确表明:“6岁以下禁用”

酚酞:又叫果导片,也是用来治疗习惯性顽固性便秘的,本身就是一种泻药,年龄小的宝宝使用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诱发心律失常、神智不清,其说明书也标清楚:“幼儿慎用,婴儿禁用”。

消旋卡多曲:不推荐1月以下儿童使用,因为在这年龄段孩子使用的临床试验经验有限。

东莨菪碱:成人有时用来缓解腹痛,但儿童对它的副作用很敏感,所以婴幼儿慎用这个药物。

而且如果是针对腹痛,使用东莨菪碱暂时缓解了孩子腹痛,却容易忽视背后的原因,甚至孩子肠穿孔或阑尾炎都没法及时发现。


06

增强免疫力药

很多家长看孩子经常感冒、咳嗽很是着急,往往也容易给孩子扣上“免疫力低下”的帽子,所以各种声称可以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包括营养补充剂、顺势疗法药物、紫锥菊、细菌溶解产物等)就受到了家长广泛欢迎。

但这些药物往往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也通常被很多儿科同行拿出来DIS。

这类产品中的匹多莫徳相信很多家长不陌生,前些年是个风靡全国的明星药。

近几年匹多莫徳的作用频繁被医疗界多位医生质疑,因此在今年3月份,CFDA 发布的关于修订匹多莫德制剂说明书的公告,明确说明3岁以下儿童禁用,并且CFDA药品审评中心鉴组织专家进行了论证,要求匹多莫德制剂生产企业尽快启动临床有效性试验,并于3年内上报试验评价结果。


07

鼻喷剂

萘甲唑啉、羟甲唑啉:以鼻喷雾剂和滴鼻剂的形式,具有收缩鼻粘膜血管作用,减少血管的渗出物,减轻鼻粘膜肿胀充血,用来缓解鼻塞、流鼻涕。

但对于婴幼儿,如果毛细血管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对鼻部的正常功能是有一定影响的。而且停药可引起“反弹性”充血,其中鼻子保持闷热或变得更糟。

同时婴幼儿鼻粘膜娇嫩、血管丰富,药物吸收迅速,如果药液过浓、剂量过大、误服药液非常容易引起中毒,如窦性心动过缓、休克、凝血功能异常的病例的救治进行分析。因此这个药说明书明确写这6岁以下儿童禁用。

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这两个都是类固醇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因此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并没有在4岁以下儿童进行过高质量研究,所以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不建议4岁以下儿童使用,同理,糠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不建议2岁以下儿童使用。


08

镇咳药


右美沙芬:右美沙芬是个中枢镇咳剂,但孩子咳嗽是一种气道炎症后的生理反应,如果不能把气道中痰液咳出来,小宝宝容易出现痰堵现象,更不利于病情恢复。

而且针对儿童,右美沙芬根本没有高质量的研究证实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可能对宝宝产生毒副作用,有抑制呼吸和窒息的风险。因此,美国儿科学会(AAP)并不推荐6岁以下孩子使用。

可待因:长期服用造成药物依赖,并且会损伤中枢神经,也有呼吸抑制的风险。

前段时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发布了一项重磅消息 ,将含有可待因的国民止咳药品,正式拉入 18 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禁用的黑名单。




西药包装盒上通用名有“可待因”或“待因”字样的就是含有可待因的药。

另外,一些标注罂粟壳、复方樟脑酊等成分的药品,也含有可待因、 *** 的类似成分,有类似副作用。

以下图片为叨叨简单整理:



喷托维林:这也是成人常用的镇咳药。但通常权衡利弊,对于低龄儿童儿科医生很少使用镇咳药,相应的这个药品说明书也“儿童用药”说明只有5岁以上参考用量。


09

驱虫药


甲苯达唑、阿苯达唑:对于2岁以下孩子安全性有待证实,因此2岁以下孩子慎用。


10

抗过敏


抗过敏药常用的多数是抗组胺药。通常来讲,我们都会避免给婴幼儿使用之一代抗组胺药,因为这些药物容易引起反常性躁动,并且因其潜在呼吸抑 *** 用,可能有引起婴儿死亡的风险。之一代抗组胺药包括: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异丙嗪、赛庚啶、富马酸酮替芬等。

第二代及第三代抗组胺药相对安全,副作用少,但对于年龄特别小的儿童群体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因此在临床上使用也有各自的年龄限定。

苯海拉明:新生儿、早产儿禁用

异丙嗪:2岁以下小儿慎用,新生儿、早产儿禁用

马来酸氯苯那敏:新生儿或早产儿不宜使用,婴幼儿慎用

富马酸酮替芬:美国限制3岁以上使用,而日本药典限制较宽松,6月以上可使用。

赛庚啶:小于6岁一次剂量不超过1mg,2岁以下不宜使用。

氯雷他定:2岁以上使用。

西替利嗪:美国 FDA 即批准西替利嗪可用于2 岁以上儿童,国内说明书限定6个月以上使用。

11

复合感冒药

总的来说,越小的孩子服用复方感冒药,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越高,因此很多国家都把这类药物的最小适用年龄规定在 6 岁以上,对于6-12岁的儿童也不推荐使用。

美国儿科学会(AAP)就明确表示,应避免给 6 岁以下的孩子使用感冒或者咳嗽药物。

但这类药物在我们国内用得非常广泛,感冒的婴儿也往往得到这样的处方。

艾畅:艾畅临床上常常用来治疗宝宝感冒,不少家长一遇到孩子流鼻涕、咳嗽,自己也会去药店购买这个药。

艾畅主要成分为伪麻黄碱与右美沙芬,这两种成分对于 2 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没有明确的安全剂量。

伪麻黄碱或去氧肾上腺素之类的减充血剂大量摄入会导致儿童过度嗜睡。

它们也会引起心脏节律紊乱,特别是与含有 *** 的药物结合使用时。

而右美沙芬前面我们也提到对于儿童,它根本没有高质量的研究证实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可能对宝宝产生毒副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艾畅这个药品不在国外生产和销售,仅在中国生产并广泛使用。

随着国内医疗界质疑声高涨,2018年06月01日CFDA依强生制药有限公司申请,注销艾畅药品注册批准证明文件。同类的药物还有惠菲宁、泰诺等,6岁以下的孩子应尽量避免使用。

另外,国内很多儿童复合感冒药都贯用“小儿”两个字,但不是所有带“小儿”字样的药物,都适用于各年龄阶段的小儿。

如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小儿复方氨酚烷胺片、氨金黄敏颗粒等药物都含有金刚烷胺,因为尚不清楚成分金刚烷胺在1岁以下儿童身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故1岁以下儿童禁用这类药品。


12

海淘药

很多家长不放心用国产药,不惜“重金”购买海淘药,甚至人肉带回。但国外的药物并不一定都是合理,也不一定适合宝宝。

比如一些标有“夜啼易惊”、“睡眠不宁”的“**丹”、“**散”,看了说明书含有朱砂。

朱砂是硫化汞,是一种古老的颜料,也是中国的传统药材,多数含有朱砂的药方都标榜作用是“定惊”、“安神”,即使在一些儿科药物中也是如此。

国际公认元素汞和无机汞化合物具有极高的毒性,因此含朱砂的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近来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美国FDA、香港特别行政区 *** 卫生署、纽约市卫生局都发布了关于特别高汞含量中药的警报 。

中国卫生部也密切关注中药中的汞含量,2015年的中国药典建议朱砂日用量从原来的0.3-1.5g降低至0.1-0.3g,国内学者也做了朱砂的安全性的探讨,比如“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教研室药物质量控制与药物警戒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7年在《Journal of Trace Element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发布关于“中药朱砂中汞的生物可及性及健康风险评估”这篇文章:文章中提到:

翻译为:由于汞的消除半衰期比较长以及儿童对汞毒性高度敏感,因此应避免用于长时间口服和作为儿科药物。所以家长购买这类产品需看清配料表。

同样受家长欢迎的还有外用的“**油”、“**水“,“**人”,这类产品主要宝宝呕吐、腹痛时涂抹腹部,或者口服几滴,很多家长觉得即使不内服,外用这类产品也比较安全放心。

其实不然。家长仍需看清这类产品的配料。例如,有些含有高浓度的酒精“Alcohol”,比例达80%,比我们临床使用医用酒精浓度75%还要高,宝宝皮肤娇嫩,酒精类制剂外用 *** 性大,我们也不推荐给用来给宝宝揉肚子;而且宝宝皮肤屏障薄,容易吸收酒精成份,如果短时间大量涂抹,容易造成酒精中毒。

再例如,有些产品含有樟脑,因樟脑对儿童有导致难治性癫痫的潜在毒性,所以在美国的OTC商品中樟脑浓度限制为不超过11%,但部分商品并未标注明确浓度,所以购买也需谨慎。

香港卫生署在2010年5月28日发布公告,提醒市民警惕使用某款“驱风油”,因其同时含有“樟脑” 和“水杨酸甲脂”两种成份,大面积使用或服用可造成严重副作用,尤其对于儿童更容易出现,“水杨酸甲脂”也容易使儿童患我们前面提到的“瑞氏综合征”,这个病致死率高达30%。

还有一些看了成份并没有比国内的药物高明。

比如某“**止泻粉”,成份就是冻干的“死掉”的乳酸杆菌、培养基以及赋形剂,效果可能还不如国内非常便宜的“乳酸菌素片”。

面包超人:“绿色面包超人”成分是:扑尔敏、麻黄碱和甘草提取物,“蓝色面包超人”成分:可待因、甲基麻黄碱,相信看了前面内容的爸爸妈妈,如果了解面包超人含有 “扑尔敏、麻黄碱、可待因”这些成份,也就不会对它那么热衷了。



Otriven婴儿滴鼻剂:成分是0.025%氢氧化赛洛唑啉,作用同前面我们说的萘甲唑啉、羟甲唑啉,通过收缩肿胀的鼻部毛细血管,来达到缓解鼻塞的目的,一些家长买来帮助宝宝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这款滴鼻剂的作用方式与伪麻黄碱相似。对于婴幼儿,如果毛细血管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对鼻部的正常功能是有一定影响的。对于小宝宝如果意外使用过量,还容易导致严重的中枢抑 *** 用。

国内相应的滴鼻剂虽然只有0.05%和0.1%浓度剂型的,但只有3岁以上儿童的参考使用剂量,基本上不会用于婴儿。

无比滴:日本无比滴火了一段时间,家长买来驱蚊或者蚊虫叮咬,每逢夏季卖得脱销。无比滴成分还有苯海拉明。

前面我们说过苯海拉明,是属于之一代抗组胺药,副作用相对较大,药典也明确规定新生儿、早产儿禁用。

宝宝皮肤比较娇嫩、皮肤屏障比较薄,如果大面积涂抹,吸收太多,容易引发毒副作用。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如果医生在开药的时候,给你明确说明了这个药虽然是不推荐给孩子使用的,但是目前孩子病情需要,需要超说明书使用,虽然可能存在副作用,但是不用的话,没有其他药物替代,孩子受伤害更大时,是可以使用的,比如阿司匹林。

当然,如果医生啥都不说,自己知识贮备不够,还在给孩子使用禁止用的药品,自己也说不出来所以然,那就坚决不用。比如尼美舒利,比如中药注射剂。


另外大家呼声更高的是,如果这些药都不能用了,那么到底哪些药可以用呢?


01

发热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对于发热最适合小宝宝的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3个月以上可用,布洛芬6个月以上可用,对于3个月以下的宝宝退热的主要方式是松解衣物散热(3个月以下孩子发热超过38℃时细菌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对于3个月以下宝宝家长也难以把握孩子病情轻重,所以必须看医生)。

对于发热,我们在家里能做的就是退热缓解孩子不适,使用贴退热贴可能更让宝宝不适,家长不妨在自己发烧的时候试试退热贴。


鱼腥草为什么被禁用,鱼腥草为什么会致癌-第1张图片-

02

鼻塞、流涕

海盐水喷鼻剂、生理盐水


孩子感冒后往往容易鼻塞,影响睡眠,鼻涕倒流到咽喉也会引起 *** 性咳嗽。

家长可以自己在家给孩子用海盐水或生理盐水清洗鼻腔,每日3-5次都没问题,尤其在睡觉前冲洗一次,给宝宝一个舒适的睡眠。

需要强调的是,更好使用成品的海盐水或生理盐水,更好不要购买洗鼻盐自配,因为自配时很容易污染,变成潜在感染源。


03

便秘

开塞露


孩子在引入辅食、如厕训练及初入学这三个阶段很容易发生便秘。便秘需要综合判断和诊疗,不能一味地通便和所谓的“消食”。

但如果宝宝大便干燥难排出时,可以应急使用一下开塞露。开塞露成份简单,也相对安全。

但应该注意不要长期使用,避免减弱孩子肛直肠敏感性,弱化排便反射。


04

呕吐、腹泻

口服补液盐Ⅲ


呕吐、腹泻症状本身是人体的防御反应,把病原微生物或有害物质尽快排出体外,所以我们也很少强制性给孩子止吐或止泻。

但呕吐、腹泻最怕的是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这时口服补液盐Ⅲ则是更佳预防脱水和补充电解质的用药。

需要提醒的是,更好不要在呕吐症状刚出现4小时内给孩子大量灌水,这样更容易诱发呕吐。

初发症状4小时内家长可以少量给孩子分次喝,如5-10分钟喝10ml。


05

烧伤

洁净的水、纱布、对乙酰氨基酚


轻度烧伤(注意,不是烫伤哦)后,之一步是:用流动的自来水或瓶装水冷却创面,时间更好不要超过5分钟,避免伤口浸渍,之后用湿纱布覆盖,纱布也不能太湿,同样也是为了避免伤口浸渍。

如果孩子觉得疼痛可以先给对乙酰氨基酚口服,减轻疼痛。

之后送到医院让医生评估伤口情况,并进行随访。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应避免使用冰块或冷冻冰水处理伤口,这样会使孩子更痛,也容易加深创面。


06

磕伤、擦伤

洁净的水、碘伏、棉签、纱布、绷带、百多邦或红霉素软膏

孩子好奇心强、精力旺盛,活动量大,膝盖、肘部等地方容易磕伤或擦伤。家庭处理一般磕伤、擦伤 *** 可按如下步骤:

1、如果有明显流血或渗血,先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轻压20-30分钟止血。

2、止血后可用流动自来水冲,瓶装生理盐水更佳,冲洗洗伤口;最新的研究表明,没有必要用碘伏、酒精等消毒一遍,消毒效果未必好,还可能延迟伤口愈合;

3、百多邦或红霉素软膏涂抹创面;

4、透气的纱布覆盖创面,避免伤口污染,每日一换。


07

湿疹

凡士林、不含香精的婴幼儿保湿霜、1%氢化可的松乳膏、西替利嗪滴剂、氯雷他定糖浆

家长都清楚对付湿疹最重要的是保湿,对于容易患湿疹或者已经有轻微湿疹的宝宝,可以涂厚厚一层凡士林或保湿霜。

如果湿疹严重可以涂抹最弱效的激素软膏,比如1%氢化可的松乳膏,依效果好坏逐级增加,但更好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如果孩子瘙痒明显难耐,可以口服抗组胺药物西替利嗪滴剂或氯雷他定糖浆。

西替利嗪国内说明书限制6个月以上宝宝才能使用,氯雷他定则限定在2岁以上人群。


08

抗过敏

西替利嗪滴剂、氯雷他定糖浆、EpiPen

对于容易发生过敏的孩子,家里则需备点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滴剂、氯雷他定糖浆,前面咱们也刚聊过。

如果宝宝有严重过敏反应史,下次接触过敏源可能会危害到孩子的生命安全,那么家庭药箱需要备一支EpiPen,即肾上腺素(epinephrine)自动注射器,但这个为处方药,需要医生评估后开具处方才能购买。


09

蚊虫叮咬、接触性皮炎

炉甘石洗剂、西替利嗪滴剂、氯雷他定糖浆、1%氢化可的松乳膏

孩子出去郊游、或者平日去公园等,容易被蚊子、各种小虫子叮咬。

叮咬后的瘙痒,可以用炉甘石洗剂。

叮咬后或接触有毒植物后皮肤出现皮疹。为缓解瘙痒,避免叮咬部位肿成一个大包,或者接触性皮炎皮损越来越严重,可以给宝宝口服抗组胺药剂,如西替利嗪滴剂、氯雷他定糖浆(注意:说明书的适用年龄,西替利嗪国内说明书限制6个月以上宝宝才能使用,氯雷他定则限定在2岁以上人群),皮损部位涂抹1%氢化可的松乳膏。

对于儿童,我们所有医疗措施都非常谨慎,以上所说的都是我们家庭应急措施用药。

在此之后,评估宝宝病情轻重尤其重要,所以我们鼓励家长在没有把握的时候,带宝宝到医院评估一下病情轻重,再给宝宝进一步的医疗处理。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家长会问,怎么没有看到医生推荐常备感冒、止咳药啊?

事实上,普通的感冒,到现在,医学发展到今天,并没有太好的治疗 *** 。

但这并不是表明,宝宝得了感冒就全完不管,家庭护理比如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充足的液体摄入及合理的饮食对宝宝的康复非常重要。

另外,家长把握不准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就医,因为有些疾病看起来像感冒,其实未必是感冒;有些看起来是像普通感冒但可能已经出现了肺炎。

面对孩子的疾病,不过于慌张,但也不要忽视症状,寻求医生专业帮助,什么时候都是合理的。


搜索「DrG科学育儿」WX号,回复 「辅食 」「发烧」「感冒」「咳嗽」 「腹泻」 「钙铁锌 」 「疫苗 」「痱子」「配方奶」「手足口 」「痱子 」等关键词,就能收到更多科普!建议每次输入单个关键词哦~ 现在去「DrG科学育儿」WX号 回复 「分月」还能获得按月龄的科学育儿指导哦!先来先得!

来找我【 DrG科学育儿 】imingbailema

标签: 鱼腥草 为什么 致癌 禁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