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米面窝窝头做法大全,黄米面窝窝头做法-万象-

黄米面窝窝头做法大全,黄米面窝窝头做法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27 0
壹粉食堂|和家人一起品尝的美食!什锦窝窝头,软糯甜香别有滋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互动编辑 王雪飞

哪种美食中

满满都是儿时的味道?

4月19日,壹粉“冯虚御风”向齐鲁晚报官方客户端齐鲁壹点情报站分享了一则美食情报,什锦窝窝头,适合和家人一起吃的美食~到底怎么做,快来一起学起来吧~

食材:红枣、红小豆、黄米面、江米面、玉米面、高粱米、麦仁、燕麦片丶红糖

*** 步骤:

1、将红小豆在电锅内煮15分钟,然后加入红枣、高粱米、麦仁煮7分钟。

2、将电锅内物品倒入盆内,加入黄米面、江米面、玉米面、高粱米、麦仁、燕麦片丶红糖,然后搅拌均匀。

3、团成大小适中的圆球,然后捏成一个个小窝窝,放入蒸锅内蒸25分钟即可出锅食用。

“小小的窝窝浓浓的情,美好的生活永不停。软糯甜香什锦面,全家品尝乐融融。”壹粉说,自制的什锦窝窝头,营养丰富,别有滋味。

如果您也热爱美食,喜欢分享,欢迎把您的美食小妙招、美食 *** *** 发送至情报站哦~

一起来传递美味,分享美食,还有机会获得头条推荐红包哦!

【参与方式】下载齐鲁晚报官方客户端――齐鲁壹点,在情报站编辑文字/图片/短视频/音频上传即可,快来情报站一起共度美好时光吧~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逝去的岁月(《老家》七 忆东井集中学)

逝去的岁月(《老家》七 忆东井集中学)

东井集是阳原县最西边的一个镇。阳原有句话叫东井集不在东边,西城不在西边。从名称上应该是沿袭山西时的称谓。东井集毗邻山西大同,历史上是货物集散地,曾有“二上海"之称,从这个称呼上可以想见当时的繁华与热闹。曾归属于山西,后又并入河北。从地图上看,此地是河北插入山西的一块,特别明显,故此地人虽属张家口,但和山西大同联系十分紧密。无论聘女娶媳,还是工作学习,抑或拉帮结派,生意往来多与山西关联。就是现在,这个乡的外出者,多数在山西。

东井集中学位于此镇北部,过去是最北,上镇中学须过一条泥泞异常的巷子。巷子两边过去是土坯民房,垃圾污水沿街倾倒,浊臭不堪。每到夏季,苍蝇群舞,遇雨天更是没法挪步。挨墙地势稍高,可躲污水泥浆,但稍不慎,便滑入泥淖,还可能四仰八叉。更具戏剧性的是,脚滑入泥浆,手扶着土墙,进退两难,最是狼狈。松手,亲吻泥汤,不松手,一点点下滑。最可怕的是,明知结果,不愿放弃,只能看着自己一点点坠落!

当时东井集镇中学为县四所重点初中之一,招收两个乡的学生,近三十个行政村,一届招两个班,每班50人。一个村有个能上此学校的人是村里的一件大事,好多村多年瞎子踢毛(踺)没一个。

当时我们村两届有七八个学生,算相当不错的,可惜多数没念完,各种原因缀学,如坚持下来,也都是大学生。不过现在上了大学的并没有缀学的混得好,因为他们大多成了大老板。

东井集中学当初设施十分简陋,物质贫乏的年代哪里都一样。各班男生和女生都一间大屋,南北两溜大通铺,木板铺设。由于人多,家里所带的褥子只能竖着对叠而铺,一人一小条,勉强而卧。贫富的差别什么时侯都有,条件好的底下是皮轧褥,上铺羊毛毡,再上来厚墩墩的棉花褥,高度可想而知。睡觉时他可以滑落,你却上不去,只能望坡而叹。

那时吃饭是个大问题,早晚每人两个玉米饼子,一大勺玉米面粥。中午两个黄米面窝头,一勺白水煮菜(一般是土豆熬茄子,净是汤)。虽说白水煮,但能煮出墨汁的颜色,学生往往从家自带咸菜就着吃。每周六有一大馒头,像小孩枕头,多数孩子舍不得吃,饿着肚子把馒头扛回家。

现在孩子绝对吃不了也吃不下。在那个没有副食的年代,人的食量出奇地大。尽管面都是粮库里多年的陈粮,既没粘性,也没了面味,有的是一种腐败的味道,但仍然吃下去,还不够吃。食量大的向女生那边要,饭馋的根本吃不下,饿肚子。那个年代沒有四处可买的,饭馆又下不起。所以我一直认为方便面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尽管现在叫垃圾食品。

每次打架一定与买饭有关。高年级的欺侮低年级的,个大的欺侮个小的,组团抱队的欺侮势单不合群的,镇里的欺侮村里的。

宿舍里有一种吸血虫,我们叫壁虱,白天在墙里的缝隙小孔内,晚上出来吸人血,多的时侯,随便用手从褥子上一抹便一层血色,甚是恐怖。夏季夜里睡不着便去操场上睡,去教室的桌子上睡。

冬季里每天每舍发一筐煤,不宿火,也不够烧,学生们自发偷煤,去地里捡玉米茬取暖。后来学校发现了,便发动学生有组织地去田里捡玉米茬,拾玉米杆,堆得小山一样。也算学生启发了学校,谁说老师只能教学生,从这件事上看,学生也可以给校方示范。

那时家长们大多不强调学习,老师也不天天盯着你做作业,学习似乎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比较自由。孩子们全是各村数得着的聪明伶俐虎,只是有的从小有志向,但大多没目的。听评书,看小说,贪玩的,爱好什么干什么。考试过后也有后悔的,有哭鼻子的,有下决心的,多没有恒心。有同学去图书馆借书看,后来把图书馆的书看完了。有的迷评书,三年中午没午休过。有的到街上看下棋,下午基本沒上过课。有的踢踺子,一节体育课踺子不落地……

打赌是当时的一种恶习。凡赌都与吃有关,有一口气能干吃十块臭豆腐者,有一顿可吃十份晚饭者,有一口气吃两罐头瓶盐莱者,千奇百怪,花样百出。

我亲眼目睹了吃十份饭的赌局。

星期六大多学生回家,饭票便余下了。设赌的和同学提前要下,晚上用来参赌。

十份饭便是二十个玉米面饼,每个饼有一公分厚。十大勺玉米面粥,满满一洗脸盆。

参赌者蹲于干枯的横木上,饼摞到腰部,粥盆放于地面。参赌者有大将之风,面不改色,不紧不慢,连说带笑着开始消灭玉米面饼。吃到一半下去时,我们都认为他不行了。只见他从树干上站直了身子,缓了缓,喝了一勺玉米面粥,又重新蹲了下去。速度依然不紧不慢,还是有说有笑,大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气度。就这样,在我们一群人的围观下,二十个玉米饼子全部装进了他的胃。还有一洗脸盆面粥呢!

这时他坐在了树干上开始喝粥,喝到一半,所有人都劝他放弃,他却笑笑,又开喝,真有醉卧疆场君莫笑,古人征战几人回的豪气。我们看着他一口一口把一脸盆粥喝了个精光。

此人在我上届,并没因此身体有恙,我不知道和他打赌的人的赔注是什么,只目睹了吃下了十份晚餐的壮举,真奇人也!

老师们虽管的不严,但讲课认真,谈话严肃。他们常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至今认为这是教育方面的一句至理名言。

学校的学生一届又一届地来了又走,走了又来。现在东井集中学几乎沒什么学生了,我的老师也大多老了或故去了,但他们上课时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时时浮现在脑海。

2019年4月12日

黄米面炸糕

一、做红枣馅,红枣清洗干净,泡透水上锅蒸十分钟,去核用刀切碎,加入白糖,少许熟面粉,搅匀备用。

二、大黄米面加入开水烫一下,搅匀,加入黄米面一半的糯米粉,揉匀成稍硬面团,做成窝头状,上锅蒸半小时。

三、蒸好的黄米面窝头放盆中,手蘸凉水踹面,面成柔软光滑面团即可。

四、黄米面团分成小剂子,手蘸凉水,剂子按扁包红枣馅。

五、六成油温炸两面金黄色即可装盘食用。

家乡的风味:黏糕

黏糕

快过年了,想起了吃黏糕。过年吃黏糕,图个吉利,黏高,年年高。

黏糕是用黍子面做的。黍子,我们这里也叫黄米。黍子面,也叫黄米面。 黍子是小杂粮,产量不高,一亩地收个二、三百斤就不少了。黍子不当粮,人们也不多种,有了闲地,种上几分地,过年蒸年糕,吃个改样儿。黍子和谷子一样,可春播也可夏播。我家老母亲会做黏糕,总不忘提醒父亲,留点儿地,种点儿黍子,过年蒸年糕。

说是过年吃黏糕,实际上在正月十五和二月二才做黏糕吃。我不会做黏糕,常见老母亲做黏糕时,先把黄米面蒸成窝头,等窝头不烫手了,趁热掺些白面揉到一块儿,用笼布蒙上,放在火炉旁。老母亲说是丝一丝,就是发发酵。吃的时候,再做成小圆饼,里边放点儿糖,煎一煎,外焦内软, 粘、香、甜,很好吃。有时候,把黄米面掺上枣,蒸成黏枣窝头,也好吃。黏糕好吃,但不能多吃。老母亲说,黏糕沉,不好消化,少吃点儿。

在我最早的儿时记忆里,我家也用米谷菜籽磨的面做黏糕。原来,我家有两片闲宅基,我刚拿动铁锨,爷爷就带着我翻地,拣出砖头瓦块,整成一个一个小畦子。下雨了,就撒上米谷菜籽。米谷菜的嫩叶可以做菜,老叶子可以晒成干菜。米谷菜籽磨成面,比黍子面粘性大,更好吃。那时候,遇上风调雨顺,我家也收上个二十斤、三十斤的米谷菜籽。米谷菜是一种古老的植物,它耐碱、耐旱、适应性很强,现在很少看到这种作物了。

作者赵金海

2016年12月22日

千城百县看中国|尝冀菜:涞源枣云糕

视频加载中...

枣云糕是河北涞源特色美食。精选当地特产优质黄米面,将其揉成窝头状,蒸熟后把焯水去核的红枣平铺在上面,切成厚片,炸至金黄,香甜可口的枣云糕便出锅了。

制片人:马宝军

策划:杜屹然

统筹:张青

编导:李聪

新媒体编辑:郑玉刚 杜利伟

监制:马宝军

供稿来源:保定新闻传媒中心

鸣谢: *** 保定市委宣传部

中国新新闻电视网(CNC)出品

比窝头柔软、比肉包营养,秋天干燥抓紧吃!健脾养胃“黄金”糕

自从《舌尖上的中国》大黄米馍馍播出后,藏在深山无人识的大黄米面,就走进大家的视线中了!

美美一直对大黄米面念念不忘,作为南方人,对这些北方的食材真是缺少了解,特意去了解了下,才知道大黄米面还真是个好东西呢!

虽然是粗粮,但大黄米面的口感,却是粗粮中最细腻的一款了。

黄米面是大黄米研磨成的细腻的粉,它属于性微寒的食材,所以尤其适合秋天食用。

秋季经常吃点大黄米面,可以使人呼吸顺畅,去肺热,起到滋阴润肺的功效,大黄米面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润肠通便,对秋季干燥引起的便秘很有帮助。大黄米粉的营养特别丰富,适合长期患病、体质虚弱、健脾健胃、缓解阴虚症状、失眠和睡眠质量差的人食用,秋天吃它好处多哟。

南方人对发面的食物都不太擅长,所以美美每次做馒头包子类,总是有朋友不感兴趣,所以美美今天就用大黄米面来做个简单又好吃的红糖大黄米糕 ,不用发酵,无需揉面,比窝头柔软、比肉包营养,秋天干燥抓紧吃!健脾养胃“黄金”糕!

添加了红枣,红豆,葡萄干的大黄米糕,不仅营养更丰富了,口感也是超级棒呢!不用加糖都特别好吃!软软糯糯细腻爽口,趁秋风正好,收藏起来,长假可以给家人试试哟!

【红糖大黄米糕 】

糯米粉 400克(分两次) 大黄米面 500克(分两次) 粘米粉 100克(分两次) 红枣 150克 葡萄干 50克 红糖 60克 红豆 200克 冰糖 20克 温水240克

食材都准备好。大黄米面如果没有的话,那就用玉米粉代替吧。

首先将红豆加入冰糖放入电饭锅中,用煲汤键煮熟。

煮红豆的时候,同时可以将红枣放在上面一起蒸熟。

蒸熟的红豆趁热倒出来,用擀面杖捣成泥,一边捣,一边将核去掉。

葡萄干稍微启程小颗粒,我家刚好有浆果小包,好几种浆果一起混合使用也可以。

三种面粉混合,加入所有的浆果碎,加入红糖、红枣泥和红豆,一起拌匀成比较稀的面糊。

将面糊用筷子夹成一团,放在刷了油的盘子里,用筷子稍微整理下,成圆饼状,放入蒸锅,大火蒸20分钟就可以了。

蒸好的红糖大黄米糕 热吃凉吃都好吃哟,热吃更柔软,放凉了后口感多了一分筋道弹牙,喜欢吃粗粮的朋友绝对一吃就会爱上它!不用放糖了也会越嚼越香呢!

我的退休慢生活:杂粮馒头,喧软筋道,越嚼越香;黄米窝头,软糯香甜

退休了,过上慢生活了。

从北方来到江淮大地已经十多年了,当地以大米为主。

但对我来说,馒头一直割舍不掉,是抹不去的记忆,每周都要蒸上两锅。

外边也有卖馒头的,但是与自己蒸的还是味道不一样,退休后一直自己蒸馒头。

馒头是北方人最常吃的主食之一,作为河北人,更是对馒头情有独钟。

一提起馒头,脑海中就浮现又大又白又圆、喧软香甜的大馒头。

小时候,妈妈蒸一锅馒头,掀开那一刹那,满屋子都是馒头那浓浓麦香和丝丝香甜味儿。

迫不及待抓起一个,双手托着烫手的馒头,一边哈气吹着,一边两手倒腾,不吃菜不沾酱,几口就能吃一个,满满的满足感。

放学回家,饿了,如果能找到一块馒头,掰成两半,中间抹一点点香油,捏一小撮盐撒上,再合在一起,咬一口,嗯,那个香呀,半闭着眼,几口就吃完。

小的时候,家里吃商品粮,供应的白面是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七十是玉米面、小米或大米,记得有时候还蒸过里边是玉米面,外面包一层薄薄的白面的馒头。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讲究健康,讲究吃杂粮,所以白面馒头蒸的比较少,一般都是蒸杂粮馒头。

这次粗粮细作,做馒头时加了玉米面,黑全麦粉,藜麦,奇亚籽,红枣,丰富食材种类,这样做出来的馒头更营养、更健康。

取一个小锅,加一碗水,水开后加藜麦、奇亚籽,稍煮片刻,关火。

加玉米面,搅拌成大絮状,放置不烫手,加白面、黑全麦粉,酵母,水,和成面团。

发酵至两倍大,将面团揉匀,分成小剂子,揉匀实,中间塞了两颗大枣,整理成馒头状。

蒸盘还有几个位置,取了点黄米面加三分之一的玉米面,加水搅拌成手一攥成团的状态,加大枣做了几个黄米窝头。

放蒸箱,二次醒发十分钟,蒸熟。

出锅喽,哈哈,卖相不太好哟。

但是,都非常好吃哟。

黄米窝头,黄澄澄,咬一口,弥漫唇齿的软糯香甜,枣香浓郁,滋味妙绝。

杂粮馒头,蓬松暄软,非常筋道,越嚼越香,超满足。

杂粮馒头,黄米窝头,好吃又健康。

大家喜欢我做的吗?


嗨,我是丽日晴风。

邂逅风花雪月的浪漫,悠享安闲自在的时光~~

感谢您的浏览与关注。

如果对您有所帮助,请关注我并顺便点个赞哟。

拉丝粘窝窝的做法分享,你见过这种做法吗,吃过吗?

大家好,这里是【美味厨娘宝宝】,每天都会给大家分享一道或多道美食,感谢大家的观看与支持。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甜甜糯糯好吃的【拉丝粘窝窝】。


窝窝头在现在的年代已经很少见了,但是在以前的年代吃窝窝头是最常见的,甚至能吃上窝窝头,都是有点钱的人家。窝窝头是用玉米面做成的属于粗粮,在我们父母那个年代,白面是很少见得,一年可能就是过年的时候吃一次白面,其它时候都是吃的粗粮面食。


窝窝是粗粮,一般人都不喜欢吃,可能也就我们爷爷辈的还会想念那个味道,然后去做着吃吃。但是现在的面粉里面都是经过细加工的,比以前的要好吃多了。但是不管现在面粉的改变有多少,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还是不喜欢吃,不用说粗粮窝窝了,连白面馒头都不喜欢吃。


但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个拉丝粘窝窝是比较特殊的,北方人们比较爱吃,我们年轻人也比较爱吃,我是90后,我就特别爱吃。吃起来有粘粘的感觉,和窝窝头完全是两种口味两种感觉,比窝窝头好吃爆了。

黄米面窝窝头做法大全,黄米面窝窝头做法-第1张图片-


今天做的拉丝粘窝窝里面会用到一种黄米面,很多人以为是玉米面,其实不是的,它的名字就是叫黄米面,也叫糕面,在北方还用来做糕吃,它的作用就是煮熟后会很黏。一般在北方有喜事的时候都会用它来做糕吃。而且在我们老家高考的前一天会用这个面做糕吃,寓意着高中。所以这个面在北方是常见的,它的颜色是黄色的,手感不是很细腻,但是吃起来味道好吃,不过不能多吃哦,多吃不容易消化。下面就给大家分享用黄米面做的窝窝吧!


一、拉丝粘窝窝

1.首先准备洗好的大枣,去核再切成小块备用。

(不嫌弃麻烦可以把枣做成枣泥,然后放进去,口感会更好,也可以换成蜜枣,吃起来味道会更甜,蜜枣的甜。)


2.碗中放入两碗糯米面粉,再放入一碗黄米面,再放入一小勺的白糖,再倒入切碎的大枣,然后搅拌均匀。

(一定要加入糯米面,或者白面也可以,如果不放,做出来会很粘,而且蒸出来以后直接是摊在一起的,没有形状。)


3.倒入开水烫面,一边倒一边用筷子搅拌,搅拌成棉絮状。

(水不要倒太多,面团和得要稍微硬一点,刚好可以和成团就行。面和的太软也会导致蒸出来是摊在一起的。)


4.晾凉不烫手,再用手和成面团。


5.不用醒发,直接用手揪一块,然后团成窝头的形状。

(全程不用醒发,注意也不需要放发酵粉,和好以后直接用手揪下来,一块一块地做,也可以搓成长条用刀切成均匀的大小。)


6.放入蒸锅,上汽用大火蒸20分钟即可出锅。

(不放心,怕不熟可以多蒸一会,25分钟左右出锅也可以。)


7.甜甜糯糯好吃的拉丝粘窝窝就做好啦!

(黄米面做出来的美食属于硬性食物,吃多容易肚胀不容易消化,而且会伤到胃,所以一次尽量不要吃太多。做的时候也不要做大多,因为如果做的多了,第二次热出来的口感就没有之一次的好吃啦!)


今天的甜甜糯糯好吃的拉丝粘窝窝的做法分享就到此结束啦,感谢大家的观看与支持。你学会了吗?欢迎一起来讨论哦!有喜欢的家人们,可以点赞,关注加分享哦!再次感谢大家的观看和支持,我是美味厨娘宝宝。后期还有更多的美食分享,最后祝愿大家每天都有美好的一天!

故乡的味道




老家人从寿光带来了扒谷,又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从年幼离开家乡,眨眼已几十年的光景了。不只是我,还有父母亲共同的回忆——

扒谷

母亲吃了老家人从寿光带来的扒谷以后说,怎么没有原来那个味儿了呢?母亲小时候,姥娘的村里有一户杨大爷家平时做豆腐,冬天快过年的时候就做扒谷,因为那个时候扒谷很贵,一般人家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吃。杨大爷个子很矮,他卖豆腐时挑着长长的、弯弯的扁担,与一般人家的扁担不同,前后两个箩筐装着豆腐,走起来扁担一颤一颤的,很有节奏,像是演戏的一样。村里人都说他挑扁担绝了。他的老婆子,个子更矮,村里人都叫她矮(yiai)子水儿,但是矮子水儿很能干。他家的扒谷做不上卖,买扒谷要到他家里去买,买不上的就到王高集上去买了,王高集上有人叫卖“扒谷了(liao)”。

在杨疃,扒谷是来客人、过年必备的一个菜。姥娘家过年照例要吃扒谷,扒谷在姥娘家是上席的大菜。年幼的母亲常去杨大爷家看他怎么做扒谷。先把绿豆泡的和发豆芽似的,泡大了,把新鲜的菠菜洗干净切碎,然后把泡好的绿豆、切好的菠菜放到一个盆里。一个人用舀子往石磨眼里边舀,另外一个人推磨。菠菜用的是崔家庄的菠菜,崔家庄的菠菜在附近很有名气,“崔家庄、菠菜汤,不喝不喝又舀上。” 菠菜、绿豆磨好了以后团成团子,上笼蒸熟。到吃的时候再做。蒸好的扒谷像青团,但颜色比青团淡,又像抹茶圆蛋糕。菠菜脱去了生涩味,和绿豆同色系搭配,不同材质的碰撞,味道更丰富柔和了。当我在早春尝试用浅豆绿的围巾搭配墨绿色大衣时,我又想起了故乡的扒谷,故乡人在多年前就深谙色彩学了,可见美源于生活。


扒谷的妙处还在于它能吸收别的食材的味道,炒扒谷时有人喜用肉、辣椒爆锅,最后搁芫荽。母亲仍然是沿用姥娘的做法,扒谷炒粉条。母亲说,原来小时候吃的杨大爷家做的扒谷细,现在的粗。母亲记忆中最清晰、最深刻的还是小时候扒谷的味道啊。因为那以后紧接着就是三年自然灾害,后来又是十年浩劫,母亲上学、当老师,后来又成家,随军,扒谷已成为遥远的记忆,而做扒谷的一家人后来也不知怎么样了,母亲再也没有吃过他家的扒谷。姥娘也早已离开了我们多年了。母亲现在不管怎么做都不再是姥娘那时的味道了。在这个驴打滚儿的春天,来自土星的我路过点心店,看到有青团在卖,很久没有吃甜点的我之一次吃了青团,这再次让我想起了故乡的扒谷——

年糕

年糕各地都有,但是在我认识的在泰安的寿光人中,母亲是做年糕做的更好的了。今年春节前,父亲说母亲又在到处去送年糕了,每年这个时候,母亲照例给几位亲戚、老乡、好友家送去她亲手做的年糕。杨画家用手托举着母亲递给他的年糕,来回转悠着看,杨画家的母亲是九十多岁时走的,他再也吃不到自己母亲亲手做的年糕了。他的夫人和母亲说,明年我做年糕时,你到我家里来,教我做。


当我吃着母亲做好的年糕,突然间想到,我和妹妹都不会做年糕啊,难道以后母亲做年糕的技术要失传了吗?有人浪迹天涯,生活在别处。有时,也许宝藏就在我们身边呢。我想是到了该学学怎么做年糕了的时候了。

母亲是年年都要蒸年糕的,我就以为年糕是年年有的。我从未想过总有一天会吃不到母亲亲手蒸的年糕了。不光年糕有一天会吃不到,母亲蒸的馒头、烙的饼、包的包子,有一天都会吃不到了。以前竟然从未想过这些。姥娘教给母亲做年糕,我再跟着母亲学做年糕,不知道将来我的孩子还会不会想学做年糕?姥娘未曾给我留下过什么金银珠宝,不过这不就是传家宝吗?

年糕是黍子米磨的粉蒸的,黍子面就是黄米面。把红枣和黍子面团成窝头,出锅时,趁热把年糕粘成一对儿一对儿的,叫对糕。可以用冰箱冷冻起来。吃的时候切薄片儿,用油一煎。年糕本就有黍子面的香甜,爱吃甜的还可以再蘸白糖。或者只是单纯的蒸一下也可以,切成一片儿一片儿的薄片,放在篦子上馏好了,用筷子挑起来一卷就直接吃了。

母亲蒸年糕总是舍得放很多枣,所以枣的甜香就足够了,并不需要再另外蘸白糖。早年间小孩儿从腊月里就盼着过年,“过年好,过年好,吃谷扎,穿新袄,吃年糕,放鞭炮。”过年做好的年糕是放到瓮里,不噶收地吃,十五的时候拿出来,年糕有的时候都长毛了,但是也都馏一馏吃了,因为它是一个稀罕物。打囤时也用年糕,二月二这一天,在天井里用草木灰围一个圈儿叫打囤,盼望着第二年丰收年,多打粮食装满囤。在那圈草木灰上也放上年糕。

年后我和母亲一起又做了一次年糕,母亲把面盆里放的满满的黍子面和枣,都快漾出来了,她要给因为疫情无法回国的妹妹留一些,仿佛也为她保留了一份年味。

蛤?

前几年母亲查出尿酸高,我寻思母亲以前是不是吃什么海鲜吃多了?母亲的村子濒临渤海莱州湾,每到这个时候就像是收庄稼似的,煮得红通通的大海蟹、还有像花一样摆着的大对虾在街上卖,到处都是。但母亲小时候经常吃的,也不过就是蛤?、虾酱、虾皮这些而已。有时在宴席上看到不肯自己动手扒大虾的人,我就想起在深秋的夜晚,昏黄的煤油灯下,在堆得小山似的蛤?前,那个埋头扒蛤?的年轻时的母亲。

没来暖气前的这几天是全年中家里最冷的时候,我都穿上棉袄了。我问母亲那时扒蛤?手冷吗?母亲说冷,连炉子都没有。就是用穿玉米的环锥,带着尖的环锥,一个弯钩握在手里,撬开张着嘴的蛤?。蛤?是那种黑皮的麻蛤?。生产队第二天一早就开着拖拉机来收蛤?肉,所以必须连夜扒出来,放到筐子里盖好,别让老鼠吃掉。母亲说我大概三四岁时,有次在外面玩,回家后看到吊子里炖了蛤?肉,说“又吃蛤?肉”,就一脚把吊子踢翻了。这件事我完全不记得了。我小时候不喜欢蛤?的味道,年幼的我哪里知道母亲扒蛤?的艰辛啊。

前段时间,海边的好友给我寄来晒干的海货中就有两罐蛤蜊干,还未开封,蛤蜊味已涌上舌根。如今虽然我的脚底沾着异乡的泥土,但在潜意识的味蕾中却仍残存着故乡的味道。我把蛤蜊干给母亲带去,这是她的老朋友了。

谷锥

王高集上有杠子头火烧、芝麻烧饼,都是母亲小时候那个年代的美食。在十几年前,母亲回老家再去吃时,也不再是原来的味道了。原来的是新麦子,用石磨磨三道面,杠子头火烧是两个男青年用杠子压面,压得很结实,面很硬,好像一点水分也没有,可以放很长时间也不坏。芝麻烧饼是泥巴炉子里面贴上烧饼,一面是平的,另一面是沾了芝麻的,烤好后鼓起来。现在那样的泥巴炉子也不知道有没有了。还有一头用竹签串起来卖的签子馍、白菜肉的和白菜素的三角包,因为包子头有尖又叫老婆脚。姥娘家孩子多,三个孩子各分一角吃。姥娘赶集回来,有时会买一串糖果子,用笘(shān)串成一串的糖果子是油炸的,有的是放糖的,有的是放盐的。也是几个孩子分开吃。不过这些大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吃的,越捞不着吃的孩子觉得那些越香。但是母亲最怀念的还不是这些。

听二舅说,母亲小时候经常叫唤着和姥娘要烧谷椎吃,我好奇地问,什么是谷锥啊?母亲说,就是一小块面攥成圆锥形,做好了饭,在窠箩里一烤,草木灰还带着火星,把谷锥埋在草木灰里。我问,好吃吗?母亲说,面烤了当然香了。把谷锥煨熟了以后,从灰里边掏出来,谷椎很热,用手扑拉扑拉灰,然后母亲把谷椎掰开和三姨分着吃。我问母亲,你一哭问姥娘要谷锥吃,姥娘就给你吗?母亲的眼圈红了,说,很少。那时的地很薄,靠老天爷吃饭,每家每人才有二十多斤麦子,要用细粮才可以搓成谷锥。母亲可是姥娘最疼爱的最小的孩子啊。

现在我每次离开家,母亲总是给我带上大包小包吃的,多多地带,唯恐少了什么。我已经那么大的人了,还经常吃到母亲亲手做的饭、母亲亲手种的无花果;穿着母亲亲手缝的棉坎肩;盖着母亲亲手做的棉被。母亲是想把她小时候没捞着吃的谷椎都给我啊。

我在故乡只是幼年时生活了很短的时间,故乡的味道大抵都是通过母亲的口口相传,亲手烹制才传递到我的耳边、舌尖的。故乡对我来说也越来越遥远了,但是这些食材的出现,突然间又能把故乡拽回到我的舌尖上。我未曾说过故乡的味道是美食,此故乡的味道之美也许是异乡的人难以体会到的。谁没有自己的故乡?谁又没有自己的母亲呢?故乡的味道早已超出了食材本身,打上了乡情、乡愁深深的烙印。我把母亲的 *** *** 都详细记录下来,像祖传秘方一样保存起来,不管何时何地我都能让故乡的味道复活。

腊月23小年,家家户户蒸“红枣粘窝窝”,粘、糯、香甜,不塌陷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小年”在我们山东,家家户户都会蒸上一锅粘窝窝,用来祭灶神。


刚出锅的粘窝窝,冒着热气,咬一口,粘、糯、香甜,加上红枣的清香,吃上一口绝对让你停不下来。


每年家里总是会多蒸一些冻起来,油炸、煎、烤、或者是回锅再蒸一下都好吃。


祭灶神

小年起源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是我们北方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


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蒸粘窝窝祭灶“小年”, 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祭灶神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粘窝窝色泽金黄,香甜软糯


在我们山东粘窝窝就是用来祭灶神的,粘窝窝又叫年窝窝,代表着年味,象征着过年的色彩和味道。


山东做年窝窝用的是黍谷子脱皮磨成粉的黄米面,并不是南方用的糯米磨成粉的糯米面,所以我们做出来的粘窝窝色泽金黄,口感粘糯,也寓意新一年的财富和平安。


粘窝窝是黄米面加上红枣 *** 的,所以一定要选用黄米面,当然选择红枣也是有讲究的,大枣不能用,太大,一定要选用小红枣,这样才会让每个粘窝窝里面都有很多的红枣,咬一口粘窝窝,香甜、粘糯加上红枣的香甜才好吃。


粘窝窝所需材料

黄米面1000g、小红枣500g、温水适量


*** 步骤

  1. 煮红枣

红枣洗净,放锅内煮5分钟,捞出放凉备用。

黄米面和红枣混合,加入温开水


2.黄米面、煮熟的红枣放入盆中混合,慢慢倒入温开水,和成面团。(面团软硬程度请往下看)

窝窝头底部戳出一个洞,方便蒸熟。


3.取出一块拳头大小的黄面团,揉成圆团,整理圆锥形,底部用手戳一个圆洞,依次做完全部面团。


4.锅内放水,大火烧开,蒸屉上放不粘笼布或者白菜叶、荷叶防止粘,开锅后放入做好的粘窝窝。

刚出炉的粘窝窝

5.锅内放入粘窝窝,大火烧开,转中火,30分钟,关火5分钟后开锅就可以开吃了。


粘窝窝之番外篇

粘窝窝这样吃,也很好吃,超级nice,


1.做好的粘窝窝放凉,装袋子里冻冰箱,吃的时候蒸锅加热,和刚蒸出来的一样好吃。


2.放凉的粘窝窝也可以切成片,放油锅里小火慢煎,煎至两面金黄,也很好吃。


3.锅内放油,烧到8成热,粘窝窝切成厚一点的片,放锅里油炸也很好吃,有的地方叫炸年糕。


4.(自创)粘窝窝放凉切成薄片放烤箱烤十分钟,也很好吃,外脆、里嫩,香香甜甜。


------------------------------------------------------------------------------

重点”敲黑板”看下面


Tips之你问我答:

1.粘窝窝可以用大枣吗?


答:不可以,大枣太大,如果用大枣,粘窝窝里面就放不下很多的枣,这样影响口感,也会影响美 观。


2.可以用热水吗?


答:不可以,粘窝窝本来就是粘米面,如果用热水,水太热会把黄米面烫熟,不容易操作。


3.为什么我做的粘窝窝容易塌陷?


答:和面一定要用温水,面团不能太软,稍微硬一点,这样蒸出来的粘窝窝才不会塌陷,软硬程度 只要用手能捏成面团不散就可以的。


4.红枣煮过了怎么办?


答:红枣煮过和面团里面,容易揉烂,不易操作,如果真的煮过也没有关系,可以单独和面,面团 捏成圆锥形以后,在把红枣放到表面,按进去就可以,这样做样子好看,但是会影响口感,做 粘窝窝好吃的窍门就在,每一口当中都有黄米面和红枣,香甜、软糯。


宗健说营养:

粘窝窝不但好吃,营养也很丰富,但是也不能够多吃,至于为什么,请接着往下看:


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并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C,并且含有微量的钙和 蛋白质。


脾虚、贫血的人可以多吃一点红枣,民间还有“日食三颗枣,百岁不显老”之说。


红枣可以泡水、煮粥、熬汤、泡酒、煮鸡蛋,也可以干吃或者做成枣泥都是可以的。


比如红枣乌鸡汤、红枣桂圆莲子汤、银耳汤、红枣枸杞泡水都是不错的选择。


黄米面:是黍谷子脱皮磨的成粉,色泽金黄、熟了以后口感粘糯。


黄米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族,手脱皮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族,可以多吃 一些黄米面等杂粮。


黄米面好吃,但是不能多吃,尤其是脾胃不好的,晚上更应该少吃,吃多了不容易消化。


好了絮叨了这么多,是不是觉得粘窝窝特别简单,那就赶快去做吧!


我是宗健,一名专注美食的营养师,喜欢记得关注我哦!谢谢!!

#天南地北大拜年#

标签: 窝窝头 米面 做法 大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