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种小吃一直很火:炸糕,这其中京天红炸糕更是老字号中的网红了。我一直很想买来尝尝,但是因为地方太远,只能心心念念种草了很久。前段时间发现家附近新开了一家,可把我高兴坏了,马上去买来尝尝,当时还排了很长时间的队才买到。迫不及待尝一口,咬起来外皮儿“咔嚓咔嚓“响,里面却软糯无比,甜甜的豆沙馅,真是满足。
不过和同事分享炸糕的时候,也了解到这个小吃在各地有不同的做法。内蒙古中部有咸口的炸糕,一般是韭菜豆腐,也可以放胡萝卜啥的;也有把绿豆煮好剁成茸,放点盐和花椒粉也很好吃;还有白糖馅的,咬一口,糖汁儿顺着手指往下流。
除了馅,外皮的做法也各不一样。有用普通面粉做的,还有普通面粉和糯米粉混合的,也有全部用糯米粉的,还有用黄米面的。
但是不管什么做法,在家做都很简单。今天就分享给大家炸糕的做法,有空在家试试,趁热吃比外面买的好吃多了。
炸糕(纯糯米粉版)
(分享自豆果美食认证达人幸福de眼泪爱美食)
【准备食材】
糯米粉 150克,酵母 1.5克,细砂糖 10克,红豆沙 适量
温水 (我用新良糯米粉,放了130克水) 100—150克
【详细做法】
1、所有材料混合,揉出一个比较柔软的糯米团,盖上盖子醒发30分钟。
发好就这样,变成原来的两倍大即可。因为是温水和面,我的室温24度,30分钟就发好了。
2、分成六份,包上豆沙馅。放在刷了油的平盘上,表面盖上保鲜膜防干。
静置10—15分钟比之前大了一点点就可以炸了。大了以后表面会有些洞洞。
3、提前把油锅中小火加热,筷子放进去看到有非常细小的泡泡就可以了。然后糯米团放进去炸,还要勤翻面。炸到两面金黄,浮起来,中间也鼓起来就熟了。
出锅就开吃吧,趁热吃才是更好吃的。
因为考虑到糯米粉不好消化,这里也分享一个用面粉做的炸糕吧,白糖馅的
油炸糕(纯面粉版)
(分享自豆果美食认证达人风中小荷 )
【准备食材】
面粉(和面用) 80g,水(和面用) 200g,糖(和面用) 20g
面粉(做糖馅儿) 10g,白糖(做糖馅儿) 30g,植物油 500ml
【详细做法】
1、清水加人20g白糖放锅中烧开,倒入80g面粉。
- *** 面团时要放糖,否则炸的时候不容易上色
2、转小火,用筷子把面粉和水搅拌均匀,粘在锅底的面可以用锅铲帮忙呛下来。搅拌至均匀无干面的时候关火。
3、把面放凉至不烫手的时候,手上沾油揉面,揉至十分光滑的面团。
- 揉面的时候手上多沾油,否则易粘
4、另取小碗,放入面粉和糖混合均匀做成糖馅儿。加面是为了让炸制过程中融化的糖粘稠度更高以免流出。
5、面团揪成35克的小块,中间捏出窝,放入白糖馅儿,包裹严实,拍成面饼状。
6、油锅烧至插入筷子起泡的程度,放入油糕胚子,炸至金黄色捞出。
另外,还可以用黄米面做成黄米炸糕,或者把绿豆煮成糊做成绿豆炸糕,这个的做法我下次分享给你们吧!
家庭自制油炸糕我是豆果美食,每天都会给你们分享最靠谱的菜谱
关注我,想吃什么就告诉我,我教你做呀!
家中大黄米还有一些,趁着人多自己做一些油炸糕。
大黄米也叫做软黄米。山西中部一般将大黄米磨成的面称之为糕面。家里人喜欢吃杂粮,所以买了一台小型的打粉机,玉米面、绿豆面什么的基本都是自己来打。
完全用大黄米做出来的糕面偏硬,所以在打粉的时候稍微添加了一些江米。两种米混合出来的糕面更为细腻,色泽也偏白一些。这次选择的江米和黄米的比例大致在1:4。
面粉当然是越细越好。用打粉机打磨的时候需要注意时间。家中的这台机子设定的最短时间是一分钟。实际上只需要二十秒左右即能达到需要的效果。
打好的糕面
油炸糕的 *** 其实和饺子一样。要注意一点就是糕面和面用的水的水温大约在三十度左右。为了这个水温,还差点用上温度计,结果被传统老法打败了——直接用手测量。
水一边倒一边搅动糕面,将糕面做成絮状后停止倒水。
坐锅烧水,水开之后将絮状的糕面放在蒸笼里,蒸笼底部更好放一层笼屉布方便取出,大约蒸四十分钟即可。
将蒸好的糕面连同笼屉布一起取出之后,用凉水拍打笼屉布,这样的作用是方便糕面与笼屉布分离。
取少许碱面,用凉白开稀释,然后倒入少许油。和面的时候用手沾上少许,这样就可以让面不再黏在手上,将糕面和到柔和发光即可。
油炸糕用的馅料主要用红豆沙和枣泥 *** 。红豆和大枣上锅蒸熟,将枣核剃掉。然后像捣蒜一样将红豆和大枣变成泥状物。剃枣核真是一件麻烦事,所以偷懒少放了一些大枣。
包好的油炸糕
家中用的是老式的铁锅,总觉得这种锅用着顺手也方便掌握时间。锅中倒油的量应该可以将油炸糕盖住。一直保持小火,锅中稍微有烟飘出即可将油炸糕放入。每次炸的量应该根据锅大小来决定,油炸锅过多容易在锅中粘连,虽然也能熟但是容易炸焦。
油炸糕进行时
油炸糕入油之后需要翻动,待一面金黄并出现气泡的时候就需要翻到下一面。更好的油炸糕就是两面金黄并且表面气泡均匀。
出锅
刚出锅的油炸糕更好放置三分钟左右。虽然刚出锅就可以食用,但是温度过高的食物对食道有伤害。而且油炸糕稍微晾一会之后,表皮也更清脆,样子也要比刚出锅时更好看。
上筷
入口
油炸糕虽然在资料中说在我国北方很多省份都有,可能我走的地方太少,现在还是觉得家乡这边售卖油炸糕的摊贩较多。总的来说油炸糕的 *** 不算复杂,就是稍微费手。但是为了这最后的一口嘎吱声,也不算白费一番力气。
做油炸糕的小窍门:面粉里它颜色才会金黄,馅里加它才不会露馅北京有种小吃一直很火:炸糕,这其中京天红炸糕更是老字号中的网红了。我一直很想买来尝尝,但是因为地方太远,只能心心念念种草了很久。前段时间发现家附近新开了一家,可把我高兴坏了,马上去买来尝尝,当时还排了很长时间的队才买到。迫不及待尝一口,咬起来外皮儿“咔嚓咔嚓“响,里面却软糯无比,甜甜的豆沙馅,真是满足。
不过和同事分享炸糕的时候,也了解到这个小吃在各地有不同的做法。内蒙古中部有咸口的炸糕,一般是韭菜豆腐,也可以放胡萝卜啥的;也有把绿豆煮好剁成茸,放点盐和花椒粉也很好吃;还有白糖馅的,咬一口,糖汁儿顺着手指往下流。
除了馅,外皮的做法也各不一样。有用普通面粉做的,还有普通面粉和糯米粉混合的,也有全部用糯米粉的,还有用黄米面的。
但是不管什么做法,在家做都很简单。今天就分享给大家炸糕的做法,有空在家试试,趁热吃比外面买的好吃多了。
炸糕(纯糯米粉版)
(分享自豆果美食认证达人幸福de眼泪爱美食)
【准备食材】
糯米粉 150克,酵母 1.5克,细砂糖 10克,红豆沙 适量
温水 (我用新良糯米粉,放了130克水) 100—150克
【详细做法】
1、所有材料混合,揉出一个比较柔软的糯米团,盖上盖子醒发30分钟。
发好就这样,变成原来的两倍大即可。因为是温水和面,我的室温24度,30分钟就发好了。
2、分成六份,包上豆沙馅。放在刷了油的平盘上,表面盖上保鲜膜防干。
静置10—15分钟比之前大了一点点就可以炸了。大了以后表面会有些洞洞。
3、提前把油锅中小火加热,筷子放进去看到有非常细小的泡泡就可以了。然后糯米团放进去炸,还要勤翻面。炸到两面金黄,浮起来,中间也鼓起来就熟了。
出锅就开吃吧,趁热吃才是更好吃的。
因为考虑到糯米粉不好消化,这里也分享一个用面粉做的炸糕吧,白糖馅的
油炸糕(纯面粉版)
(分享自豆果美食认证达人风中小荷 )
【准备食材】
面粉(和面用) 80g,水(和面用) 200g,糖(和面用) 20g
面粉(做糖馅儿) 10g,白糖(做糖馅儿) 30g,植物油 500ml
【详细做法】
1、清水加人20g白糖放锅中烧开,倒入80g面粉。
- *** 面团时要放糖,否则炸的时候不容易上色
2、转小火,用筷子把面粉和水搅拌均匀,粘在锅底的面可以用锅铲帮忙呛下来。搅拌至均匀无干面的时候关火。
3、把面放凉至不烫手的时候,手上沾油揉面,揉至十分光滑的面团。
- 揉面的时候手上多沾油,否则易粘
4、另取小碗,放入面粉和糖混合均匀做成糖馅儿。加面是为了让炸制过程中融化的糖粘稠度更高以免流出。
5、面团揪成35克的小块,中间捏出窝,放入白糖馅儿,包裹严实,拍成面饼状。
6、油锅烧至插入筷子起泡的程度,放入油糕胚子,炸至金黄色捞出。
另外,还可以用黄米面做成黄米炸糕,或者把绿豆煮成糊做成绿豆炸糕,这个的做法我下次分享给你们吧!
黄米面油炸糕我是豆果美食,每天都会给你们分享最靠谱的菜谱
关注我,想吃什么就告诉我,我教你做呀!
在我的家乡河北赤城县雕鄂镇,在红河两岸有一部分水浇地而大部分为处于山坡和高台上的旱地。人们在能浇灌的地里种植蔬菜、玉米、少量的小麦,在旱地大多耕种谷子、高粱、粟子、土豆、豆类等耐旱的庄稼。在每年的腊月家家户户都会蒸黄糕、炸黄糕,蒸制黄糕的面又分为大黄米面和小黄米面,大黄米面是由颗粒较大粟子磨成的而小黄米面是由颗粒较小的粘小米磨成的,多数人认为大黄米面比小黄米面蒸糕口感好。秋天人们将收割后的谷子、粟子用大马车运到打谷场院凉晒干透,把秸秆连同粟子穗在场院铺成一个大圆型,用毛驴拉着碌碡一遍遍地碾压直到粟子粒从粟子穗里全部脱出,用木叉子挑去秸秆扫去杂草,用木锹将带壳的粟子粒归在一堆,用木锹开始扬场借助风力将粟子粒和杂质分开。打谷子和打粟子有些不同,打谷子时先用镰刀将谷穗从秸秆上割下,单独碾压谷穗,而把谷子的秸秆打捆留作冬季喂牲口。
把粟子运到碾房,用毛驴拉动的碾子脱去粟子红褐色的外壳,加工出大黄米。把大黄米用清水淘洗干净凉到多半干就可以上碾子碾面了(到现在我仍不明白洗黄米的原因),用细萝萝出细细黄黄的面粉就可以用来蒸糕了。后来有了电磨坊,人们碾米磨面就方便多了。
蒸糕时先用温水打湿糕面用双手不断地搓,搓成干湿合适、大小均匀的面粒。在大铁锅里放上蒸屉待水开后将搓好的面粒均匀地撒在蒸屉上,厚度一般三厘米左右盖好锅盖蒸,待蒸屉上的糕面全部变成黄色后,再撒第二层面粒,第二层面全部变黄后就可以用铁铲将蒸好的糕逐块铲入盆里。双手沾上凉水(防烫手)用力将盆里的糕块揉揣直到不粘盆不粘手倒入另一个大盆里,在揉揣好的糕团上抹上素油。重复上述程序揣好全部蒸糕。
做面剂子包馅,老家糕馅一般有豆沙馅、红糖馅、土豆胡萝卜馅等,包豆沙馅的做成厚园饼型、包素馅的做成纺锤型、包红糖馅的做成三角型。
老家炸糕一般用胡麻油,炸出的油糕色泽红亮味道香。在铁锅里倒入胡麻油,待锅里油热透放入包好馅的糕,炸至金黄且糕上炸出气泡就可以出锅了。那些年过了腊八之后,村子里就飘散着炸糕的香味,勾逗着孩子们肚子里的馋虫。
超简单又好味的黄米面油炸糕,看一眼就会!黄米面粉放入盆中,分次淋入水,用手不停搓揉成半湿颗粒状,静置半小时,备用。蒸锅大火烧开水后,铺上笼布,把醒好黄米面粉散入蒸锅去蒸。五分钟后用筷子挑起面粉看到已全部粘在一起,并且没有干面粉,就成熟了。拎起笼布把蒸好糕面放入干净面盆中,这时非常烫手,小心。此时,手沾凉水迅速揣揉成面团。这时的面团也叫素糕。(这个步骤是考验厨艺的)趁热做出多个大小一致的小剂。馅料是我提前做好炒香的,老方子土豆芹菜的。(为方便可做豆沙馅,超市有卖)趁糕剂子热乎用两手把它做薄皮状,包入馅料成饺子状。这是个饺子状,也有人做成圆形或元宝状。铁锅烧热倒入1斤胡麻油,等油温达八成热时放入包好的糕剂炸制,两面金黄为标准。色泽金黄,外皮焦脆,现炸现吃更好。
这样的黄米面炸糕你能吃多少?备齐用物。把黄米面倒入盆中 边倒水边搅拌成块状蒸锅加水放屉布,锅开后,铺一层面块,蒸三分钟,再铺一层,蒸三分钟,再铺一层,直到最后蒸十分钟。这一步比较难!!蒸熟后倒入盆里,手边沾凉水边按面,沾一下按一下,很烫很粘啊!直到把面按揉光滑,上面抹油备用锅里倒油,七成热,把面做成小剂子,按扁,包馅,放入油锅两面炸成金黄色。这步双手沾满面没法拍照片。最后一步开吃
黄米面油炸糕香甜软糯,好吃极了大热天,老公想吃油炸糕。那就做起来。
和老公从公园锻炼回来,进了超市。超市人满为患,今天正好是每月15号的大促销活动。
今天基本上每一种商品都打折扣,更低6.9折。糕点类,粗粮都是更低折扣。
每个月的今天,我家都会大采购。把一个月的粗粮,小米,豆子,莜面,玉米面等,都要买足,够一个月的量。
今天还买了新的糕面,买了桂花豆沙馅。
老公说中午吃油炸糕,正好今天天气相对凉爽,那就做起来。
先把糕面用凉水拌起来,用蒸笼蒸十分钟。趁糕面热的时候,包上豆沙馅。一个黄橙橙圆圆的油糕就包好了。
然后就是炸的过程。黄米面油糕用黄豆油炸更好。但是我平时吃的都是花生油,所以就只能用花生油炸了。
用花生油没有豆油的颜色好,但同样好吃。
表皮酥脆,糯弱香甜,不由得大快朵颐,满嘴留香,真是好吃不过油炸糕!
北方有黍,黍脱皮即为黄米,外观跟小米相似,但质地却截然不同。黄米富有黏性,通常用来 *** 年糕之类的糯性食物。黄米的黏性比糯米不差,而且做出来的食物黄灿灿的极具食欲。对于北方人来说,黄米面年糕比糯米面年糕更有诱惑力,而用黄米面做油炸糕,也是传统饮食习俗之一。
我家每年年前都要做油炸糕,母亲是做油炸糕的好手,也教会了身边许多人。我是打小就吃黄米面油炸糕的,直到现在,年前做油炸糕,还是雷打不动的习惯。做好的油炸糕,外酥里糯有糖心,香甜软糯,每次多炸些能吃上半月余,而放凉的炸糕会变硬,没关系,上锅把它“馏”(意即蒸)软,吃着软糯软甜的,比刚刚出锅的外酥里糯的口感还要好。黄米面油炸糕,是我心中的年味儿,从小到大几十年从不曾缺席。
油炸糕要好吃,得保证它炸时不开裂不流糖,还是需要一些技巧的,做法分享给大家,照着做就能成功。
黄米面油炸糕
【食材】:黄米面2斤、白糖50克、面粉10克、花生油适量。对,不用面粉也不用酵母哦!
【具体做法】:
1、这里我用了两斤的黄米面,做大约了30个大小适中的炸糕。
2、准备好适量温水(可用手指试水温,手指能感觉到略微发烫即可),边淋水边用筷子搅拌,直到盆中没有干粉且黄米面呈现略湿的状态。
3、然后就可以下手了,把黄米面揉成一个大面团。
4、再把面团整理成一个可入进蒸锅的厚薄均匀的面团。然后入进蒸锅,上锅蒸25-30分钟左右。
5、在蒸黄米面的时候,我们来调白糖馅儿:白糖中加入少许面粉,搅拌均匀,防止流糖以及炸的时候爆开。
6、黄米面团蒸好之后,趁热,把面团倒进一个大碗中。
7、接着在其表面均匀地抹一层薄薄的油防止其表面风干。
8、待黄米面团不太烫手的时候就需要开始整形操作了,万万不要等它放凉再整形,因为黄米面团凉了就没黏性了,炸糕的收口就捏不住了。手上抹油,揪下一小块黄米面团,用手按扁,放上白糖馅儿,然后包起来,收口捏住。
9、在掌心中把炸糕轻轻按扁一些就可以了。依次把所有的炸糕做好,我做了共30个。
10、把油烧至六成热,下炸糕生坯,两个之间要有些距离。一次不要下锅太多个,防止粘连。偶尔有粘连也不用担心,炸至定型后用筷子把它们分开即可。
11、炸糕时要用中小火炸制,这样它不会炸裂开,自然也不会流糖了。炸至两面金黄色,控油捞出即可,是不是非常简单呢?
【成诗有话说】:
炸糕的 *** 要点都在步骤里交待给大家了,注意细节就能成功。
你那儿有过年做油炸糕的传统吗?欢迎大家留言分享。
味道中的文化之黄米面糕我是静默成诗,美食领域原创作者,喜欢把最简单的食材做出更好的味道。如果你同我一样也热爱生活热爱厨房,不妨关注我。同时,本图文作品系静默成诗原创,严禁不良自媒体作者搬运及盗图,作者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黍子是起源于我国传统的农作物,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古代,黍子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唐朝诗人孟浩然在他著名的诗歌《过故人庄》中写道: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好客的主人在家中准备了丰盛的饭菜等待故人的到来,能拿得出手的食物中,就有“黍”。我们不知道当时的人们能够把黍子 *** 成何等样式之美食,但是从它可以和鸡肉相提并论来看,想来不坏,应该属于百姓家中的上乘食品了。
随着历史的发展,曾经作为主粮的黍子已经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餐桌上,有些地方的人们甚至没有听说过,更不要说亲眼见过了。如今,黍子仅在我国西北的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我的家乡张家口就是其中之一。
黍子去皮后叫做黄米,再磨成面粉就是黄米面,在我们当地也叫做糕面。它可以 *** 的食物只有一种,那就是黄米面糕。黄米面糕有炸糕和素糕两种形式,虽然看似简单,却也形成了独有的饮食文化,影响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
“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是我们这里的一句俚语,意思莜面和糕都十分扛饿,饭菜的选择以扛饿为目的,贫穷可见一斑。
过去的西北部地区寒冷干旱,靠天吃饭的人们如果种植小麦等作物,一年的产出无法糊住家人的口。于是,勤劳坚韧的劳动人民便选择了耐干旱的黍子,在贫瘠的土地上艰难的生存着。
黍子好活,给它一块土地就能生根发芽,偶尔下点雨就能茁壮成长,就算赶上天灾,粮食歉收,同样重量的黄米面可以比其他面类养活更多的人。为了骗饱肚子,那时候的黄米面磨的比较粗,口感发涩,可人们并不在意,因为饥饿让所有可以吃的东西都变成了美食,活下去比活的好更重要。虽然人们没什么文化,但是也知道,只有活下去,才能有活的好的希望。
即便如此,黄米面糕也不是随便就可以吃到的。聪明的主妇们在农闲时节也闲不住手脚,她们每天忙完家务,就会到山沟里、草地上挖野菜,拿回家洗净晾干,和着杂粮为家人编算着一天的伙食。只有到了农忙时节,人们才不再吝啬,家中每日可以吃上一顿黄米面糕,为的的保持体力,好熬过劳累的秋天。
到了我小时候,温饱已经不是问题,黄米面糕也成为了大米饭、白馒头等细粮之外调剂口味的食物。家中的大人们都爱吃糕,时不时的就会做上一顿。
每次吃糕,都是我的痛苦时刻。黄米面糕蒸出来是一大块的黄色面块,看上去毫无食欲。最主要的还是它的“黏”,黏到我用筷子怎么夹也夹不下来的地步,每次吃糕都把我搞的满头大汗、气愤不已,一旁的大人们看的哈哈大笑,等他们笑够了就会轻轻松松的夹下一小块放进我盛满熬菜的碗中,我不情愿的用糕块儿蘸了蘸熬菜汤,放进嘴里,开始了另一番艰难。糕面很难咽下去,怎么形容呢?只要你愿意嚼,它就会一直黏在你嘴里,不变小也不变软,噎的你干瞪眼。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黄米面糕都是我童年的饮食噩梦,我无法想象大人们怎么能嚼几下就会把它囫囵个咽下去,生怕他们一不小心噎着后还得去医院,幸好,这样的事情一次也没有发生。
及至我成年以后,交通的便利和社会的发展,让你足不出户便可品尝到祖国各地的美食。不知为什么,面对琳琅满目、选择众多的美食,我越来越愿意吃一些“土”的掉渣的食物,就连之前最不爱吃的黄米面糕也变成了我眼中的美味。当然,现在吃糕,我也掌握了技巧,不会再有咽不下去的情况发生了。
素糕和炸糕
黄米面糕的吃法有素糕和炸糕两种。上面说的是素糕,我们这里叫“面型糕”,是最家常的吃法。素糕的好处是它的方便快捷,活好面,上锅蒸,出锅即可食用。
为了有些味道,吃面型糕是需要蘸汤料的。汤料没什么讲究,熬菜可以、炒菜可以、凉菜可以,甚至咸菜汤也可以。虽说是汤料,其实也就是在做菜时候多加一碗水,多放一勺盐,不用刻意单独去做。年轻人们吃糕,也有喜欢在上面洒一层白糖吃的,甜甜的、黏黏的,好像麦芽糖。一些爱吃糕的老人更夸张,他们可以什么料也不蘸,直接把糕放到稀粥里泡着吃,还吃的津津有味。我曾经好奇的试过此种吃法,没有一点味道,实在享受不了。
素糕没讲究,炸糕可就有许多说法了。
以前,只要有炸糕出现的日子,都是大日子。只有在婚丧嫁娶、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吃炸糕。如果你去亲友家吃饭,主人端出一盆炸糕来,那就是更好的待遇和更高的礼节了。
炸糕可以做成有馅儿和没馅儿的。没馅儿的自不用提,有馅儿的就需要说明一下了。我们这里常吃的炸糕馅儿有豆沙和红糖两种,豆沙用的是芸豆。大大的芸豆做熟后,在大姑娘小媳妇的手中被碾压成泥状,看着简单,实际上很费精力。豆沙自然是越细口感越好,对于炸糕这么重要的场合,各家的女人们都会不吝时间,尽心把豆沙做的细腻香甜。
豆沙馅儿做好后,就需要和糕面了。和糕面是个体力活,因为黄米面粘性大,和起来十分费劲。这也难不倒整日劳作的乡亲们,一大帮子人一边聊天一边和面,丝毫没有费力之感。有一次老家亲戚结婚,我回乡参加婚礼,在厨间帮忙,看着年老的婶娘们和着糕面,我自持力气大,上去替换她们。谁知费了大劲也和不好,站在旁边观看的婶娘们早就笑弯了腰,一边把我推开一边说:“费了牛劲,和不好面。和糕面不止要用劲,还的会用劲。”至于什么是会用劲,她们说不上来。可能是日积月累的经验吧。
面好了,馅儿好了,剩下的就是包了。这个比较简单,和包饺子类似,还不用捏边。家中如果有小孩子,大人们除了豆馅儿以外,一定会包几个红糖馅儿的糕,在他们心中,甜蜜永远属于孩子。这里顺便说一句,由于糕面和豆馅儿都是熟的,所以有的孩子会直接吃没有炸的豆馅糕,味道也很不错。
一切准备就绪,炸糕开始。
把一大桶暗红色的胡麻油倒进灶台上的大铁锅里,烧热后下糕开炸。每当这时,老人和小孩就会被关在屋子里,怕着了油烟咳嗽。在烟熏火燎中,油黄油黄的炸糕陆续出锅,稍稍凉一凉就端上桌来,孩子们忙着从里面挑选着糖糕,大人们笑呵呵的责骂着,乱糟糟的屋子里有着别样的温暖和喜悦。
炸糕之所以在重大节日才会出现,一是它需要大量的食用油。二是它的“糕”和“高”同音。乡亲们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千百年来对幸福向往的传承却始终牢记心头,用最珍贵的油,炸出最美好的食物,是他们可以想到的、做到的,最隆重的礼节。
黄米面糕就是在这样一群朴素的人们手中,代代相传。没有高大上的道理,没有滔滔不绝的言语,文化就在人间烟火的氤氲中传承了下来,实惠又实在。
有意思的黄米面糕
在我的家乡张家口,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特别喜欢吃黄米面糕的群体基本集中在阳原、蔚县、坝上地区。阳原蔚县都属于桑干河流域,而坝上人的祖先也大多数来自大同、朔州等山西境内的桑干河流域。
桑干河,这条古老的河流,出现过泥河湾古人类,影响中华文明的黄帝蚩尤炎帝三祖的涿鹿之战也在这片区域发生。似乎是冥冥中有了某种默契,古老的黍子在古老的人类活动地区传承至今,好似黏黏的黄米面糕,把中国人的文明和文化牢牢的与大地相连,纵使经历千百年的风吹雨打、战乱纷争,也从未有过任何形式上的割裂,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也许,我们的祖先们,在物质极度贫乏的时代里,就是靠着一次次的尝试,找到了黍子等可以延续种族的粮食作物,然后小心翼翼的把它们捧在手心上,满怀希望的种到土地里,这一种,就是千万年。
作为他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已经把这片土地上泥土的芬芳镌刻到了骨子里,嘴里吃着黄米面糕,心里装着家,无论到哪都不会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作品均为原创
请关注风舞鹰翎,欢迎批评指正。
年味十足的中式面点 炸糕黄米是北方一种粮食,就是去了壳的黍子的果实,比小米稍大,颜色淡黄,煮熟后很黏;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 黄米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B族维生素、维生素E、锌、铜、锰等营养元素,具有益阴、利肺、利大肠之功效。家乡的炸糕是用黄米面做的,小时候每到过年几乎家家都要做些出来放在室外大缸里冻着,有红糖陷,胡萝卜陷,红豆馅,邻居们亲戚之间相互赠送,寓意步步高升,甜甜蜜蜜。
By 苗妈小厨 【豆果美食官方认证达人】
用料- 黄米面 500克
- 温水 300克
- 胡麻油 适量
- 红豆馅 300克
1、黄米面临加入温水用筷子搅拌成颗粒状,温水要一点一点的加进去。
2、蒸笼里铺防粘的布或者是油纸大火蒸25分钟
3、蒸熟以后趁热带手套沾凉水开始揉,大概十分钟左右直到揉成光滑的面团就可以了。全程更好都带手套,要不会很粘。
4、我是买的现成的豆沙馅,也可以自己做。
5、把揉好的糕分成50克一份,里面包入豆沙,豆沙我放的一个是15克配方,大概20个左右的
6、我揉成了这种尖尖的形状,可以揉成圆的,也可以揉成扁的随意呦。
7、油温烧到160度左右,开始炸。
8、炸到两面金黄变硬了,就可以了。可以撒些白糖也可以不撒按个人喜欢来。
9、外酥,内软,甜甜的豆沙孩子很喜欢吃。
10、好吃。
小贴士揉糕面要趁热揉很烫记得带手套。
----------
豆果美食,家庭厨房领域美食社区及交易平台;
100万道美食菜谱,任您挑选,可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豆果美食】App查看。